劉玉香
【摘要】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學科中應用題解題能力是學生數學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的重要體現。五年級數學教學中應用題是學生學科學習的重點與難點,關乎學生數學學習質量和綜合素質發展。應用數學思維解決數學問題,能鍛煉學生生活中的問題解決能力。筆者結合個人五年級教學經驗分析小學數學應用題解答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如何提升小學生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教學;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
應用題題型是對學生基礎知識把握程度、數學思維應用能力的直接考驗。就現階段的數學教學效果而言,學生的應用題解題過程是生套解題思路,在面對不同的應用題題型過程中,學生難以發現解題的關鍵點并理清解題的思路,運用良好的解題技巧快速且精準的獲得最優解。數學老師要注重從解題能力培養著手,鍛煉學生妥善應對各種應用題的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提升整體的學習能力。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解答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第一,學生審題不清。審題是學生解決應用題過程中的基礎環節,根據給出題目的已知條件解決未知問題是應用題的本質。數學應用題中已知量和未知量存在某種數量關系,理清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才能正確解題。部分小學生在面對應用題時急于下手,缺乏從宏觀上對題目的系統分析,在問題解決中容易忽略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對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分析不到位,利用片面信息、無效信息或干擾信息解答題目,導致最終的解題出現偏差,獲得錯誤的解。
第二,解題過程出錯。學生在應用題解題過程中最頻繁的失誤便是計算出現錯誤,這種現象在五年級數學應用題解題過程中頻繁出現,學生因不良解題習慣和粗心的態度影響正確的解題過程。解題過程出現失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無論是混合運算或單獨運算中都有可能出現運算失誤,學生在列出正確的數量關系后卻因個人解題時馬虎大意而影響計算結果和問題的最終解決是極其可惜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強化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避免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
第三,解題過程不規范。正常情況下的應用題解題過程,是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解決問題、進行檢驗,實現規范化的解題過程可以避免錯誤出現,培養學生正確的解題思路和做題習慣。部分學生在列式計算中忘記寫單位,部分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看錯數字,影響整體的解題效率,這些都是因為學生自身對細節的把握不到位,在解題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失誤,對正確的解題步驟掌握不到位,影響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小學生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對策
第一,認真審題,抓住關鍵點。正確的審題方式是認真讀懂題目中的內容后抓住其中的核心,在繁冗復雜的文字中找到對解題有用的信息,從已知量的分析中找到和未知量存在的數量關系。審題是問題解決過程中的關鍵一步,這一步出現問題后,后續對應用題的解決都是徒費時間,計算的結果注定是錯誤的。基于此,教師需要強化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以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和隨手勾畫關鍵信息的形式提升審題的效率。一是強調耐心審題、細心審題的重要性,倘若在閱讀題干后沒有把握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可以反復閱讀,在練習中鍛煉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和有效數據的能力;二是合理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在嚴謹和周密的審題中把握各層數量關系。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簡易方程》的內容時需要分析題中數量關系的應用題:蘋果和梨各要2kg,共10.4元,梨每千克2.8元,蘋果每千克多少錢?解決這道題時先找出其中的等量關系,即買蘋果的總價加上買梨的總價,等于應付的總錢數,根據這個等量關系便可列出方程,這是解決數學應用題的第一環節,也是關鍵一步。
第二,掌握方法,合理分析題干。應用題的不同種類具有不同的問題解決方式,系統掌握應用題的解決方法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注重授之以漁的應用題教學方式,與學生共同歸納總結應用題題型和對應的處理方式,掌握應用題處理的方法和技巧。五年級的小學生思維正處于從抽象到具象轉變的關鍵期,他們思考的過程需要具體事物為支撐,數學老師通過畫圖的形式直觀呈現題目中不同量之間的關系,便于學生數學思維養成。畫圖法適用于大部分應用題,除此之外還有分析法和綜合法等方式,合理使用應用題解題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合理推理和分析,獲得正確的解。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植樹問題》時,大象館和猴山相距60m。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兩旁栽樹(兩端不栽),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m。一共要栽多少棵樹?在解決這一數學問題時,數學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將已知條件用畫圖的形式直觀呈現,在一目了然的圖像中掌握應用題的題干,在列出算式時以順向思維達到目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第三,準確計算,注重細節把握。部分數學老師和學生對計算持有不屑態度,認為計算與解題能力培養并無太多關系,只是學生一時粗心而已。下意識的組織對學生運算能力培養是解題能力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或簡單、或復雜的加減乘除計算中出錯,是因個人的解題態度不嚴謹。基于勤練習、勤檢查的原則展開應用題教學,不放過每一個解題細節,認真看清數字并精準無誤的計算,計算完成后及時檢查并驗算,有效控制個人計算失誤的問題。組織學生將個人的應用題錯題積累起來,在后續解題過程中稍加注意,防止在同一處問題中栽倒兩次,避免同樣錯誤發生。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時,數學老師要通過強化練習幫助學生樹立分數意識,有的同學在通分時常出現失誤,實施專項練習和應用題練習,提升學生對細節的把握情況。
第四,及時反饋,指出錯誤。數學老師要針對學生的應用題學習狀況及時反饋,指出學生存在的錯誤并監督指導學生對錯誤的處理辦法。倘若教師單純用錯號指出學生問題后放任不管,學生難以在錯誤的解題思路中汲取經驗,后續應用題解題過程中可能會繼續犯錯,對此類應用題逐漸產生畏懼心理。數學老師對學生反饋的問題需要及時耐心指導,組織學生建立錯題本,將錯誤率較高的題目納入到錯題本中并記錄出現錯誤的原因,在反饋中不斷成長和學習。明確指出學生的錯誤,是為學生在錯誤中不斷積累和完善個人的解題思路,養成良好的應用題解題習慣。為下一步正確解題打下基礎,在總結和反思實踐中,學生能找到最適用于個人的應用題解題方式,深化對基礎知識的運用和理解。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內容時,在解決此類應用題時學生常出現分母未通分或計算結果沒約成最簡分數的問題,教師從學生的反饋中發現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路,才能在解決類似題目時規避陷阱,實現應用題解題能力的提升。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題一向是學生學習的重點與難點,應用題是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當中的數學題目,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高度相關,數學老師要從認真審題,抓住關鍵點,掌握方法,合理分析題干,準確計算,注重細節把握,及時反饋,指出錯誤等方面著手,幫助學生梳理正確的應用題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緩解學生內心對應用題的排斥和恐懼心理,提升學生的應用題解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胡樂兵.提高小學生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教學策略[J].神州,2018(17):64.
[2]梁瑞蘭.提高小學生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幾點嘗試[J].西部素質教育,2018(11):84.
[3]劉露.如何培養小學生關于應用題的解題能力[J].新課程·上旬,2018(6):184.
[4]董志浩.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培養的多方位探討[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