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雪峰
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第一句就是“產業興旺”。沒有產業興旺,農民沒有就業,沒有收入來源,也就不可能富裕,鄉村振興也就無從談起。
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很多地方都寄希望于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寄希望于發展鄉村旅游,讓城市人來農村體驗農業,享受山水,消費農村,農民為城市人提供服務而增加就業與收入機會,甚至因此致富。沒有優美的環境,城市人不會來農村旅游和消費,因此,發展鄉村旅游必須建設優美宜人的環境。有了優美宜人的環境,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的第二句“生態宜居”也就得到落實了。
因此,一大批地方都指望上了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指望靠賺城市人旅游消費的錢來致富。到鄉村振興先進典型地區和村莊參觀,成功秘訣都是發展休閑農業,搞好鄉村旅游。不僅要發展休閑農業,還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及時引領休閑農業發展,提升鄉村旅游檔次。也唯如此才可能真正保持產業興旺,也唯如此才可能讓農民致富。
問題是,發展鄉村旅游的村莊只要一次失敗就全盤皆輸,大量前期投入無法收回,農民沒有從休閑農業中賺錢,村集體大量前期投入打了水漂,村級債務累累,留下一地雞毛。
本來,全國農村都指望靠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來實現產業興旺和鄉村振興,全國各個地區甚至全省都在打造“全域旅游”時,全國總計旅游經濟總量是有限的,均攤下來,所有打造的鄉村旅游都必然是收益微薄的,從而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鄉村旅游投入都是要虧損的。全國幾乎所有地方政府將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作為鄉村振興和產業興旺的主要支柱,全國農民都指望靠分享有限城市人旅游蛋糕來發財致富,其結果必然是幾家有喜,大家有愁。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要為正在進城的2億多農戶提供基本保障,基本保障是不能市場化的。至于農民從哪里賺錢致富,農民自己有答案,這個答案就是機會在城市,農民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進城,他們在城市可以獲得遠比農村多的就業與收入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