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群
(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湖北 襄陽441053)
圖書館閱讀推廣主要指各類圖書館基于其資源基礎和業務活動而開展的各種旨在促進全民閱讀、提升公民素質的各類公益性文化服務活動[1]。閱讀推廣作為我國各級圖書館實現社會價值的重要途徑,其理論和實踐價值已經被我國圖書館學界所重視,多項綜述研究[1-3]表明,閱讀推廣研究已經成為近年來我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閱讀推廣服務是中國圖書館學會于2005 年開始倡導的,至今已有15 年的歷程,15 年間我國閱讀推廣研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研究理論基礎、切入視角以及探討觀點等方面在學界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現象。王丹和范并思將我國閱讀推廣研究領域的流派分為8 類,分別為:使命學說、工作學說、活動學說、服務學說、實踐學說、休閑學說、閱讀學說、傳播學說[4]。陳幼華認為目前我國閱讀推廣的研究范式包括:文史范式、圖書館學范式、閱讀行為學范式、傳播營銷學范式、法理研究范式、閱讀療法范式6 種[5]。丁冬和張長秀通過對我國多位學者相關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后對閱讀推廣的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認為“圖書館閱讀推廣是指由圖書館、組織或個人匯聚各方優勢創意、策劃、開展,運用多種空間、平臺、渠道、媒介、關系,以促進全民閱讀為目標,以閱讀者為主體,培育其對一切有價值的閱讀資源的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增進閱讀水平、提高科學文化素養和文明素質的活動[6]。”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選取了2006—2019 年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數據庫,以期梳理出我國閱讀推廣研究領域的發展脈絡,以及熱點主題的歷史演進,為今后相關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研究文獻來源數據庫為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來源類別為國內權威性較高的核心期刊和CSSCI 源刊,以“閱讀推廣”為檢索主題詞,主題詞檢索方式為精確,時間跨度不限,檢索時間為2020年3月14日。檢索結果顯示,CNKI核心期刊和CSSCI 源刊數據庫包括相關文獻2494 篇,將報紙、新聞、會議、重復的文獻剔除后,保留相關文獻2318篇,時間跨度為2006—2019年。
采用Cite Space 5.6R3 版本[7]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將納入文獻的發表時間、發文機構、研究作者、關鍵詞等信息提取后進行了分布特征分析,發文機構和研究作者的共現圖譜分析,關鍵詞時間線圖譜和突變圖譜分析。
某一領域的文獻發表量的時間分布反映了文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的情況,文獻的時間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及研究熱度[8]。圖1為我國閱讀推廣研究領域發文量變化趨勢情況。

圖1 我國閱讀推廣研究的發文量變化趨勢
根據圖1,將我國閱讀推廣研究的發展按時間線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2006—2010年)緩慢起步階段;第二階段(2011—2017年)高速發展階段;第三階段(2018—2019年)平穩發展階段。
閱讀推廣研究機構的共現圖譜,見圖2。由圖2可知,我國閱讀推廣的機構共現圖譜中共可以分為6個合作機構聚類網絡,按照其聚類網絡規模可以分為:(1)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合作網絡;(2)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吉林大學管理學院合作網絡;(3)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安徽大學管理學院合作網絡;(4)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合作網絡;(5)華東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南通大學圖書館合作網絡;(6)蘇州圖書館-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合作網絡。以上6 個機構合作網絡組成了我國閱讀推廣研究領域的核心研究機構群,6個合作機構網絡的規模相近,說明我國閱讀推廣領域的合作機構之間發展較為均衡。

圖2 研究機構共現情況
科研學者發表文獻的數量可以反映出對某研究領域的貢獻程度以及在學術方面的影響力,研究提取了納入文獻中的發文量排名前20名的高產作者,并對作者情況進行匯總,詳見表1。組建研究團隊是實現研究資源優勢互補,促進知識交流和共享的重要方式,它不僅能夠提升研究成果產出能力,而且能提高研究成果質量和影響力[8]。合作共現圖譜中比較活躍的研究合作團隊為:范并思團隊、楊新涯團隊、李桂華團隊、徐雁團隊、謝蓉團隊、陳幼華團隊,這6 個合作團隊與上文合作機構分析中的6個高校合作網絡重合,說明在我國閱讀推廣研究領域高產研究團隊均來自6 個核心研究機構群。

表1 排名前20高產作者分布情況
關鍵詞是對論文主題的高度概括,是科研論文的精華與核心,每一篇文獻中的關鍵字是對其研究內容的精準總結和高度概括,在對一個主題進行研究熱點分析時,通常會進行關鍵字的處理[9]。閱讀推廣領域排名前20的高頻關鍵詞匯總,見表2。關鍵字共現圖譜能更清晰地表現出不同的類別,對關鍵字進行聚類處理,可以將所有的關鍵字按照一定的內在聯系和含義分為幾類。聚類結果使用Timeline(時間線)形式呈現,在這個視圖下,聚類后相同類的關鍵字會統一集中在同一行中,一行中的關鍵字越多則該類越重要,同時還能呈現出不同類的時間跨度和演進過程[10]。突變詞是在一段時間內出現頻次變化比率較高的單詞或短語,趨勢上升的突變詞能幫助人們了解一個領域中突然涌現的新概念和新主題,展現出學科領域的新動態和趨勢,當然突變主題也有可能趨弱為普通主題甚至消逝[11]。研究通過繪制高頻關鍵詞的時間線(圖3)和突變圖(圖4)對閱讀推廣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與熱點進行分析。

表2 我國閱讀推廣研究領域排名前20的高頻關鍵詞

圖3 關鍵詞時間線
通過對表2高頻關鍵詞進行聚類和內容提煉,研究對排名前20 高頻關鍵詞進行排除泛義詞分析,我國閱讀推廣領域高頻詞為“閱讀推廣、高校圖書館、全民閱讀、公共圖書館、數字閱讀、兒童閱讀推廣、經典閱讀、圖書館服務、讀書會、分級閱讀、新媒體、移動閱讀、繪本”。根據我國相關政策發展的重要時間點,結合圖3時間線圖譜和圖4突變圖譜的關鍵詞變化趨勢對我國閱讀推廣研究領域熱點主題的發展脈絡進行梳理。1997年國家九部委聯合發文實施知識工程計劃,“閱讀推廣”這一主題正式在圖書館研究領域被提出,2005 年中國圖書館學會開始倡導閱讀推廣服務,之后“閱讀推廣”這一主題被高校研究者所重視,以“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為研究主題的論文發表較多,結合文獻計量分析結果可知,在2006—2008 年閱讀推廣領域的研究熱點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2009年中國圖書館學會正式成立了閱讀推廣委員會,在全國各級圖書館積極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兒童作為重要的閱讀群體,針對兒童閱讀推廣活動的研究也越來越被學者們所重視,2009—2013年“兒童閱讀推廣”成為研究熱點。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倡導全民閱讀”,這一系列關于全民閱讀推廣及閱讀立法的舉措,使全民閱讀推廣相關研究逐漸成為圖書館界關注的熱點,2014—2016 年“全民閱讀推廣”逐漸成為研究熱點。2016 年國家頒布了《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提出了“書香中國e 閱讀”推廣工程,要求提高全民數字化閱讀水平,加強建設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提供更便捷、人性化的數字化閱讀技術服務,全面推進全民閱讀的多媒體、多平臺融合,因此2016—2019 年“數字閱讀推廣”成為研究熱點。

圖4 關鍵詞突變
2005年中國圖書館學會開始倡導我國各級圖書館對讀者進行全面的閱讀推廣服務,高校圖書館作為我國圖書館隊伍中的重要一員,理應在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領域中扮演重要角色。于興尚和王迎勝對2013—2017年發表的相關文獻進行綜述后,總結出了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的五大主題:新媒體環境下的閱讀推廣策略研究,高校圖書館經典閱讀與全民閱讀推廣研究,高校閱讀推廣活動研究,閱讀推廣理論探索,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主體與客體[12]。倪娜和王貴海[13]對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演進路徑進行了分析,認為在今后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趨勢中精準閱讀推廣將成為主流,分級分類閱讀推廣將受重視,體驗式閱讀推廣將更受歡迎,閱讀推廣人將發揮重要作用。丁璇和孔超[14]采用內容分析法對近年來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領域的主要研究內容進行了梳理,發現主要涵蓋5 個方面的內容:理論性研究、經典閱讀研究、數字閱讀研究、閱讀案例介紹與調查評價、閱讀療法研究。趙雙[15]在回顧我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相關理論成果的基礎上,構建了服務、培訓、評價、互動四位一體的閱讀推廣體系,該體系包括了一整套導讀課程、服務標準、培養模式以及評估體系,為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
調查顯示近年來我國的兒童圖書閱讀率和閱讀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因此提升我國兒童的閱讀量,使兒童愛上閱讀已經逐漸被我國相關主管部門所重視。陸曉紅[16]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文獻綜述后認為我國兒童閱讀推廣研究共有7 大主題,包括:兒童閱讀推廣與公共圖書館、兒童閱讀的現狀調查、國外及港澳臺地區兒童閱讀推廣經驗介紹、我國圖書館兒童閱讀推廣經驗介紹、中外兒童閱讀推廣比較研究、兒童閱讀推廣的客體研究、我國兒童閱讀推廣策略研究。馮睿[17]對1994—2014年我國圖書館未成年人閱讀研究文獻進行了梳理,發現20年間未成年人閱讀研究領域主要有:未成年人閱讀理論研究、圖書館與未成年人閱讀指導、圖書館與未成年人閱讀服務、國外及港臺地區未成年人閱讀研究、未成年人閱讀推廣實踐分析5大主題,其中未成年人閱讀推廣實踐分析是近年來未成年人閱讀領域的熱點主題。夏瑩和鐘海歐從公共圖書館兒童閱讀推廣視角對兒童閱讀推廣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認為兒童閱讀推廣研究現狀包括:閱讀資源研究、閱讀方式研究和閱讀特點研究3個方面;兒童閱讀推廣研究存在的問題包括:我國兒童閱讀現狀堪憂、公共圖書館兒童閱讀推廣力度不足、公共圖書館兒童閱讀推廣的策略執行不夠、公共圖書館在兒童推廣實踐中需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公共圖書館兒童繪本閱讀推廣應引起重視[18]。孫蕊和鄭建明[19]從多學科視野對國外兒童閱讀推廣文獻進行了分析,為我國兒童閱讀推廣提供一些參考,認為我國兒童閱讀推廣研究應該從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圖書館學等多學科視野對兒童閱讀推廣進行研究,為我國提升我國兒童閱讀水平提供多學科理論研究依據。
2016 年全民閱讀推廣工作被正式納入了《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充分顯示了國家對全民閱讀推廣工作的重視,相關推廣工作的規模越來越大、活動越來越多,研究水平也越來越高。劉銀娣和姚瓊以讀者為中心,從分析、分級、分類、分享4 個維度提出了一條全民閱讀推廣路徑,他們認為應分析讀者——以讀者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需求分析為閱讀推廣的起點;分級閱讀——為不同閱讀能力的讀者設計合適的閱讀計劃;分類閱讀——分類設計文化閱讀和實用閱讀推廣項目;閱讀分享——促使閱讀成為一種社會參與行為[20]。沈梅芳[21]分析了我國公共圖書館全民閱讀推廣領域的熱點問題,認為主要包括5大主題:公共圖書館推廣全民閱讀的認識方面研究、全民閱讀推廣模式研究、推廣全民閱讀的策略研究、全民閱讀推廣的案例分析、全民閱讀推廣的其他方面研究。丁軼[22]研究認為全民閱讀推廣應緊緊圍繞提煉、形成、弘揚閱讀文化為中心,構建“深度閱讀—閱讀觀察—映像展現”結合的全民閱讀推廣體系。張文彥[23]以融合視域對全民閱讀推廣的專業化進行了研究,認為全民閱讀推廣活動在管理層面需要管理部門、專業人員以及社會多元力量的深層次合作,同時在實踐層面應將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市場創新和產品創新相結合。
隨著我國數字移動設備的普及,移動設備用戶規模逐漸增長,我國民眾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顯著增加,數字閱讀推廣研究也成為了近年來閱讀推廣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李雁行[24]梳理了我國移動閱讀研究熱點及發展脈絡,發現移動新聞媒體、移動閱讀終端、數字閱讀推廣、移動圖書館、移動數字出版、電子圖書6 方面是該領域的熱點主題。劉婧等對1998—2018年數字閱讀研究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后,得出國內數字閱讀的研究熱點主題為數字閱讀推廣、數字閱讀服務策略、電子書與電子閱讀器、數字閱讀與傳統閱讀比較研究[11]。由此可見,數字閱讀推廣在近年來一直被學界作為熱點進行研究。聶衛紅和王海[25]探討了數字環境下我國閱讀推廣的創新實踐問題,認為應利用數字環境來延展閱讀推廣內容,加強閱讀推廣傳播力度,創建數字環境場景式閱讀推廣新模式。李琳娜等[26]對國外數字閱讀與紙質閱讀研究進行了比較,并探討了對我國數字閱讀推廣的啟示,研究發現國外數字閱讀與紙質閱讀的差異主要體現在閱讀偏好、閱讀理解、閱讀體驗3個方面,我國進行數字閱讀推廣也應從這3 個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推廣活動。曹樹金和王雅琪[27]研究認為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是閱讀推廣的有效途徑,其有效性的影響因素有外圍路徑因素(標題趣味性、推文發送位置、內容突出程度)和中心路徑因素(內容趣味性、推薦力度、圖書獲取途徑)。
自2005年中國圖書館學會倡導閱讀推廣服務以來,我國閱讀推廣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按文獻發表量的時間線可以分為3 個階段:第一階段(2006—2010年)緩慢起步階段;第二階段(2011—2017年)高速發展階段;第三階段(2018—2019年)平穩發展階段。這3 個階段分別代表了我國閱讀推廣理論的初步形成,相關理論在實踐中逐漸發展成熟,以及閱讀推廣研究與其他社會學理論相結合形成新理論與實踐成果的過程。
閱讀推廣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團隊和研究機構分別來自6個合作網絡,6個合作機構網絡的規模相近,說明我國閱讀推廣領域的合作機構之間發展較為均衡。閱讀推廣領域的熱點研究主題經歷了2006—2009 年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2009—2013 年的兒童閱讀推廣研究,2014—2016年的全面閱讀推廣研究以及2016—2019年的數字閱讀推廣研究,每一個研究熱點主題都為我國閱讀推廣理論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撐。經過十余年的快速發展,我國閱讀推廣研究在推廣模式、推廣平臺、推廣媒介以及推廣人才培養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今后的閱讀推廣研究中,應遵循閱讀推廣服務的發展規律,無論是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都應倡導多理論、多學科、多視角的研究模式,創新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渠道,更好地提升我國閱讀推廣領域的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