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宏艷
(河北傳媒學院影視藝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20世紀以來,誕生了越來越多的知識成果,由此催生了知識生產新模式。而在知識生產新模式的帶動下,人文社會學科也開始演進。事實上,學科是人們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對知識進行的分類。目前,隨著知識量的快速增長,人文社會學科中知識的分類越來越多元化。在2019年,我國提出了新文科建設發展戰略。新文科相較于傳統文科不僅是一種新的理念,同時新文科還具有新內容、新使命以及新方法,更具有科學性。事實上,新文科教育理念是由希拉姆學院首先提出。該學校是一所以文科聞名的高校,其中設立了四十余個文科專業,在發展過程中發現自己所培養的人才不能夠滿足社會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學校提出了新文科概念。在2017年10月,該學校開始對自身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對其中二十九個文科專業進行重組,將新的科學技術融入了文學、語言等學科中。我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指出,高等教育需要進行創新發展,需要全面推動新農科、新工科、新醫科以及新文科的建設,為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提供 支撐。
在2018年6月,我國教育部在成都召開新聞發布會,在此次新聞發布會上吳巖指出教育部將會開始進行一流專業建設計劃,即“雙萬計劃”。在2019年4月,我國教育部正式發布了《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建設專業“雙萬計劃”的通知》。在該計劃中,指出要在三年時間內建設完成一萬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和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在2019年11月,教育正式開始實施一流本科課程的“雙萬計劃”,確定了一萬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和一萬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在“雙萬計劃”背景下,河北傳媒學院在2020年5月召開了新文科和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研討會,影視藝術學院、美術設計學院以及新聞傳播學院等學院的主要負責人都參與了此次會議,主要對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本校一流專業與一流課程建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思考,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建議和對策。
在1839年,法國向全世界公布了達蓋爾攝影術,隨后攝影術隨著西方世界傳教士、商人以及醫生等人員的活動傳入我國。在攝影術誕生之前,人們主要是依靠畫師,通過繪畫將人物面貌和景物記錄下來。從攝影術的誕生歷程來看,其與物理、化學等學科知識的發展緊密相關,比如小孔成像原理、感光化學等。在之后發展過程中,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等技術的發展,不同技術和知識實現融合,最終促使新的攝影工具誕生,即數碼相機。數碼相機是多種技術、不同學科知識的結合體,這和當前我國的新文科建設中所強調的新技術、科學課以及綜合發展不謀而合。因此,對于攝影專業教育來說,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需要根據新文科建設要求,和課程思政、文科理工科、科教、產教以及新技術相融合,不斷提升攝影專業教育質量,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攝影專業人才,從而促進我國攝影領域的發展和進步。
攝影專業建設和課程思政的融合主要是在攝影專業教育中體現出家國情懷,促使攝影教育成為一種有溫度、有愛的教育。具體來說:首先,在基礎課程中,可以通過課程思政來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促使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生活之美,并且通過攝影將這樣的美好記錄下來。同時還可以通過攝影專業和課程思政的融合來拓展學生視野,促使學生樹立起堅定的理想信念。在攝影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可以利用移動終端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比如可以對一些國際熱點新聞進行討論,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看待事物的觀點,教師也要從攝影的角度去講解目前我國在國際上所取得的成績,讓學生感受其中的家國情懷,從而促使學生樹立起堅定的理想信念。其次,在核心課程方面,可以通過和課程思政的融合來陶冶情操,促使學生可以進行主旋律攝影創作,通過攝影作品展示我國文化和意識形態。最后,在選修課程方面,可以通過課程思政來促使學生更加深入了解國內外的文化,從而促使學生可以將文化元素,尤其是我國的文化元素應用到攝影中。
攝影專業建設的主體是對學生攝影藝術的培養。首先,攝影專業和文科的融合主要是和文科中所包含的各種文化進行融合,如影視文化、攝影文化、傳統文化等,通過和這些文化的融合來實現文化傳承。比如,攝影藝術可以和傳統文化課程進行融合,從而促使學生認同、喜愛、肯定我國傳統文化,產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自豪感,進而促使學生能夠在攝影作品創作中體現出我國傳統文化。其次,攝影專業和理科的融合,比如化學、數學、物理等學科都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攝影專業中的基礎知識,比如攝影中的傳統暗房工藝、景深、焦距、光圈、快門及光線運用等。再比如攝影藝術可以和天文學相結合,促使學生在深入掌握夜景拍攝技巧的同時了解天文學中的星體運動,從而創作出有新意的攝影作品。最后,攝影專業和計算機、航空航天等工科學科的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學習無人機攝影、水下拍攝、攝影后期處理等內容,同時能夠促使學生掌握這些方面的相關技能,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未來更好的從事攝影方面的職業。同時,還可以和計算機學科相結合,幫助學生了解數碼攝影的發展和其中涉及的計算機技術,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數碼攝影。另外,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拓展知識,促使學生學習特種攝影,如顯微攝影、X光攝 影等。
攝影專業建設與科教、產教融合能夠促使學生從市場、行業以及產業等方面獲得關于攝影專業的最新信息,而教師則可以根據這些信息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向攝影產業實際發展情況靠攏,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創造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從自身的實際生活中獲取到對自身發展有利的信息,并且能夠獨自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比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攝影創作實際工作要求出發,設計一種基于攝影創作的或多種就業導向和職業遷移的情境,引導學生可以通過反復實踐、反饋和操作等過程,提升自身攝影技術能力和捕捉生活之美的能力。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出現,攝影相較于以往更具有視覺化、互聯化以及體驗化的特性。因此,將攝影專業建設與新技術進行融合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VR技術、AR技術的、交互技術、感應技術等。以虛擬技術為例,在攝影專業中融入虛擬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廣泛的想象空間,而學生則可以在這樣的空間中自由發揮自己的想象,從而促使最終的攝影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內涵,能夠充分展現出作者本身的真實情感。同時,虛擬技術融合到攝影專業中還能夠促使學生的攝影作品更有真實性。再比如,攝影專業可以和互聯網技術相結合,促使學生了解當前互聯網技術和先進攝影理念,從而幫助學生可以樹立起自身未來發展目標。
根據攝影專業課程實際,可以將攝影專業課程體系分為四個部分,具體為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拓展課程。初期,要在此基礎上對具體課程中所包含的內容進行細化分類。比如,在專業基礎課中,《攝影技術》課程可以包含相機、光圈、快門、測光、曝光以及鏡頭等內容;在專業核心課中,《攝影用光》課程可以包含光源分類、光源方向、光線的運用等內容,《攝影構圖》課程中可以包含構圖形式、色彩表現、空間展現、影調等內容。在專業拓展課程中,《特技攝影》《攝影博覽會操作》課程可以包含攝影領域未來發展、攝影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當前攝影發展方向等內容并增加一些相關理論知識和更加深入的攝影知識。后期,將攝影課程群進行整合,建立攝影專業的縱向課程體系,使課程與課程之間產生內在聯系,使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專業學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紀實與藝術雙規并行,實踐內容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逐漸完善專業課程 體系。
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攝影專業課程建設需要實現一流課程建設,促使攝影專業課程成為新文科建設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具體為:首先,要建設一流的攝影專業課程教學團隊,促使教師本身的教學手段、教學藝術以及教學技巧等為建設一流課程提供支撐;其次,建設一流的教學內容,促使攝影專業課程能夠具有更強的科學性、創新性以及系統性,促使專業課程能夠吸收更多的前沿的成果和知識;最后,建設一流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實現因材施教,增加教學容量,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最終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或是使用任務導向式、啟發式、案例式等新型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新時代,攝影專業的教材建設需要充分結合新文科建設,同時需要結合本專業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首先,將攝影專業現有教材進行分析整合,由攝影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確定后續系列教材的名稱及內容,組織師資力量編寫系列教材的大綱目錄,明確教材本身應該包括哪些內容、整體結構體系等,保障系列教材的質量。其次,確立教材的創性,并結合新文科建設做出符合我校攝影專業的系列教材特色。最后,構建聯合機制,促使專業指導委員會以及學校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從而優勢互補,對資源進行整合,最終提升教材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