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春
扁桃體由三部分組成,包括:咽扁桃體、腭扁桃體和舌扁桃體。平常我們說的扁桃體是指腭扁桃體,它位于口咽兩側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間的三角形扁桃體窩內,左右各一,屬于人體的外周淋巴器官,是咽淋巴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此處黏膜內含有大量的淋巴組織,是呼吸道第一道防御門戶,也是人體的免疫防線。整個扁桃體,大部分都有被膜包裹,其上約有6~20個伸入扁桃體的凹陷,稱扁桃體隱窩,隱窩呈分支狀盲管,深淺不一,易為細菌、病毒存留繁殖,形成感染“病灶”,臨床上出現的急、慢性扁桃體炎常由此而引起。
扁桃體有生理性腫大與病理性腫大。12歲之前,由于免疫系統正常發育,淋巴組織增生,這時扁桃體常呈生理性肥大,這是兒童一種正常生理現象。生理性腫大的扁桃體,是淡紅色的,表面光滑,里頭沒有什么臟東西或者異味。
如果扁桃體隱窩內有細菌、病毒存留繁殖,出現急、慢性扁桃體炎,還有扁桃體腫瘤等,此時扁桃體會出現腫大,這種腫大稱病理性肥大。病理性肥大常見于兩種情況,一是由炎癥刺激而導致的扁桃體腫大,患者還會出現發熱、頭痛等相關癥狀,檢查時可見扁桃體多為雙側腫大,少為單側腫大,表面覆蓋膿栓或是膿苔,抗炎治療大約一周即可痊愈。二是腫瘤引起的扁桃體腫大,多為單側,發展迅速,扁桃體表面有菜花狀新生物,或者火山口樣潰瘍,局部質脆,且易出血。
扁桃體腫大程度分三度。I度:扁桃體腫大不超過咽腭弓;Ⅱ度:扁桃體腫大超過咽腭弓;Ⅲ度:扁桃體腫大達咽后壁中線。
扁桃體新生物,是指扁桃體上長有異常腫物或者病變組織。其常位于扁桃體表面,多呈外生狀,可占據整個扁桃體。出現新生物有幾種可能:一是炎癥引發扁桃體息肉,上皮樣囊腫等;二是扁桃體的良性腫瘤,如乳頭狀瘤、血管瘤、纖維瘤、脂肪瘤等;三是扁桃體惡性腫瘤,如鱗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30%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
據相關研究顯示,扁桃體的新生物一般情況下是腫瘤,且患者中大多數有長期吸煙、飲酒習慣。據分析,扁桃體腫瘤可能因患者長期吸煙、飲酒,慢性病毒感染,促使黏膜上皮水腫、充血、增生和鱗狀上皮化生,致使腫瘤發生的危險性增高。
扁桃體腫大是常見疾病,幾乎每個人都有過發炎腫大的經歷。生活中如何判斷扁桃體腫大是否有惡變呢?有下述情況者應想到扁桃體癌的可能,并去醫院進行系統的檢查和復診觀察:
1.年齡在30歲以上長期吸煙者,無明顯原因出現咽痛不適,扁桃體局部或咽喉部又未發現明顯炎癥病變者;
2.頑固性咽痛、咽部異物感持續時間長,或呈進行性加重者;
3.扁桃體單側腫大,表面出現不光滑的新生物,并迅速增大,伴有潰瘍、出血(臨床上也有兩側同時存在的惡性病變病例,因此對兩側扁桃體腫大者亦不能完全排除惡變的存在);
4.無明顯原因的頸部腫塊者;
5.自述痰中帶血,但又未找到口腔、齒齦及肺部病變者。
總的來說,若出現扁桃體單側腫大、長有新生物,惡變的可能性較大,應及時去耳鼻喉科做相關檢查,具體包括:①組織病理檢查。它是診斷扁桃體惡性腫瘤的金標準。②頸部超聲。主要用于評估頸部淋巴結病變情況,但對于頸深部組織,包膜外受侵及和骨組織評估較差。③口咽及頸部CT及MRI。
扁桃體切除術是一個小手術,通常比較安全,但扁桃體是免疫器官,切除扁桃體會削弱咽部淋巴組織的抗病能力,降低呼吸道局部的免疫力。因此,較小的扁桃體新生物不必急于手術,定期隨訪即可。若扁桃體新生物逐漸增大并導致咽痛、吞咽困難等不適,應進行手術切除并做病理學檢查,以明確診斷。
一般而言,良性腫瘤不會復發,無須后續治療;若確診為扁桃體惡性腫瘤,則需根據病變范圍、病理類型、臨床分期等進行綜合判斷,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一般而言,扁桃體惡性腫瘤的治療以化療為主,必要時可聯合免疫、靶向及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