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超
(江蘇省儀征市張集小學,江蘇儀征 211423)
小學英語教學中,句型學習既是難點也是重點。對于大部分小學生而言,英語是比較陌生的,他們在學習英語時感到困難,甚至不愿意去學,進而導致英語教學質量不高。尤其是在重點句型的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因為記不住句型,害怕學習,便形成一種“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局勢。要改變這樣的教學局勢,小學英語教師就必須創新教學方式,尤其要在重點句型的訓練過程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他們害怕學英語的心態,進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在講解重點句型時,小學英語教師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雖然這樣的方式能使學生快速記憶,但他們的遺忘速度也快。因此,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句型訓練的動畫片,讓學生跟隨視頻一起學習,這樣做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英語重點句型訓練的效率。
例如,教師在訓練“Would you like...?”這一句型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相關視頻。“Would you like...?”是詢問某人是否需要某種東西的句型,屬于常用句型,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句型,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教師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記錄用該句型詢問了哪些東西,然后在播放完視頻后讓學生思考該句型主要在什么情況下使用。當然,在學生觀看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他們跟隨視頻讀出來,還可以循環播放,讓學生反復跟隨視頻練習。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可讓學生利用該句型進行訓練,如教師用漢語表達,學生用英語表達。教師:你想要蘋果嗎?學生:Would you like an apple? 教師:你想喝茶嗎?學生:Would you like to drink a cup of tea? 借助視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反復訓練,學生很快便能掌握和運用該句型,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游戲是小學生最愿意且容易接受的一種學習方式,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形式來開展句型訓練,這既能讓學生快樂地學習,還能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使他們主動學習。并且,游戲能夠削減學生對英語句型學習的恐懼感,這樣一來,教師的教學會變得輕松,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有明顯的提高[1]。
例如,在開展“What color is my...?”這一句型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你說我猜”的接龍游戲,第一位學生提問,第二位學生回答,第三位學生提問,第四位學生回答,即奇數學生提問,偶數學生回答,偶數學生回答完,奇數學生繼續提問,提問的過程不能脫離“What color is my...?”的句型,問題可以重復,但回答不能重復,回答重復的學生要接受懲罰。例如,第一位學生提問:“What color is my T-shirt?”第二位學生回答:“It is white.”下一位學生繼續提問:“What color is my coat?”第四位學生回答:“It's black.”直到有學生回答錯誤,游戲終結。在游戲過程中,教師需嚴格把關,防止學生亂問亂答,達不到訓練的目的。經過多次訓練后,教師可以適當增加游戲的難度,如加快表達的速度,或者讓學生進行分組比賽,哪一個組的學生完成最快,即為勝利,并可獲得相應獎勵,而在游戲中輸了的小組則要接受懲罰。教師借助游戲的方式開展句型教學和訓練,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有效提高句型訓練的效率,使學生牢固掌握重點句型。
目前,小學英語句型教學的普遍現象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理解和記憶,之后通過布置課后作業來幫助學生加深學習印象。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缺乏吸引力,他們不但無法在課堂上記住所學知識,而且不能順利完成課后作業,這樣自然達不到鞏固的效果。要改變這樣的現狀,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的方式來讓學生鞏固所學句型,并進行靈活運用。
例如,教師在教學“What about...?”這一句型時,就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教材上的內容、課后反復抄寫。一方面,教材內容有限,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也只能記住教材上那幾句話,不會運用;另一方面,教師讓學生反復抄寫句型,不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還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在運用時不會轉換思維、不會拓展。所以,教師要改變這種教學方式,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句型。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學生開展“什么怎么樣”的活動,先用“What about...?”句型向學生介紹活動的內容和規則,如開場用“What about holding an event for everyone today?”,之后引出后面的介紹,讓學生明確活動主題。在活動中,教師可借助一些道具模擬一個聚會場景,讓學生在聚會中互相詢問。學生1:“What about my coat?”學生2:“It is very beautiful.”學生3:“What about a piece of cake?”學生4:“Okay, thank you.”學生可以詢問的內容有很多,在不斷的實踐活動中,他們能夠對“What about...?”這一句型有很深刻的印象,并學會在不同的語境中對其進行運用,從而大大提高了句型學習的效率。
小學生平時很少接觸英語,對英語學習有一定的好奇心,但是受母語思維方式的限制,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會感到困難,尤其是在學習英語句型時,常常不知如何使用。鑒于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開展句型教學,通過提問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產生學習欲望,主動投入句型學習中,進而提高學習效率[2]。
例如,教師在教學“This isn't...”和“This is...”這兩個句型時,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開始教學活動,教師提問:“Who owns this pencil?”(這支鉛筆是誰的?)然后讓學生進行猜測式回答。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可順勢引出教學主題:“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就是‘This isn't...’和‘This is...’這兩個句型,這兩個句型可用來回答剛才的提問。”這樣一來,學生的好奇心會被激發出來,之后教師可對該內容進行講解,并通過提問幫助學生練習和鞏固所學。教師:“Who owns this stationery box?”學生1:“This is not mine.”學生2:“This is Xiao Ming's.”教師可對教室內的每件物品進行提問,讓學生回答,也可讓學生互相提問并回答,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采用多樣化的形式開展小學英語重點句型教學,不僅能豐富教學方式,增添教學樂趣,還能讓學生樂于接受、易于接受,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掌握和運用重點句型,進而為他們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