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琳 金小民

摘 要:塞尚為19世紀末的印象派和20世紀初的新藝術——立體派之間架起了橋梁。他畫中獨有的重疊性的大小筆觸使用、清晰且富有變化的色塊安放以及對于事物體積的重新構造,使得他在畫史上開拓了新的道路。同時,這些創作特征傳達了塞尚對于題材的深入思索,塞尚以自然為母題,用他特有的觀看來闡釋了自己的藝術觀念以及情感,從而更新了繪畫語言。
關鍵詞:塞尚;印象主義;繪畫特性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2018年度項目“高等師范院校油畫課程改革探索——以油畫靜物為例”(J2018249)的階段性成果。
保羅·塞尚(1839—1906年)是法國后印象派畫家,出生于普羅旺斯艾克斯。他的父親路易斯·奧古斯特·塞尚是一家金融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為保羅·塞尚提供了大部分畫家無法獲得的財務安全,使他可以不用為生活擔憂,專心于繪畫。他的母親安妮·伊麗莎白·霍諾琳·奧伯特為塞尚營造了幸福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從而影響畫家一生的追求。1859—1861年,塞尚按照父親的意愿,就讀艾克斯大學法學院,同時還在進行繪畫學習。他致力于藝術發展,并于1861年離開艾克斯前往巴黎,開啟了他從古典開辟新法的道路。在藝術手法上,他的畫用微妙的色彩變化與井然有序的小筆觸共同構成了簡化的平面效果,在畫面中舍棄了傳統立體而理想化的造型觀念,轉而使用色彩造型法,達到色與形的和諧,表現出對所見世界的真實觀察。他聲明:“我想給印象派一種堅固而持久的品質,就像博物館里的藝術品一樣?!?/p>
塞尚的作品奠定了從19世紀到20世紀嶄新而截然不同的藝術世界過渡的基礎。畢加索曾說:“塞尚是我們所有人的父親?!比械脑缙谧髌反蠖鄬憣崳家詫崿F其幻想的欲望為前提。在他的職業生涯的后期,他對直接觀察的工作越來越感興趣,并逐漸發展出輕盈的繪畫風格。后來,塞尚的作品發展成了一種固化的,幾乎是建筑風格的繪畫。塞尚的繪畫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1861—1870年的黑暗時期、1870—1878年印象派時期、1878—1890年成熟期、1890—1906年晚年時期。這四個時期都體現了他對自然的觀察與經典作品相互聯合的期許。
一、塞尚繪畫作品中的主觀特性
(一)重疊筆觸下的自然景象
塞尚精通以下類型的研究:靜物、肖像、風景和沐浴者。然而塞尚早期繪畫中看不出一點印象主義的東西來?!栋K顾说娜谘罚s1871年)等這些帶有十足學生味的畫是他早期的典型創作。而后塞尚與印象派畫家卡米耶·畢沙羅結識。印象派時期的他專注于風景的主題描繪,1876年創作的《高大的樹木 賈斯·德·布凡》描繪了油綠茂密的林蔭與萬里無云的晴空,體現自然的親和感,從真實的角度而不是印象的角度展現了風景畫的魅力?,F收藏于費城美術館的《泳客》描繪了人與自然的主題,畫面的主要人物是15位裸體的女性在泳池旁嬉戲,在遠方的中景處畫家描繪了親和的鄉村風景,畫面的天空上使用了大面積的藍色與淺綠色、米黃色來凸顯明媚而又安靜的氛圍。畫面兩旁的樹枝布滿了黃、紅、綠交匯的筆觸,用以代替傳統的明暗關系。通過大塊小塊的筆觸將畫面的色彩變得豐富而有韻律感。在畫面中的人物5—6人一組分布在畫面兩側,她們的手輕輕撫摸著腳下的土地,有的毫無顧忌地躺在了地上,有的輕松愉悅地倚靠在兩側的樹旁,畫面中景的女子向蔚藍的水塘中央游去,而后緊跟著另一位女子。畫中的人用自己的身體貼合著自然母親。如果留心觀察會發現這些人物的面頰帶著幸福而又靦腆的微笑,塞尚通過畫中人物的肢體語言來表達對于自然的欣賞和贊頌,畫家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找到了和諧而穩定的平衡。在塞尚的筆下,不論是山上的風景或是鄉村的景色都是多方位觀察的結果,塞尚鐘愛畫農舍、水槽這些不動的、可以長時間觀察的東西。畫家通過理性的安排并結合多年對于光色的研究,從而將這些物品還原到思考后本來的樣子。
(二)富有變化的色塊造型
成熟期的塞尚利用互補混合的冷暖色塊表現體量感,將不同明度、不同純度的顏色并置其中,與修拉將色彩分離不同,塞尚將色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的結果放在畫面中,力求還原雙眼觀察的結果。塞尚偏愛自己的故鄉——法國南部,并在這里創作了一系列作品。從創作于1887年,現存于考陶爾德美術館的《圣維克多山》中可明顯地看到塞尚對于物象形體的抽象和對于色塊造型的把握。畫面可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天空與樹枝的冷藍與冷綠間透露出一點點冷黃,遠景中的山以藍色鋪底,再以暖橙色做亮面調整,近景用大面積的黃色與綠色為我們創造出了一個冷暖交替的空間。繪制于1895年的《靜物與窗簾》中,橘子的熱烈色彩與襯布白色的冷峻色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畫面整體呈冷色調,在襯布的暗面以及橘子的暗面都添加了微量暖色,這使得觀看者的視覺達到了平衡。在不同冷色塊中畫家調整了襯布的形狀,將冷白的襯布與暖黃的桌面富有節奏地安排到畫面上,不得不說畫家在安置畫面時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去思考和觀察單個物體的冷暖變化,在瞇眼觀看時,所有單個物體的變化融于一體變成了同一塊顏色中的一部分,形成了畫面從上至下的深黑、冷白、暖灰的色彩變化。塞尚曾說:“色彩畫文學才是值得我去探索一生的?!?/p>
(三)物象重構下的建筑風格繪畫
塞尚在力求事物的真實基礎上,不斷發展新的繪畫風格,大刀闊斧地將整張作品分為不同部分處理,重在對于物象的簡化以及對真實形象的概括與高度提煉。他對左右眼產生的同一觀察對象的位置變化好奇,從而激起了對于立體視覺的探索欲望與對于畫面中空間感的構造的研究興趣。塞尚為了表明自己對于繪畫的新的態度,放棄了成角透視與平行透視的傳統法則。形式結構方面,塞尚更加注重類似于建筑造型的形式表現,構成獨特的場景,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結構語言。繪制于1888—1890年,現藏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穿紅色條紋連衣裙的女子》,有人認為描繪的是塞尚的妻子,畫面中大面積采用了幾何體的方法處理,除了人物的面部外,衣服上是塊面的組合。畫家并沒有著重表現人物性格,通過重邊緣線的加寬來反叛印象的模糊。而在背景上描繪創作者本身的藝術果實,也是他表達情感的手段。創作于1895年,收藏于考陶爾德美術館的《靜物與小天使》作品中的主角是位于畫面中央的小天使,他扭轉著身體形成了一條曲線分割了畫面,在畫面中的左側是古典的油畫,右側是靜止于畫框外的水果,象征突破傳統的繪畫,畫面的下方是一張暖黃色基調的桌子,上面擺放著水果與傾斜的花瓶。形式的簡潔壓縮和幾何圖形之間的動態張力,小天使的純凈的白色與背景形成了對比,在這幅畫中仿佛時間都已凝固,靜物不再按現實空間中的那樣安安靜靜地擺放于地面,而是通過安排充當了畫面的一面“板材”,使得畫面兩旁相互對稱,錯位的靜物形成組合、對照、呼應。從小天使的素材選取上可以看出塞尚對古典繪畫元素的惦念,他試圖保留這些元素并努力與現代融合,從而造就了一批獨一無二的作品。塞尚的這類型“解構”在畫面中根據情景的不同,遵循一定的藝術規律安排畫面,而不是照抄現實。這就要求畫家對事物的非具體結構和具體物象加以融匯,改變表層形態,按照自身的主觀需求而給予改良、重組。
二、塞尚帶來的影響與啟發
可以說塞尚開啟了新的美術表現理念——多角度、多方位地觀察、解構物象,還原物象的真實。如果說印象派之前是對于古典理想形象的贊揚。印象派就是真正解放繪畫色彩的畫派,塞尚的貢獻之一在于加入了對于畫面空間的管控與經營,影響了立體主義繪畫創始人的畢加索、勃拉克。1908年勃拉克將拼貼和數字引入繪畫,雖然受到評斷者的抨擊,但從繪畫史來看,他的選擇是正確的。馬蒂斯說:“如何在通過表面上的事物來讓人們產生虛擬的線條。”如果沒有這一點點的偏差也不會誕生了這個在藝術界占有一定比重的思維方式,利用實際上的事物來帶動人們的空間感。想要讓觀者更貼近畫家的核心想法,在看起來異常酷炫的畫面背后是非常樸素的暖色調。立體主義的概念結合了塞尚的核心思想,發揚了塞尚的核心的創作想法。畢加索的《亞維農少女》是立體主義發展的開端,重構的空間與重疊的不同角度明顯借鑒了塞尚的繪畫理念,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手法。塞尚所帶來的新的概念改變了當時繪畫界的發展軌跡,后來者不斷的創新與更迭使得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藝術手法與創作手段。這個階段是整個繪畫史上發展得最為迅速的一個階段,突破了抱著傳統色調不肯放棄的學院正統畫家們的表現方法。盡管塞尚在人生最后的幾年還是帶著自己的畫回顧了少年時期學到的傳統學院色調,但不同的是他已將布滿醬油的背景變為了光色混合下的醬油色,由此可見,不論自己的繪畫顏色、形狀、造型怎樣變化,唯一讓塞尚放不下的就是對傳統繪畫典雅而又高貴的夢。
三、結語
塞尚是西方藝術史上公認的具有開創精神的藝術大師。從對自然的觀看中探索自然的表現形式,到用繪畫的方式再現大自然,每幅靜物畫可能會使塞尚工作上百次,而人物畫則更多。這是因為塞尚相信,他在繪畫的同時,正捕捉著一段時間,一旦過去,不會回來。
參考文獻:
[1]吳甲豐.印象派的再認識[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8:154.
[2]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M].范景中,譯.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79.
作者單位:
山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