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青,張有林
(陜西師范大學食品工程與營養科學學院,陜西西安 710119)
大學階段的青年學生雖有敏銳的認知能力,但思想不太成熟;雖有豐富的情緒情感,但自控能力和意識較差;雖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但在面臨自我、他人和社會的矛盾時,不能較好處理三者間的關系;人生觀也表現出明顯的不穩定性、可塑性,有時甚至為矛盾性[1]。該時期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發展,西方的一些實用主義、急功近利、拜金主義等思想對大學生的身心構成巨大威脅,導致部分大學生崇洋媚外、缺乏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價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喪失甚至政治信仰模糊[2]。盡管,在高校學習期間大學生都接受了一系列思想政治課的教育,但這些思政理論知識枯燥乏味,易被學生邊緣化;而專業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強調專業知識的傳授,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難以滿足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新需求[3]。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而大學生是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生力軍,在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勢在必行。
2016 年12 月9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等重要思想[4]。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上明確了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2017 年12 月,教育部發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5]。目前,全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正廣泛化、深入化、常態化地推進,在指導理論、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服務保障機制建設、智能化平臺構建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6]。
“食品科學概論”是學院食品類專業學生的專業通識課程之一,主要講述食品科學的發展歷程及未來前景、食品中的六大類營養素,食品與人體健康、食品加工過程中的高新技術及食品科學研究所用方法等。作為專業導論課,“食品科學概論”可以有效解決新生對專業存在的困惑與迷茫、對大學階段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通過該課程講述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為今后職業規劃提供參考等。對“食品科學概論”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充分發掘課程中蘊含的德育元素,引導學生對食品安全意識的審視、對生命敬畏、感恩回報等價值觀的認識,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傳播同向同行,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課程思政的關鍵在于找準和深度挖掘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難點在于將其融入專業知識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需要滿足課程思政內容的提煉、課程設計的整體性和層次性、教師的教學藝術3 個方面[1]。“食品科學概論”以講述食品營養價值為主,教材中并未涉及思政內容,在講述該課程過程中,要想達到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三位一體,需要任課教師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經系統的規劃,將思政教育與課程教學內容相得益彰,在講述專業內容時以合適的教學方法,將思政元素有機滲透、巧妙鏈接、順暢自然地融入課程中,做到潤物無聲,最終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2]。
實例介紹,作為課程導入的主要形式,可以使學生認識到食品科學的發展歷程及其重要性,如在緒論部分以圖片和故事等形式介紹瘋牛病、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與衛生實例,可以增強學生的專業責任意識、食品衛生與安全意識等。在講解食品與健康時,一方面指出營養不足與過剩已成為我國人群膳食結構不合理的主要矛盾點,即城市人口營養過剩導致該類人群心腦血管等疾病頻發;貧困山區人群存在蛋白質攝入不足、缺鐵性貧血等健康隱患。由此,提升學生對我國食品行業發展的思考,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斗志,以精湛的專業知識投身社會發展與建設中,增強學生報效祖國的情懷及責任感。另一方面,也讓學生認識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即合理膳食結構使我國人群的壽命延長,國民素質提高。通過圖片、短視頻等方式導入中央一臺《經典詠流傳》節目里陳彼得、王德順、鄭小瑛等老人對藝術追求,通過提問方式告知學生這些都是70、80 多歲的老人,增強學生的專業榮譽感,同時也督促學生要有自己的理想與抱負,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自己的理想,要勇敢去追夢。
事物總有其發展歷程,通過講解可激發學生對事物的系統認識,增強文化底蘊,如在講碳水化合物中的蔗糖時,通過導入蔗糖在我國發展歷程,及其在明朝時期傳入日本等國家,引出明朝強大的造船術及鄭和七下大西洋等歷史,通過短視頻讓學生了解鄭和寶船的大小,其可與現代航母相媲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從鄭和七下大西洋再進一步引導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帶一路”思想戰略,展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和責任與擔當,加強我國和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力量的民族情懷。
“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課程教學的方方面面,圍繞“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課程目標[7]。由此可見,課程思政本身就是一種教學改革方式,不僅要與授課專業知識,還要與愛國主義教育、三觀三德教育、法律意識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科學素養教育等相結合,結合現代教學方法,如“翻轉課堂”“互動式課堂”等,結合互聯網、慕課等新型教學載體,以學生易接受的方式,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中,通過有趣提問等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分析等,在講授“食品科學概論”知識要點的思政教育融入更自然、更具活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引領價值能夠“潤物細無聲”地植根于學生內心。
“食品科學概論”課程思政教學部分內容見表1。

表1 “食品科學概論”課程思政教學部分內容
陜西師范大學作為一所綜合性師范院校,是培養教師的搖籃,教師要明確責任,結合“食品科學概論”課程特點,不斷挖掘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內涵及元素,在立德樹人的過程中,將正確的精神、價值、倫理等融入課堂,傳遞給學生,將敬業精神、工匠精神、責任意識得以傳承,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傳播同頻共振,最終實現課堂教學主渠道中三位一體的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