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嘉琦
【摘 要】 如今,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也不再是以往的灌輸式教學,而是體驗式教學,教師也更加注重與學生的相互合作關系,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參與感有所提升,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教育體驗。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不僅僅因為教學大綱的要求,更多的是為學生服務,在教師合理的輔助之下,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配合學生的未來發展道路,落實小學教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目標,為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導向,讓學生的小學教育更加豐富有意義,同時也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正確引導方向。
【關鍵詞】 小學教育? 道德與法治? 有效策略
小學教育,是對教師教學的一大挑戰,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心智不成熟,對社會一切事物都處于懵懂的狀態,沒有區別真善美假丑惡的能力,也缺乏實踐鍛煉,沒有了解社會發展的機會。因此,教師的作用就非常重要,小學教育不完全是一個培養高分學生的一個環境,更多的是教給學生為人處世之道的地方,于小學學生而言,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育尤為重要,在這一課堂中,教師給學生分享到的道德故事,能讓學生學習到道德的意義和作用,學生也能更加真實有效地學習到法治知識,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遵守法治的義務性。本文主要分享幾點關于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性的策略,讓教師可以更加有目的、有方法地為學生打造優質課堂。
一、借助傳統美德故事教育學生
中國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華夏幾千年以來,最注重的就是禮,中國古代也有數不盡的優良傳統美德,這些美德若想傳授給學生,并非易事,因為小學時期學生理解能力不足,只能以所見為準,無法深入理解道德與法治的意義,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教師就需要變通教育方法,轉換為學生適應的教學方式。小學學生對故事比較偏好,不少學生可能還有聽睡前故事的習慣,因此,教師就可搜集一些傳統美德的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學習到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這也使教師的教學難度有所降低。
例如:在道德與法治中《為父母分擔》這一單元,就注重教育學生少讓父母操心、盡自己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自我家庭貢獻與責任三個學習要點,為了讓學生更透徹理解學習這些要點,教師可以分享黃香溫席、子路借米奉母、孔融讓梨等等情感豐富的故事,讓學生聽了教師的故事后,再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故事,這樣相互分享的過程中,學生與教師的之間就有更近的距離,在故事情節的渲染烘托下,學生對父母的尊敬之情遞增,對自己的責任也更了解,悄然間,就將道德與法治的意義和重要性教給學生,學生也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教學,從而加深知識要點的學習。
二、用情景法感染學生
俗語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實踐永遠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對于教學階段的學生,生活中缺乏了真實的實踐活動,久而久之的課堂教育和書本知識,難免讓學生失去學習的樂趣,加上學生自制力薄弱,無法強制自己認真進行課堂學習,這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一大難題。在新式的教育理念中,倡導以實踐代替過多的語言教學,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感受知識,因此,對于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教師可引導學生,以情景式教學感染學生,讓學生按照要求進行角色演繹,通過真實有效的活動,帶給學生更直觀的體驗感,從而加深學生知識接受能力。
例如:在《做聰明的消費者》這一單元中,就著重于買東西的學問、我想要,我能要、有多少浪費本可避免這三個知識點的教學,這一單元的主要目的在與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防止學生從小有盲目攀比的心理,重點對于學生觀念的引導。這時,教師可以給出一個買賣情景,讓學生相互討論演繹情景,自由發揮當自己遇到買賣情景時,自身會有怎樣的反應和對策,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應,給出知識型的分析,判斷學生對策的正誤和改善的措施,并細心為學生講解買賣中會遇到的不理智的行為,讓學生引以為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三、以榜樣影響學生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行為習慣的養成是極其迅速的,因為學生年齡過小,沒有過多明辨是非的能力,就特別容易被身邊的所見所聞影響,因此學生需要有一個榜樣,或是父母、或是教師、亦或是同學以及其他對其有過極大影響的人,在這一情況之下,榜樣的作用就非常重要,學生對于榜樣的一切行為活動,都有可能會進行模仿學習,而教師的主要工作是要給學生建立正確觀念,讓學生有一個正確優秀的榜樣,培養更好的行為習慣。在學生擁有榜樣之后,教師要善于用學生的榜樣去激勵影響學生,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更有積極性,成為行為習慣良好,道德與法治精神皆具備的優秀學生。
例如:在《面對成長的新問題》的單元學習中,學習的內容涉及有課余生活、溝通交流、煙酒毒品的危害這三個知識點,這些知識點主要跟私人生活掛鉤,對于學生生活習慣有很大影響。為深入貫徹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以自己的榜樣為目標,讓學生分享自己榜樣的優點,然后對其進行表揚,并鼓勵學生積極學習榜樣,根據榜樣的生活去學習好的方面,以不好的為警戒,防止自身有不良習慣,爭做有道德、有理想的優秀學生。
結語:當今社會,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為重點,積極培養學生良好作風,鼓勵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教師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也要找準方法,努力為學生提供氛圍和諧、教學有趣、師生互助的學習環境,帶給學生獨特優質的學習體驗感,讓學生學好道德與法治,無論是在學習中進步還是在社會中立足都能游刃有余,成為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關琪.《道德與法治》學科關于有效提問的研究——基于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教材教學實踐[A]. 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第十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沈陽市科學技術協會,2020:5.
[2] 葉雯妙.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29):100-101.
[3] 顏勇.讓學生知法、懂法、用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培養法治意識[J].教書育人,2020(2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