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初中英語教學來說,閱讀是影響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部分。為了增強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廣大教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進行了很多教學研究與課堂實踐,客觀上推動了我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進步。但是,作為非母語教學,需要考慮的問題太多,解決方法也不一而足,使得部分師生走了不少彎路,英語閱讀教學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整本書閱讀為切入點,從其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及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三個方面展開討論。
【關鍵詞】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鄧皓成,廣東省廣州市南沙魚窩頭第二中學。
在初中教育階段,學生要學習的不僅有英語,還有數學、語文、物理、歷史、地理等很多學科,英語教師和學生能有效利用的課堂英語教學時間非常有限。如果教師僅利用上課時間進行閱讀教學,學生的英文閱讀積累量很難得到提升,閱讀能力增強無法達到預期。因此,指導學生閱讀英文課外書,成為課堂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補充。其不僅有積累的意義,而且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獲得的閱讀體驗更加全面,思維更加自由,能夠自主運用課堂上學習到的各種英語知識,對學生英語能力素養的整體進步非常有益。
一、整本書閱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整本書閱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生可塑性強,對新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因為英語不是他們的母語,對英文內容進行閱讀是在學習生涯中逐漸出現的一件事物,所以一般情況下學生對此會有一定的學習興趣。但是,在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主要是對閱讀文本中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學生得到的閱讀體驗支離破碎,不利于提高其思維能力,趣味性也很有限,反而傷害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在大部分于課后時間完成的整本書閱讀中,學生不僅能夠拓展眼界,還能自由運用自身思維,他們的閱讀興趣將有極大提升。
整本書閱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在一般的課堂閱讀教學中,因為有較為固定且復雜的教學目標,學生在閱讀時必然要將不少注意力轉向對新單詞或語法知識的了解與記憶,對閱讀材料進行整體性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就會被大大壓縮,閱讀質量很難保證。而在整本書閱讀中,雖然學生也需要認識一些新的英語知識,但是沒有必須完成的教學目標,學生沒有那么大壓力,可以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對閱讀對象的感受上,閱讀質量由此得以保證,學生更容易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
二、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現狀
雖然整本書閱讀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非常重要,而且很多教師對此都有所認識,也進行了一些研究實踐,但問題仍然存在。其中比較突出的有兩點。
1. 教學相對簡單。上文已經提到,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采取的策略方法比較傳統,習慣于尋找閱讀材料中的知識點。而整本書閱讀也是需要教師指導的,有的教師仍然沿用傳統閱讀教學的思路和模式,極大壓縮了學生獨立閱讀和獨立進行閱讀思考的空間,指導方法簡單粗暴,不能起到有效地鍛煉學生閱讀思維的能力。
2. 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沒有被充分激發出來。初中生天然對英語閱讀帶有一定興趣,不過這種興趣源于年齡特征賦予他們的好奇心,屬于比較淺的層次。如果不能及時獲得比較好的閱讀感受,他們的閱讀興趣就會快速消退,轉而形成對英語閱讀的畏難情緒。有的教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只看到學生在選擇整本書閱讀對象時的興奮心情,就以為學生能以高昂的精神狀態持續閱讀下去。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教師應該在閱讀過程中設置多個興趣激發點,如此才能保證學生的良好閱讀狀態。
三、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1.整本書閱讀融合日常教學。在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對閱讀對象的選擇。首先,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興趣點和課外閱讀的類別愛好,這是教師在選擇時必須考慮到的。其次,學生之間的英語閱讀能力水平也會有比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應該盡量擴大閱讀資料庫,爭取每個學生都能找到符合自己期望與需求的閱讀對象。第三,整本書閱讀是初中英語閱讀的一部分,與課堂閱讀不應完全分割,二者之間應有一定的關系,這樣可以在整本書閱讀中自然加強學生對課堂閱讀內容的理解。
以滬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七年級上冊Unit 6“Travelling around Asia”為例,這一單元的內容帶領學生們周游亞洲。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題材類似的閱讀對象,比如凡爾納的《八十天環游地球》等。這類圖書不僅與課堂閱讀內容相關,學生比較容易把握主題,盡快進入狀態,而且頗具科幻意味的情節與初中生的閱讀興趣相匹配,可以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更多地參與進來,比如在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過程中,學生向大家推薦自己讀過的類似題材的外國名著,然后教師負責找到英文版提供給感興趣的學生。
2.師生共讀營造良好氛圍。所謂師生共讀,并不是說整本書閱讀要完全放在課堂上進行師生一起閱讀,或者學生回家之后,教師要通過網絡視頻直播的方式與學生共同閱讀;而是指師生雙方的閱讀狀態應該是同步的,教師要像學生一樣去閱讀他們選擇的作品,時間與空間上是否同時或同處并不重要。師生共讀的好處在于,雙方進度狀態同步,但又不是真的在一個空間閱讀,所以一方面學生的閱讀是自由的,另一方面教師能夠在學生需要幫助時及時作出反映,而不用從頭開始閱讀整本書才能明白學生的疑問在哪里。
以上文提到的《八十天環游地球》為例。這本書中有一些對亞洲的描寫,限于時代及作者本人的局限性,這些描寫并不客觀,與教材中Unit 6“Travelling around Asia”這一單元的感情基調有明顯的不符。如果學生在閱讀中提出這方面的問題,且教師保持了與學生閱讀狀態的同步,就能很快明白學生的疑問是什么、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從而以寫作背景及作者背景介紹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解釋。反之,教師如果沒有與學生共讀,等到教師知道該怎樣向學生解釋的時候,學生的印象可能已經比較淡,效果便比較差。
3.加強學生閱讀技能指導。在過去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整本書閱讀不是沒有出現過。一些教師認識到應該鼓勵學生主動展開整本書閱讀,要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所以除了學生提出一些對閱讀對象思想脈絡、情節邏輯、感情基調等方面的疑問時,為學生加以解答之外,教師基本不會介入學生的閱讀過程。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因為學生想要產生一些比較“高端”的疑問,首先就要熟練掌握大量的基礎英語知識。而很多學生顯然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他們需要教師提供一些技能上的指導,幫助他們越過各種各樣的難關。
例如,將《三個火槍手》作為閱讀對象,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提出一些基本的問題,比如故事的主人公是誰、發生過哪些比較大的事情、故事的結局是什么,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這樣學生雖然會碰到大大小小的困難,但只要能夠解決這些基本問題,整個閱讀過程就能保持基本順暢,有些小問題也會在大問題得到解決時被他們推理出來。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選擇適當的時間,允許學生提出一些較有代表性的問題,然后由教師給出問題的解決思路,鼓勵學生在后續的閱讀中進行實踐,適時分享實踐技巧與感受。
4.組織多種閱讀交流活動。如果將閱讀作為輸入,那么語言文字的表達就是輸出。有了一定的輸入積累后,學生必然會產生輸出的愿望,想要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同時也是對自身能力的一種展示,是獲得他人認可的舞臺。對于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教師要盡可能去滿足,還要做好組織工作,要保證交流活動不是天馬行空、漫無邊際,而是的確能夠起到互相交流,大家取長補短的效果。另外,因為閱讀對象或學生意見的不同,教師還可以組織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動,將學生的潛力充分激發出來,挖掘出交流活動的更大價值。
以剛剛提到的《三個火槍手》為例,這部長篇小說塑造了眾多人物,但沒有特別明確的正邪之分,尤其是上層貴族或主教,彼此之間勾心斗角。這樣的作品,一方面使學生的閱讀體驗非常好,有很強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則讓同一個小說人物在不同學生眼中的形象可能大相徑庭。教師可以組織一次專門針對人物的閱讀分享活動,交給學生去爭論,甚至可以提出一個人物命題,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會。這些活動會極大增強閱讀本身的趣味性和學生的閱讀信心,也會幫助學生以更加全面的思考繼續閱讀下去。
5.注重整本書閱讀的多元評價。因為整本書閱讀是英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同樣需要進行評價。通過評價,教師可以對學生整本書閱讀時的態度、能力、閱讀興趣等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在教學中進行調整并對學生給予針對性指導。而學生也可以通過教師提供的反饋,建立起對自己的清晰了解,明白自身優劣勢,未來加以有效彌補。但整本書閱讀畢竟與課堂閱讀不同,不能以簡單的分數進行評價。
為此,教師應從各個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保證評價的多元性。比如,在一本書閱讀完成之后,教師可以組織一次情景劇表演活動,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全程用英語將閱讀對象的主要情節梗概表演出來。這樣的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比較強,他們更愿意參與,也更“放得開”,英語整體能力素養能從中較為明顯地體現出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給出意見建議,提升學生今后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效率和效果。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問題。教師應該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整本書閱讀與課堂閱讀間的聯系,指導學生的閱讀技巧,通過評估不斷補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短板。相信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一定能夠在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方面取得更大成績。
參考文獻:
[1]何開朗,曾紅敏.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19,042(007):39-44.
[2]沈舒雅.淺談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11).
[3]沈晶晶.初中英語課外整本書閱讀指導方法[J].教育,2019,000 (012):68.
[4]王麗君.基于整本書閱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9(5):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