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銳
2021年1月8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公告,決定自即日起停止酚酞片和酚酞含片在我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注銷藥品注冊證書(藥品批準文號)。主要原因是,酚酞片和酚酞含片存在嚴重不良反應,使用的風險大于獲益。這個禁令如此嚴厲,以至于已經上市的酚酞片和酚酞含片,都要全部召回銷毀。那么,究竟是怎樣嚴重的不良反應以致酚酞需要撤市?
酚酞,一種通便藥,化學結構為苯并呋喃酮類。這種成分會在人體小腸環境下轉化成一種鹽類,能夠刺激腸壁神經叢,增加腸道的蠕動,促進排便。同時,這種成分又能抑制腸道內水分的吸收,促進糞便軟化。綜合這樣兩方面的機制,產生緩瀉作用。
根據酚酞片說明書的描述,其不良反應主要有2類。一類是過敏反應,偶能引起皮炎、藥疹、瘙癢、灼痛及腸炎、出血傾向等。一類為電解質紊亂,可誘發心律失常、神志不清、肌痙攣以及倦怠無力等癥狀。
具體來看,過敏反應臨床上罕見,所以說明書描述為“偶見”。什么是“偶見”呢?發生率大約在0.1%~1%為偶見。也就是說,100個服藥的人,不超過1個人出現藥疹瘙癢等過敏反應。顯然,這個不良反應,不應該是酚酞撤市的原因。
而電解質紊亂屬于比較嚴重的不良反應,會引起多臟器和組織的功能紊亂。但這也不是一次、兩次用藥就能達到的,而是需要過量用藥或長期濫用才會出現。另外,能夠引起電解質紊亂的藥物很多,治療便秘的乳果糖,治療高血壓的氫氯噻嗪,都有引起電解質紊亂的副作用。所以,這個不良反應,應該也不是酚酞撤市的主要原因。
那么,還有其他不良反應嗎?
有的。其實酚酞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潛在的致癌風險。為什么說是“潛在風險”呢?因為從動物實驗上看,酚酞的致癌作用是明確的,可引起大鼠腎臟、腎上腺髓質、造血系統和卵巢等部位的腫瘤。但是,從臨床流行病學資料看,這種關聯性的證據仍然是不充分的,甚至在一些研究中顯示出不相關。
例如,在ScienceDirect網站上的酚酞詞條顯示:有兩項病例對照研究發現,使用酚酞通便與卵巢癌之間沒有明顯的相關性。另一項病例對照研究雖然發現使用酚酞的患者患結腸癌的風險增加,但結果沒有統計學意義。
當然,對于現代醫學來說,在搞不清楚動物與人易感性差異的時候,動物實驗的數據足以讓我們警惕潛在的風險了。所以,酚酞撤市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其致癌性風險。
考慮到現在全球都是談癌色變,酚酞因“潛在致癌風險”撤市似乎是很順理成章的。
但筆者認為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其中應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用藥時長。大家都知道,事物的變化往往先有量變,后有質變。拋開量變談質變,是耍流氓。既然要談量變,就一定繞不開“用藥時長”這一因素。
從通便藥的分類角度看,酚酞屬于刺激性瀉藥,是通過刺激腸壁從而實現緩瀉作用的。但是這種刺激性瀉藥,并不建議長期使用。指南中明確說明,建議短期、間斷性使用刺激性瀉藥。
但是,從臨床實際情況來看,很多便秘患者,都需要依靠通便藥來排便,尤其是對于習慣性便秘和頑固性便秘患者。所謂習慣性便秘,患者往往需要長期連續地、或者長期間斷性地服用這個藥,便秘成了習慣,服藥也成了習慣;而頑固性便秘,就是食物、運動等其他改善方式都沒有效果了,必須使用藥物才能排便。
而酚酞片的適應癥就是“習慣性頑固性便秘”。所以,很多患者都在長期使用酚酞片。這種長期用藥,無論連續使用或者間斷性使用,都會累積藥害風險,這就是一個量變的過程,這個過程最后導向的就是質變,就是一個嚴重藥害事件(泛指由藥品使用導致的患者生命或身體健康損害的事件,包括藥品不良反應以及其他一切非預期藥物作用導致的意外事件)。
而且,人體具有自組織和自適應能力,越是依靠藥物排便的患者,腸道功能的破壞越嚴重,也就越得依靠藥物,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造成藥物依賴,其本質其實類似于成癮性。而這種藥物依賴和成癮性,絕對是產生藥害事件的重要前兆。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不只是酚酞,其他任何有可能導致藥物依賴的通便藥,都存在藥害風險,都是危險的。
那么,通便藥到底該怎么選,怎么用呢?
實際上,要想選好通便藥,首先要搞清楚便秘的治療目的。
有人可能會說,“便秘的治療目的,不就是排便嗎?”
事實上,便秘的治療目的不只是簡單的排便,而是在促進排便的同時恢復自主排便的腸道功能,顯著減少便秘的發生。從這一點來看,目前大多數的通便藥都只實現了簡單的排便,并沒有考慮恢復腸道自主排便的能力。而因為沒有恢復腸道自主排便的能力,患者就需要反復服藥、連續長期服藥以保證每天一次的排便,這就增加了藥害風險。所以,我們建議大家在治療便秘的時候,應以恢復腸道自主排便能力為第一目標和主要目標,單純的排便為次要目標。
而在恢復腸道自主排便能力方面,中醫藥治療具有顯著優勢。從中醫角度看,便秘分為很多不同類型,有實證和虛證。一般來看,腸道自主排便能力下降造成的便秘,往往是虛證便秘,需要補虛通便。中醫學上有一個專門的術語叫做“養通”。例如,肉蓯蓉、當歸、白術、地黃這些中藥,具有養通的效果,同時不含有蒽醌類成分,長期使用造成結腸黑變病的風險很低,安全性較好。當患者出現排便無力或幾天無便意的情況,或是需要依賴藥物來排便但不伴有口干口臭、腹痛腹脹的癥狀時,宜選用這些補虛通便藥。
綜上所述,便秘的治療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現在太多的藥物只聚焦在如何排便,而不關注修復機體自主排便的能力,如此發展必然會造成更多的用藥安全問題。要想改變這種戰略錯誤,目前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辨證選用中藥,扶正通便,盡可能恢復正常的腸道功能,減少便秘發生,這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