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秉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及相關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研究成果,有條不紊地執行當前新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并將“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自然地融合在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和潛能,摒除傳統語文教學中壓抑學生個性的做法,充分釋放學生內在的活力,讓小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并且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帶著濃厚的興趣深入地進行學習。筆者認為,小學語文生本理念的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打造寬松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
在踐行“以學生為本”理念的過程中,學生們所處的環境氛圍需要教師著力打造和創設,特別是要讓學生們充分感受到寬松、自由和民主,他們在學習中內在的潛能和探索欲、個人的興趣愛好等才會得到極大的激發,而不是被壓抑,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創設這樣的環境氛圍,用這樣的環境氛圍,給學生更多的促進和支持。那么要如何才能創設出這樣的環境氛圍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一)發自內心地關愛每一個學生
良好的師生關系,平等和諧的對話交流溝通,這些都是在教學氛圍建構當中非常重要的特征,教師要真正關心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問題,用真誠贏得孩子的心,用專業投入和職業品格在孩子心目當中留下更加重要的印象,讓孩子們喜歡老師。以往的研究表明,如果一個學生喜歡自己的老師,那么,他會喜歡這門課程,因此,要注重用真誠和諧的師生關系給教學氛圍的建構提供有利條件,讓他們更容易產生被接納被肯定的心理感受,這有助于學生更多潛能的激發,有助于讓學生以學習主人的狀態投入學習中。
(二)語文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在教學氛圍的建構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自省,在對待學生方面是否有所不同。區別對待學生,這是作為教師的大忌,雖然教師從內心的感受上來說,會不由自主地喜歡那些特別有禮貌,學習特別好的學生,但是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同樣也需要老師的肯定和接納。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用尊重學生的態度與學生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只有把孩子們培養成獨立自主自強的人,他們才能在一系列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更強的主動性,從而變得自信。
(三)語文教師要多聆聽理解學生的心聲
教師要認真領會“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并且要多聆聽學生內心的心聲,這樣學生們才能在遇到困惑和問題的時候,想到向老師尋求幫助。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更多地鼓勵學生們,給他們做出積極的、肯定的評價。要引導小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給他們設置挑戰的任務或機會,鼓勵學生們提出質疑,欣賞學生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這一方式,這些都可以更好地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主體地位的鞏固。
二、加強學生表現能力的科學管理?
以學生為本的師生關系或課堂模式的建構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促進他們能力積累的機制或環境。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加強科學管理,促進學生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并且在學習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和獲得成就感,從而面對學習更加主動。
(一)科學管理的內涵
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來重新界定科學管理的內涵。特別是要結合學生們學習當中的具體表現和特點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提出要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課堂教學的方式,傳遞教學的具體內容。建立促進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課堂模式,以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的啟發引導等作為課堂學習的主要形式。讓課堂教學的質量在現有的基礎上獲得提高,從科學管理的角度查缺補漏,有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管理的水平。
(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課堂的教學活動中,能夠與教師這樣一個主導設計者和課程教學的推動者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那么,課堂教學的效果必然會獲得很大的提升。就如影視片中主角與配角的關系一樣,課堂不應是老師的“一言堂”,學生才是課堂活動的“主角”,而教師應是為襯托、渲染主角而存在的“配角”,配角的一言一行是為了更好地體現主角的地位,所以配角該說些什么,該做些什么都要考慮到主角的特點,圍繞著主角來進行設計的。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踐行“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要在角色地位方面相應地發生一些轉變,了解主角的需求,順應主角的需求,必要的時候給主角一些引導,這樣一種良好的氛圍的建構才能有助于學生們發揮積極主動性,讓學生逐漸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給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舞臺
小學語文教師在班級科學管理的過程中要注意給學生們創造出更多表現自我、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得到充分鍛煉。課堂,其實就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師要成為一名好演員,吸引學生、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師角色轉變上,要由傳授者轉變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打造豐富的教學的情境,啟發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并且把知識向能力進行轉化,讓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改變傳統教學中只是被動接受的狀態,帶著自己的思考和體驗真正融入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當中,并且給學生們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把知識和能力充分聯系起來。
三、注重教學藝術
“以學生為本”理念的融入,需要教師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調整,在教學藝術方面要精益求精,不斷地進行創新,從而更好地讓生本理念真正落地。
(一)教師要形成自身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
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特征,所以,要在教學風格方面逐漸體現出這些特征。素質教育明確提出“以學生為主”,我們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充分踐行。以學生為主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在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結合課本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多豐富學習體驗,讓學習的過程更具有吸引力,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學生思維的訓練
要讓學生的主動性增強,也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方面。語文的學習,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主動進行閱讀,提出各種疑問,如果學生沒有疑問,只是被動地接受,說明教師還需要在這方面給予學生更多的引導和鼓勵。有位先哲曾經說過:“教育就是教人去思考”。這句話很有道理,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學生思維上狠下功夫。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教師需要更加巧妙地設計問題,讓問題成為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起源。
(三)加強情感教育的融入?
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教學的整個過程直達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心靈上有一種共鳴感,所以,教學的過程并不是冷冰冰的知識傳遞,而是心靈相通、情感傳遞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加強教學藝術方面的管理和創新,從情感教育入手,提高教學的質量。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將生本的理念融入學科的教學中,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調整,特別是在師生角色定位方面要做出調整,加強教學藝術創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小學生內在的潛能更多地被調動和激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