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秀娟 廣西內聯網絡系統有限責任公司
數字經濟時代下業財融合理念在企業中廣泛應用和滲透,為企業財務體系變革及財務角色定位轉換夯實管理基礎。業財融合模式促進企業財務管理者關注組織業務動態和流程優化,全面把握業務全鏈條的業務邏輯和風險點,為市場研判、經營決策制定提供關鍵業績績效評估和數據支撐,形成財務、業務更為緊密的融合聯動。在業財融合模式下企業財務體系向精益管理進一步邁進,財務流程更加精細化并聚焦財務管理核心問題,財務人員以經營的視角分析業財融合下財務轉型路徑,以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為支撐,推進企業精益財務管理轉型發展。
業財融合的基本理念是將企業財務管理與業務信息在業務鏈前端進行融合,財務能夠及時了解業務信息及進展,業務能夠按照財務要求及建議在業務談判上加以引導和調整,為業務保駕護航,降低企業整體經營風險。通過業財融合,企業財務人員從事后管理轉為事前監督、事中控制,強化業務開展中財務預知預判作用,為業務在更好的財務法務環境下開展提供標準化、規范化的路徑方法。
精益財務管理是企業應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環境而提出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其本質是企業加強對內部資源的合理化配置,確保企業資源集約化、高效化,業務成本核算精細化,消除無價值創造的業務活動,實現資源最優化利用。精益財務管理圍繞產品價值創造,開展以精益管理為導向的日常財務管理活動,包括財務控制、成本控制、供應鏈控制以及信息控制,運用現代財務管理工具和方法最終實現在多變的財務環境中滿足市場客戶需求,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
1.財務控制
精益財務控制就是將價值創造理念融入各個利潤中心及小核算單元,在全面預算管理中強調價值創造理念,依托業財融合和財務管理系統兩大平臺,對企業預算資金的執行實行精細化管理。精益財務管理覆蓋企業投融資管理、資金管理、擔保管理等資金往來活動流程內容,以風險預警為導向制定內部控制機制,以此強化企業資金精益財務控制。
2.成本控制
本著持續降低企業生產運營成本費用的目的,對企業成本構成及成本要素開展動因分析?;跇I財融合系統重新梳理業務流程環節,消除無價值或低效能的作業環節,對業務成本結構進行規范化、標準化,對成本費用分類管理并定義費用標準范圍,進而形成全業務鏈一體化的成本管理控制。

3.供應鏈控制
企業基于精益管理理念對內部供應鏈的敏捷性要求日益提高,財務管理人員要不斷思考如何實現業務流程優化,在業財融合模式下對產品價值創造的供應鏈流程進行設計再造,精確地控制生產供應鏈中的成本、費用、效益、品質、時效等核心要素,建立企業柔性制造流程下供應鏈控制體系。
4.信息控制
業財融合進一步推動企業財務數據、業務數據和管理數據的融合應用,企業管理者、財務人員要在龐雜的大數據中獲取價值信息,通過信息技術將數據加工轉化為分析結果和管理意見。財務人員需要對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應用提出更加精益的財務需求,實施財務信息控制,發揮大數據、云計算智能技術的價值。
1.提升專業能力
業財融合推動財務管理人員從傳統的經營業務管理流程中釋放出更多的管理精力,聚焦財務數據分析和挖掘。對于財務原始憑證審核、財務核算等基礎會計核算信息通過業財系統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財務基礎信息更加高效、準確地形成財務記錄。財務人員通過對財務記錄體系化分析形成基于業財數據融合的分析結果及指導意見??傮w來說,業財融合模式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分析路徑,協助財務人員在管理會計能力上提升,加快財務能力轉型。
2.強化風險防范
業財融合使財務人員從事后管理走向前臺,關注企業經營活動的整個過程并聚焦財務稅務問題解決。在日?;顒又胸攧杖藛T可以指導業務人員就財務、稅務上的法律法規硬性要求、條例規范給予指導和建議,在企業經營活動中融合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有效地推動采購、生產、銷售等各環節的業財融合舉措落地和效果保障。
隨著市場商業環境的深化變革,企業財務職能也在隨著業務結構、商業模式的調整而改變,特別是集團公司在業財融合模式下對財務管理側重內容發展轉變,聚焦管理會計職能的發揮,其目標是在公司治理結構下不斷優化組織資源配置和人均效能,挖掘組織價值創造潛力和組織活力,通過資源集約化、統一化管理聚焦關鍵戰略性任務的突圍,實現服務于戰略、業務發展的精益財務結構與能力匹配。
精益財務管理模式的財務變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其本質上是對財務架構、基本流程、信息系統設計、制度規范等要素持續、穩定地優化過程。從財務內容的細節處著手,對各項內容在基本架構中的價值貢獻、成本效益進行改善和提升。在保障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持續開展的同時,對組織財務管理體系實施精益式改進。
財務人員要在財務轉型中重塑財務管理效率與效益、激活財務組織活力與專業能力,回歸企業管理本源來看待和解決財務問題。精益財務管理覆蓋全面預算、財務信息化、財務組織保障、內部控制體系及標準化建設等多管理模塊,在精益財務變革中深刻理解精益財務原理,覆蓋全財務過程的管理內容和問題,基于各個層面聯勤保障實現從傳統財務管理向精益財務管理轉型。
1.組織保障
業財融合精益財務管理體系的構建需要在完善的組織架構下落實執行。企業財務部門牽頭成立精益財務管理實施小組,由企業管理者與各部門負責人共同成立領導小組并指導整個精益財務管理體系的落地,及時對精益財務管理落實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溝通協調。在具體執行層面,各部門以預算管理員為主要成員,對物資管理、資產管理、設施設備管理、成本費用核算、安全管理等形成專項精益財務管理小組,并由信息技術、財務形成聯勤保障組,以保障精益財務在信息化系統平臺中得以落實,運用財務信息化實現財務工作效益和效率的提質增效。
2.機制保障
為了確保業財融合精益財務管理的有效落地,企業可以從機制保障上制定相應的考核與激勵機制,對于各部門執行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的精益管理目標和效果給予符合標準的即時獎勵,按照業財融合的精益財務管理要求落實績效激勵,包括人工成本、材料費用、設施設備費用、安全管理、項目工程管理等績效考核機制,其精益管理效益統一按照企業發布的業財融合精益財務管理體系要求執行。
3.信息化保障
建立以財務信息化為核心的業財融合精益財務管理體系,需要不斷強化信息技術在業財管理中的應用和功能設計,基于企業實際經營活動合理設計業財線上流程,充分發揮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共享財務在信息化系統中的專職專能,共同服務于財務價值創造。在財務部及戰略管理部的共同實施,搭建組織戰略財務系統模塊,對企業預算計劃、預算執行、風險防范及績效結果分析等關鍵戰略跟蹤數據進行線上化管理。共享財務系統則是在企業日常財務活動統籌管理的模式下對日常經營活動財務付款流程、業務活動事前申請流程等業務流進行整合,便于對日常財務活動的集約化高效管理,強化集團總部對企業資金的管控力度。
4.標準化建設
精益財務管理體系最終要形成一套可執行、可參考的管理標準和行為規范,以指導財務及業務部門依據標準在信息管理系統上進行操作。企業可以通過ERP 系統對成本、材料、采購、設施設備實現集中標準化管理,對于日常合同管理、物資管理、采購管理等按照業務需求、使用類別等分類流程設置,輔助小核算單元項,強化對各單元成本費用的控制。同時,在企業內部供應鏈各環節的生產耗材、人員用工配置、工序、工時、產量、水電消耗等定向標準上,以系統化管理模塊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加以控制,提高精益財務管理效率和效益。在內部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下從傳統財務管理向精益財務管理轉型,確保各項業務平穩推進。
業財融合促進企業財務人員進一步向專業化、融合化的方向去發展。首先,財務人員要樹立戰略管理思維,基于企業戰略規劃與經營謀劃的視角去重新審視財務數據,分析數據變化動因并預判市場趨勢,以指導業務人員在市場上及時止損、調整方向。其次,財務人員需要拓展財務視野,向投資、融資、金融、重組并購、稅務籌劃等與財務緊密相關的領域拓展自身的理論知識,在實務中提升自身的綜合分析和思考能力,為管理會計價值創造提供助力。最后,財務人員要善于借助財務信息化手段來實現財務數據挖掘與分析,對財務、預算、供應鏈等關鍵領域形成風險控制,加強風險控制點的智能化監測。
財務管理在不同企業經營管理當中的角色和定位不盡相同,甚至會出現因人設崗、劃分權限的特殊情形。大部分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仍停留在會計賬務處理,對于財務信息輔助經營決策、發掘利潤增長點等方面尚處于探索階段。財務管理的定位不同直接影響到精益財務管理體系的范圍、內容和價值創造。財務管理定位與財務人員專業能力相匹配,且符合企業戰略發展的需要,才能在更多領域中創造管理會計價值。為此,如上文中提到的戰略財務、共享財務、業務財務,基于角色定位不同,將財務精細化、專業化分工運作,以發揮財務管理在不同層面上的指導作用。
業財融合理念貫穿于整個精益財務管理過程當中,以信息化應用為支撐,對內部流程、安全體系、運作效率、價值創造等實施效果進行跟蹤和改善。許多企業在構建完業財融合系統后,缺少了財務與業務真實融合、互動,財務轉型效果不明顯。精益財務管理轉型需要在信息化、一體化的平臺基礎上,將精益管理的要求和舉措融合進行標準化、規范化的流程再造,發掘數據價值,量化財務數據、業務數據的分析結果和價值圖譜,以業財融合驅動財務轉型并服務企業整體戰略發展。因此,業財融合促成的數據整合也是企業精益財務管理轉型的突破口。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風險類別和來源更加隱蔽、復雜。財務風險管理模式更側重動態化、實時化、系統化,除了對財務數據的動態監測,還要在業財融合系統中形成以信息化為載體的實時風險識別預警機制。區別于傳統的財務風險管理,系統化的風險控制要從識別、預估、警示、判斷、處理五個階段出發。通過對系統實時數據的抓取和風險要素風險,初步判斷風險來源,預估風險等級及處理難度,綜合風險評估結果制定應對策略,并對處理進行結果跟蹤和監督。系統化的風險識別預警機制能夠幫助企業迅速定位潛在風險點,將風險程度控制在容量范圍內,降低企業經濟損失。
業財融合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必然選擇,是發揮財務精益管理、創造價值的有效手段。通過業務與財務的有機融合、協同信息共享,應用智能化信息平臺和財務分析工具實現對業務流程全過程、全方位的風險評估和控制,為業務部門開發拓展市場提供法律和財經保障。財務人員在業財融合基礎上應用財務分析工具,實現對財務原始數據高價值挖掘與轉化,支撐財務業務協同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打造財務管理的生態圈。一是強化全面預算管理,調動各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對預算控制的協同度和責任意識,以預算為基礎,做好風險控制。二是加強成本管理,以降本增效為目標,對產品價值鏈創造的全過程開展成本結構及動因分析,推進成本信息化管控及其成本結構分析、成本標準規范化應用。三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充分發揮信息平臺的風險評估和控制能力,通過對財務數據篩選和預判,準確識別當前環境下的潛在風險,通過財務預測指導業務經營決策。
業財融合下的財務管理模式強調價值創造,在精益財務管理轉型中現代財務管理理念和工具不斷引入和應用到財務工作當中。企業財務人員通過引入管理會計工具,實現對財務數據、業務數據的聯動分析預測,發揮大數據在財務數據挖掘、價值創造方面的應用優勢,幫助企業實現經濟效益提升。例如,在財務績效管理中,通過EVA 與BSC 相結合的作業方式綜合評價企業財務業績與經營發展業績,以全新的業務成長理念去衡量企業價值創造過程,推動企業內部資源統籌和調配,聚焦產品價值鏈管理升級。
業財融合是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精益財務管理轉型的必然選擇和發展路徑,財務管理者要遵循業務發展規律、以數據信息化為導向強化業務、財務融合協同,利用大數據等智能技術去理解戰略、理解產品,把握企業價值鏈創造過程和商業邏輯,洞察效益增長點,用精益財務管理驅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