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研究發現,隨著媒體融合步伐的加快,醫學學術期刊積極踐行融合出版,但存在發展模式受限、專業人才缺乏、新媒體技術落后、融合發展滯后的問題。文章提出,醫學學術期刊要構建融合出版路徑,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踐行期刊內容創新、優化融合出版流程、組建融合出版發展的編輯團隊、提升傳播力及多元化經營。
關鍵詞:醫學學術期刊;融合出版;新媒體技術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22-0190-03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2016年,“媒體融合”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1]。作為學術傳播主要媒介的醫學學術期刊,應積極探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出版之路,構建新型學術期刊全媒體傳播格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閱讀習慣發生了深刻的改變,人們喜歡閱讀簡單且有視覺沖擊力的內容。媒體融合通過多樣的呈現形式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縮短了出版周期,加快了傳播速度。醫學學術期刊是國內醫學科學領域學術研究成果發布的重要平臺,在新媒體時代,醫學學術期刊應積極探索新的內容生產方式和傳播途徑,整合各種學術資源,以多元有效的方式為學科體系建設服務。文章結合《現代醫院》雜志的融合發展現狀,從內容創新、優化融合出版流程、組建融合出版發展的編輯團隊、提升傳播力、多元化經營等幾個方面探討醫學學術期刊媒體融合發展,以期為我國醫學學術期刊發展提供參考。
二、醫學學術期刊融合出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醫學學術期刊努力創新內容生產和呈現形式、傳播渠道力求多樣化、注重利用新技術手段,實現刊網融合發展,然而融合的深度、廣度及創新度還有待加強[2],存在以下問題。
(一)發展模式受限
期刊的融合發展是一項長期工程,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與平臺運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并且短時間內難以取得顯著效益。傳統期刊主管部門大多有一些行政色彩,市場化程度較低,受體制內許多制度的影響,難以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在融合出版背景下,傳統期刊的發展模式受到沖擊。醫學學術期刊在轉型升級中創新性、積極性受到制度的約束,以及受到市場化運作的限制,導致期刊的資金、技術、人才、運營等運行機制不夠靈活,缺乏可持續性的維持和運作,因此陷入困境。
(二)專業人才缺乏
媒體融合需要熟悉編輯出版流程,既懂醫學專業知識又掌握期刊運營和數字技術的復合型技術人才。醫學學術期刊的融合出版工作大多數沒有增加新的專業人才,由傳統編輯在編校稿件之余兼職開展。傳統編輯在傳統出版工作上思路清晰、經驗豐富,但面對媒體融合、出版轉型升級的新技術和新理念,沒有足夠的認識或者因精力有限忙于日常編輯出版工作,無法專注于媒體融合出版。傳統期刊出版僅僅需要刊登文章,沒有公眾號推文修改發布、視頻拍攝、論文錄音等操作,更沒有視頻剪輯等技術性工作,因此沒有配置相應的人員。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滿足讀者的閱讀和視覺需求,期刊工作人員必須擁有學科專業素養,擁有將數字技術運用于發刊流程、視頻錄制等方面的基本操作能力[3]。
(三)新媒體技術落后
醫學學術期刊醫學學術內容在呈現上以圖文表格為主,音頻、視頻較少,專業性強,缺乏趣味性,閱讀人群主要為醫學專業人員。一些醫學學術期刊在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選題策劃、組稿約稿、收稿審稿、傳播互動時采用簡單復制的方法,將紙媒內容不經過加工直接平移到網絡上,知識呈現顯得枯燥無味,缺少圖片等附加信息,與作者鮮少互動溝通。醫學學術期刊網站的用戶活躍度普遍不高,網站日訪問量、APP下載量、微信公眾號篇均閱讀量、微信訂閱戶數和關注度不高,利用新媒體技術處理的創新性不足。
(四)融合發展滯后
大多數醫學學術期刊都建立了在線采編和發布系統,實現投稿、審稿、編校到出版功能一體化,學術傳播渠道從紙媒時代單一發行轉變為新媒體時代以手機、互聯網等新媒體為主的多元融合傳播渠道。由于新媒體技術手段和運營能力不足,提供知識服務的精準化程度不高,因此不能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一些傳統期刊沒有詳細了解新媒體的發展趨勢,對新媒體運營的認識不足,只是簡單地將期刊的紙質版轉換成電子版上傳至微信公眾平臺及各種互聯網通信軟件,以期實現期刊轉型發展。但新媒體時代,期刊工作者必須順應趨勢,轉變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學習媒體融合知識,實現醫學學術期刊與公眾號、視頻號的融合轉型,適應新媒體融合發展速度。
三、構建醫學學術期刊融合出版路徑
不斷探索醫學學術期刊融合出版發展路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融合出版步伐,創新發展模式,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隨著讀者的閱讀習慣發生變化以及后疫情時代的到來,融合出版既是期刊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也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醫學學術期刊要建立以內容為根本、以新技術為支撐、以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多元開放的出版傳播體系。
(一)內容創新
無論傳播技術如何進步、傳播格局如何變化,內容始終是期刊生存的根本。醫學是研究生命的各種疾病或病變的一門學科,促進病患恢復健康的一種專業。醫學學術期刊是醫學科研和醫學成果展示和交流的主要平臺,應深耕內容生產,挖掘醫學領域的新成果新技術,展現醫學各個學科領域的研究進展,打造一批高品質的醫學期刊融媒作品。
醫學學術期刊應通過與大型數據庫合作,利用其開發新技術,為讀者提供專業化知識服務,滿足用戶對內容和服務的需求。一是精準定位,主動策劃組稿,走差異化道路;二是執行“三審三校”,提高出版內容的學術質量,保證原創性;三是分析利用專業學科優勢資源和編委會、審稿專家、作者、編輯資源,集思廣益,協同發力;四是緊跟時代步伐,打造期刊特色品牌,創辦期刊特色欄目。醫學學術期刊應充分挖掘醫學各個專業領域的專家資源,突出專業特色,為學科服務。
《現代醫院》雜志致力于專業化期刊轉型。從綜合類期刊轉型為醫院管理類期刊。實現定位、欄目、選題、內容專業化,以及編委會、審稿專家、編輯隊伍專業化。調整欄目,將綜合類21個欄目調整為醫院管理類8個欄目,即現代化縱論、黨建與人文、質量控制、運營管理、智慧醫療、科研教育、公共衛生、臨床醫學,突出“現代化縱論”重點欄目與期刊特色。對醫院由內部管理到外部管理、由微觀機制研究到宏觀體制改革進行探討,研究醫院管理現象及其發展規律,傳播現代醫院管理理念,交流醫院管理先進經驗,為醫院的改革與管理提供理論指導。關注醫改,傳播醫院的新理念,總結醫院的先進經驗。注重內容深度和廣度,提高期刊的核心競爭力。2020年,雜志特設“抗疫專欄”,刊登疫情防控防治指南等文章100余篇,協助協會收集編印了6期抗疫會訊,包括戰“疫”一線黨旗紅、抗疫英姿、抗疫指南、醫院復工復產管理指南等,指導醫院抗疫工作,宣揚全省醫療機構、醫護人員抗疫事跡。專業化期刊轉型使期刊內容更具專業性、可讀性、科學性,更具指導意義,增強了雜志的核心競爭力。重點欄目現代化縱論、抗疫專題在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新聞出版局、廣東省期刊協會組織的第五屆廣東省期刊優秀作品評選中被評為“優秀欄目”。
(二)優化融合出版流程
利用新媒體技術優化醫學學術期刊的出版業務流程,運用各大數據庫提供的專家庫、高被引文章作者庫、高被引文章等大數據進行選題策劃、組稿約稿,借助在線采編平臺收稿審稿、編輯校對出版,同時紙質媒體利用數據庫、網站、公眾號、訂閱號進行精準的學術傳播。以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出版周期,擴大傳播范圍。踐行“一種內容,多種載體,復合出版”的融合出版理念,重構編輯出版業務流程。
第一,內容的多元化傳播。除傳統文字稿外,編輯須采集作者相關的音頻、視頻、圖片等全媒體素材。《現代醫院》雜志每期的文章當月上傳數據庫,還將重點欄目的文章通過雜志公眾號、訂閱號推廣,方便作者獲取閱讀。雜志加入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學術期刊融合出版能力提升計劃”。利用微信公眾號、超星域出版、OSID開放科學計劃上傳作者閱讀文章的音視頻,讀者通過掃碼獲取閱讀。
第二,編輯加工除了常規編輯文字稿外,還要按照不同的傳播方式編輯重點欄目,包括編者按、專家介紹、專家點評、論文亮點等內容。《現代醫院》雜志對訪談論壇、現代化縱論及各個欄目的重點文章在微信推文中加上編者按、專家介紹等進行重點推薦,還請醫院管理領域的知名專家或領導點評。
第三,開展線上線下的學術、教育、科普等活動,提升文章閱讀量,提升期刊的學術影響力。《現代醫院》雜志通過舉辦線上線下醫院管理專題會議,邀請專家、醫院領導講課,組織專家進行醫改實踐的專題討論,促進雜志傳播,提升影響力。借助OSID開放的科學二維碼,雜志將作者的語音錄制后把二維碼放置在文章題目下方,讀者可通過識別二維碼與作者進行學術交流,聽取作者對論文的語音介紹。推文中還附帶文章的思維導圖,方便讀者閱讀。
(三)組建適應融合出版發展的編輯團隊
融合出版需要一支適應新媒體編輯出版的編輯團隊。一是要推動有利于媒體融合的團隊建設,轉變理念,儲備人才,創新激勵機制,激發人員積極性,組建一支創新型編輯團隊。二是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讓編輯學會做一個跨界融合傳播者。優化內容生產流程,整合傳播渠道和內容生產,構建知識服務型平臺,建立融媒體跨界傳播模式。根據不同傳播平臺制作不同的內容表達形式,適應不同的受眾需求。三是期刊編輯要學習新技術,發揮采編分發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能等在選題組稿、審校傳播等方面的作用,打造精品期刊。利用技術手段提高刊物質量,提升刊物的影響力。
《現代醫院》雜志融合紙質媒體與數據庫、網站、公眾號、訂閱號進行精準學術傳播,聯合電視臺、報社、網絡媒體對大型會議論壇進行全媒體報道。積極培養復合型編輯人才,要求所有傳統編輯掌握新媒體技術,對內容進行編輯轉化,每年鼓勵編輯人員參加新媒體技術、微信公眾號建設、攝影培訓、編輯出版等學習班。通過培訓,轉變編輯的觀念,提升編輯的新媒體技術水平,更好地建設雜志。雜志建設一支由中南六省區衛生政策研究專家、醫院管理專家等組成的資深專家隊伍,聚集全國大型醫院院長和醫院管理專家學者,組成權威性編委會,充分利用這支專家隊伍進行審稿組稿約稿及會議論壇講座,搭建醫院改革與管理交流平臺。每年組織一次編委會,與專家互動交流學術前沿熱點問題,開辟學術專欄。
(四)提升傳播力
融媒體時代,醫學學術期刊要加大醫學科研成果的宣傳力度,將內容精準有效地傳播給核心讀者,服務于科研交流。
第一,利用各種學會協會機構、學術會議群、學術專委會的微信群等社交網絡,尋找適合雜志內容的研究群體,選擇合適的文章向他們有針對性地推送期刊的優質內容。《現代醫院》雜志利用中南六省醫院協會及其會員和廣東省醫院協會65個專業委員會的平臺,依托中南六省醫院院長高峰論壇,各個醫院管理專委會年會等會議宣傳雜志。每年組織“中南六省醫院院長高峰論壇”優秀論文評審,從1000余篇會議論文中評選出100篇獲獎論文進行約稿組稿。
第二,根據期刊網站、微信、數據庫平臺上留下的讀者數據篩選出目標群體,推送雜志的目錄和文章。《現代醫院》雜志積極加入國內外各大數據庫,現已加入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五大數據庫以及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還積極申請加入了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JST)、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等國外數據庫。雜志積極推送優秀論文,將后勤服務的論文推送給后勤專委會的專家們,將醫改實踐的大文章推送給醫院的領導群及編委群,將會議報道和獲獎名單推送給各大醫院,引起目標群體廣泛關注,增加了推文的點擊量。
第三,與專業的數據庫合作。某些數據公司開發了“學術期刊精準傳播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手段實現專業讀者定位和學術傳播服務[4]。
(五)多元化經營
新媒體時代,醫學期刊融合出版應多元化經營。《現代醫院》雜志舉辦“濟民可信杯”廣東省縣域(區)優秀醫院管理團隊評選,每年對15家優秀醫院管理團隊給予表彰。舉辦廣東省縣級醫院管理干部培訓班,對縣級醫院管理干部實施職業化培訓,3年共舉辦18期,共計培訓2000多人。舉辦慢性病管理和病例討論為主題的小型研討會。舉辦基層社區服務中心人員及慢病管理培訓近100期,參與人員達2000人次。通過開展評獎和會議培訓,增強雜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升了雜志的影響力。雜志力求貼近醫院,深入調研,服務一線,走訪調研報道醫院100余家。對醫院改革創新進行關注、挖掘、提煉,推出典型,推出名人名篇名院,開辟院長高端訪談(后改為訪談論壇)欄目,與醫院建立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
四、結語
融媒體時代,醫學學術期刊應堅持科技創新,創新融合出版模式,積極轉型,提高核心競爭力,爭創國際一流期刊。發揮學術引領者和知識服務者的作用,推動醫學科技領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毛麗娜.融媒體時代社科學術期刊融合出版創新發展的路徑思考[J].新媒體研究,2021(4):74-77.
[2] 劉自良.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期刊發展路徑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1,18(9):40-42.
[3] 賈磊.學術期刊與視頻號融合模式探討[J].天津科技,2021,48(9):16-18.
[4] 魏冬.融合發展背景下行業期刊編輯的挑戰、應變與堅守[J].傳媒論壇,2021,4(18):10-11.
作者簡介 陳冰,博士,編輯,副主編,編輯部主任,研究方向:編輯出版、醫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