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 雷剛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春節來臨之際,各地紀委監委印發通知,敲廉潔警鐘,劃紀律紅線,釋放全面從嚴、一嚴到底的強烈信號。
逢節必禁已成為上至中央、下至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節日反腐的規定動作。自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不斷加大正風肅紀力度,重拳頻出,狠抓節點防腐,采取設關卡、敲重錘、嚴查處、明責任等有力措施,做到教育在先、預防在先、警示在先,把住節日腐敗易發的環節和部位。
春節里帶上禮品走親訪友、禮尚往來本是傳統習俗,體現了濃濃的人情味和喜慶的節日氛圍。然而,一些禮尚往來實際上卻演變成為權錢交易的遮羞布,成為別有用心之人的糖衣炮彈,不僅讓節日走了樣、人情變了味,更嚴重損害黨員干部形象、敗壞黨風政風。
節點就是考點。節日歷來是考驗黨員干部是否廉潔的試金石。過年是中華民族代代不變的傳統,人情往來比平日多一些。這個節點是群眾看黨風政風的敏感時段和黨員干部經受磨煉的要害期間,也是對黨員干部作風的一次考驗,如果做不到慎獨慎微,過節就會“失節”。
廉不廉,看過年;潔不潔,看過節。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在“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同時,更要“每逢佳節倍思廉”,要時刻默念遵規守紀的緊箍咒,筑牢拒腐防變的防火墻,護住潔身自好的安全閥,守好廉關、過好年關、把好底線,帶頭率先垂范、樹起標桿,告別人情交往的舊俗,跳出禮尚往來的怪圈,真正過一個安寧、祥和、潔凈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