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鄭可 本報記者 倪浩
美國彭博社13日引述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不會在其上任后第一份半年度外匯報告中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此舉使美國得以回避與北京的新沖突”。該報告預計將于4月15日發布。報道稱,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財政部被指將該報告政治化。2019年8月,財政部在報告非常規發布時間突然宣布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在5個月后取消這一標簽,以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專家稱,美財政部需要重建該報告的“信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在回答相關問題時表示,中方沒有把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爭端等外部擾動。
彭博社稱,該報告尚未定稿,財政部發言人拒絕就報告內容置評。路透社13日稱,美國認定“匯率操縱國”的三項條件包括:該國對美貿易順差每年超過200億美元、該國外匯干預規模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該國經常性項目盈余占GDP的比例超過2%(原本為3%,2019年改為2%)。2019年8月,在中美貿易局勢最緊張的時候,美國財政部宣布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招致中方堅決反對。2020年1月,在兩國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兩天前,時任美國財長姆努欽解除了對中國“匯率操縱國”的認定。
彭博社稱,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耶倫的決定可以理解為匯率問題目前已經不再是中美沖突的核心問題,中美之間的博弈更加理性。對目前的美國來說,在匯率問題上繼續單方面挑戰中國沒有意義,現在美國更希望在個別問題上突破,而不是全面對抗。渣打銀行中國宏觀策略主管劉潔認為,耶倫的選擇并不代表中美關系有任何改善,也不代表雙邊加征的關稅將降低,只是反映出美國新政府戰略的變化。報道稱,拜登政府正在尋求讓中國對其“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以及侵犯人權等問題”負責,同時審查特朗普時期對數十億美元中國商品征收關稅措施。有知情人士說,盡管財政部報告不會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財政部官員擔心“中國正在通過國有銀行的活動掩蓋對人民幣匯率的干預”。
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呂祥1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耶倫在金融領域有著非常專業、豐富的履歷,并曾出任過美聯儲主席,專業背景讓她清楚地了解美國國內經濟的問題所在,也清楚中國根本不符合“匯率操縱國”的條件,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無助于解決美國的問題。耶倫的決定也反映出與特朗普時期隨意且毫無節制動用各種政策打壓中國不同,拜登政府在對華經貿政策上更注意權衡利弊。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在經貿上停止對中國的打壓,無論是美國商務部還是美國貿易代表仍然釋放出在經貿上對華的強硬態度。他們會有取舍地使用上一屆政府遺留下的工具,繼續打壓中國。
美國財政部在2020年年底發布的外匯報告中將越南、瑞士列為“匯率操縱國”,并將印度、泰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列入“觀察名單”,該名單中還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德國、意大利、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彭博社稱,“從那以后,這些國家的官員在很大程度上沒有理會美國,并繼續采取積極行動,這表明該報告不再像從前那樣有效。”
美國前政府隨意操弄“匯率操縱國”標簽打壓他國的做法嚴重影響了其國際聲譽。彭博社稱,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分部工作的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表示,特朗普政府時期對“匯率操縱國”標準進行了“臨時”解釋。2017年,姆努欽將中國列為所謂的“觀察名單”,按照美國自己制定的量化標準,列入“觀察名單”的國家應符合“匯率操縱國”認定標準三項中的兩項,但中國只符合一項。普拉薩德說,現在,財政部需要“使用一套更為明智的、并在各個國家間一致應用的標準,重建報告的信譽,而不是改變針對特定國家的流程”。知情人士還說,耶倫團隊還討論了取消特朗普政府2019年降低“匯率操縱國”認定門檻措施的可能性,這將使美財政部將審查國家的數量減少近一半。
呂祥表示,特朗普政府時期以“美國優先”為政策出發點,在國際上四處開戰,幾乎對所有的盟國都發起了程度不一的貿易戰。某種程度上來講,耶倫的做法是在修補特朗普時期的傷害,以挽回美國的國際信譽。這也折射出,美國在對華問題上放棄單打獨斗,重新拉攏盟國一致對付中國的策略。但美國要恢復信譽,取信于全球,并不容易也不樂觀,全球仍在觀察美國未來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