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旻書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何創新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社會經濟繁榮發展,成為了廣大經濟領域專家和學者關注的熱點話題,建設自由貿易區是世界各國發展經濟的有效途徑之一,在促進經濟社會繁榮發展方面發揮著很大的積極作用。因此,文章將簡要概述自貿區的概念,探討國內自貿區建設的價值,并提出促進我國自貿區建設發展的有效性建議,希望可以為相關專家學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與建議。
所謂自由貿易區,即是指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成員國相互徹底取消商品貿易中的關稅和數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員國之間可以自由流動。2017年3月31日, 國務院下發通知正式掛牌陜西、四川、重慶、湖北、河南、浙江和遼寧七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并且為每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出了發展建議。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鄭重宣布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為自貿區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參考建議。由于在經濟政策、地理區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比較大,主要表現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地理區位優勢明顯,享受到了改革開放中的紅利,社會經濟發展良好,而中西部地區的地理區位較為封閉,沒有充分地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相對東部沿海地區而言,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如何創新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我國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經濟共同發展,對于實現全面小康有著很大的積極意義,針對國內自貿區建設的價值與發展研究,對于我國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具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國內自貿區建設的價值
(一)國際接軌的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進一步加深,與國際接軌成為每一個國家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我國通過自貿區建設的形式,能夠進一步倒逼改革加速,為我國與世界接軌提供良好的平臺。與此同時,我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在促進世界經濟復蘇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與國際社會緊密聯系,這樣才能加深改革開放的程度,并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尋求新的發展機遇,而維護我國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自貿區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以開放的姿態面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深入學習國際經濟運行的準則,不斷的改革和創新經濟運行模式,采取開放促改革的方式,為自貿區建設營造出良好的條件,并在法律、金融、監管、審批等方面進行調整和創新,積極地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優勢作用,運用國內自貿區建設的平臺,不斷地調整經濟發展模式,吸引高端制造業、高端服務業進入我國,促進高耗能低收益向低耗能高收益的方向轉變。
(二)帶動落后區域經濟發展
眾所周知,我國區域經濟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的嚴重問題,發達地區集中在東部沿海,中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活力較弱,怎樣促進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政府關注的熱點問題。為了促進中西部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出臺了各種各樣的政策,如“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 經濟發展戰略”,但是我國中西部內陸地區的經濟發展還是較為落后,在中西部地區建設自由貿易經濟區,為實現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路徑,通過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能夠直接帶動落后區域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這一地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輻射半徑要遠大于東部沿海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輻射半徑。此外,在自由貿易區成為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動“發動機”之后,其他地區必然會積極的學習和借鑒,從而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這樣利用自由貿易區建設的經濟輻射作用,為其他地區進行推廣和復制創造良好的條件,勢必會帶動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進一步縮小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
(三)進一步促進改革開放
毋庸置疑,改革開放是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呈現出繁榮發展的態勢,取得了令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經濟增長在全世界保持這個領先的地位,可以說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奇跡。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是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通過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逐步形成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也彰顯了我國對外開放的信心。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有著豐富廉價的勞動力,在這一紅利下,我國社會經濟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改革開放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如今,我國有著14億人口和近4億中等收入群體構成的大規模市場主體,如何發揮好這一市場主體的優勢作用,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是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解決的新問題。新時期國內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緊緊依靠著國內市場的主體,有效地將內循環與外循環協調起來,是在逆全球化浪潮中加大開放力度的有益嘗試,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改革開放邁上新臺階。
二、國內自貿區的發展
(一)國內自貿區的發展現狀
從2013年至今,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圍為21個省份,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已形成從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戰略框架。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是我國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改革開放的有效舉措。2013年9月29日,我國政府宣布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2015年4月21日,廣東、天津、福建三地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2016年9月,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7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2018年4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宣布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海南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2018年6月20日,深圳政府提出將深圳港打造成綠色智慧的全球樞紐港,逐步建構成國際航運中心;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是我國應對國際形勢轉變作出的戰略舉措,對于我國社會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有著很大的積極意義,并且以一種積極的姿態主動融入到全球化經濟治理的新格局中,進一步完善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經濟的轉型和發展。
(二)促進國內自貿區發展的策略
首先,建立健全法律保障制度。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是促進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的必要條件,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司法實踐而言,各地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展開了司法創新,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和深化司法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上海自貿試驗區公布了《涉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案件審判指引(試行)》、天津自貿區公布了《天津法院服務保障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通過不斷的完善法律保障制度,促進自由貿易區進行制度創新,保障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民商事審判公正,這樣才有更多的企業愿意到自由貿易試驗區進行投資和發展。與此同時,在審判機制改革方面,我國各個地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也在積極的探索與創新,如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了自貿試驗區案件與專項合議庭,對于自由貿易試驗區中的相關案件,有相應的專家、法官進行審理,確保案件審理的公平、公正和高效性,特別是在審理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金融案件時,自由貿易試驗區會聘請專家擔任陪審員,增強了案件審理的公平性與公正性,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了訴訟事務司法服務窗口,并制定和完善了規范性的制度,為自由貿易試驗區中的企業提供良好的法律支持,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規范運營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其次,積極創新金融體系。只有良好的金融管理體系,才能進一步促進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我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成立時,就出臺并推廣了很多金融創新的政策,為自由貿易試驗區中的企業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社會反映非常好,特別是賬戶分賬核算體系的出臺,更有利于面向國際金融交易平臺的形成,尤其是引進外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資金成本,而且還能夠促進企業海外業務的發展,我國政府積極的學習先進的金融創新經驗,并在全國推廣了外匯資本金意愿結匯等制度,這是我國金融創新的重要舉措。與此同時,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也在積極的創新金融體系,率先實現了跨境人民幣業務,相對其他地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之間,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開放程度更高,制定并實施了多項靈活的金融政策,這樣企業在進行跨境人民幣貸款時所受到的限制也非常少,受到了企業的一致好評。因此,我國政府和各個地區的自由貿易試驗區,需要意識到金融體系創新對于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的重要作用,不斷的創新金融體系制度,如進行外匯管理改革、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加強與世界各國的金融合作,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自由貿易試驗區要積極的開展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尤其是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愿意持有人民幣,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將會進一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還可以為境外的中國企業解決棘手的融資問題,增強我國金融行業在世界上的競爭力。
最后,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自由貿易試驗區需要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建立,通常情況下,在企業有了科技創新成果時,企業會向政府部門申請專利,在企業申請的專利得到審批之后,自由貿易試驗區需要對企業的專利與科技成果進行保護,這樣才能凸顯出科技創新的價值。自由貿易試驗區可以出臺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針對有科技成果的企業,需要進行一定的物質與精神獎勵,營造出科技創新的濃厚氛圍,而對于盜用科技研究成果,需要進行一定的懲罰,這樣自由貿易試驗區中的企業才會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科技研發工作中,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注入科技創新力量。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倡議的支持下,我國區域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要深入地思考與研究,不斷轉變發展模式,采取符合地區情況的發展策略,建立健全法律保障制度,積極創新金融體系,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力量。
(作者單位:湖南民族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