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翕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英語教材已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因而過分強調教法的教材逐漸被為學生發展編制的“學材”所取代。繪本以圖文并茂的呈現方式,具有更直觀、更形象、更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優勢,是對教材的有益補充,成為“學材”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繪本;小學英語;學材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12-0036-02
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因而越來越多的地區在小學開展英語課程。但是,對于英語學習處于起步階段的小學生來說,由于缺乏交流的語言環境,使得英語學習增加難度,且教材的單一性和過分的階段性,又阻礙了小學生英語語言的發展。《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教材著力于發掘教師“如何教”,忽略了學生“如何學”,這時課外閱讀就能很好地彌補環境和教材所帶來的弊端。其中,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繪本,成為小學英語教材有效的延伸與補充,成為以學生發展為基礎的“學材”。
一、“學材”的意義
“學材”的概念最早由日本的教材研究中心提出,他們認為“在信息化和教材多樣化的過程中,從尊重個性、推進多樣化的教育和學習的立場出發,必須重新審視教材的性質和用途。教材作為學生使用的‘學材的性質,勝于作為教師為教學而使用教材的性質”。也就是說,“學材”的意義就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從學生學習的角度推進多樣化教育;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注重“教”轉向注重“學”的“學本化”課程資源。繪本作為小學英語的“學材”,教師在選擇上更應該從多個維度考量繪本使用的有效性。
那么,什么樣的繪本可以成為幫助學生學習語言的“學材”呢?什么樣的繪本更適合作為“學材”,運用于小學生的英語學習之中呢?
二、繪本“學材”的選擇策略
英語課堂中,教師使用繪本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然而,近幾年市面上涌現的大量繪本,雖然增加了選擇性,但是也增加了教師選擇優質繪本的難度。因此,教師應擴充自己的繪本閱讀量,廣泛地了解各種形式的繪本,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英語專業知識,為學生挑選最優質的“學材”。
1.喚起學習欲望的繪本“學材”
選擇繪本作為“學材”,它既可以是一本完整的故事書、一則小故事,又可以是幾幅與課本內容相關的連環畫。但是,無論以什么形式呈現,作為學生的“學材”,必須能夠快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讓學生喜歡英語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就要求教師選擇繪本“學材”時,要充分考慮繪本的趣味性,能夠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尋求閱讀。
例如,小學英語分級閱讀系列《跟上兔子》,就非常適合作為學生的繪本“學材”。該系列繪本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分為3~6共四個年級,每個年級的繪本都由多本完整的故事書組成,每本繪本都為學生精心呈現一個有趣或有意義的故事。色彩鮮艷的繪本配上簡單易懂的文字,且每個故事都有配音,聽讀結合是對學生聽力和理解力的雙向訓練。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個繪本故事之前都有個“Lets think”板塊,作為故事的導讀;在繪本故事的末尾,則有“Lets try”部分,作為對故事的拓展和檢測,這是許多繪本所沒有的功能。
2.與單元主題相關的繪本“學材”
當繪本作為課本的補充“學材”時,教師應當考慮繪本中的故事是否貼近教材內容,因為相同的主題或內容能夠使學生在閱讀中產生共鳴,促進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教材本單元的主題選擇相應的繪本。由于英語教材中的內容大多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礎上,這就大大降低了教材中對話和語篇的整體性與趣味性,所以用與主題相關的繪本予以補充教學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例如,“一起作業網”平臺上有許多優秀的繪本資源,教師可以通過關鍵詞搜索相關主題的繪本。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6《What time is it?》一課的主題為時間問答,學習breakfast、lunch、dinner等有關一日三餐的單詞。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搜索關鍵詞“time”找到繪本《I can tell time》,這樣可以作為網上作業發送給學生,豐富學生的“學材”。
3.難易適中的繪本“學材”
繪本內容包羅萬象,涉及面十分廣泛。好的英文繪本題材豐富,講親情友情,講自尊自愛,講勇敢、努力,講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幾乎包括了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由于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網上的繪本資源更加多元化,且形式多樣,有動畫、背景音樂、配音等。但是,繪本作為“學材”,教師在選擇時要充分考慮其實用性,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及知識儲備進行選擇,并在任務設置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兼顧各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之前應廣泛搜集繪本資源,利用專業知識進行篩選,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選擇,讓學生可以“跳一跳,夠得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中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側重于單詞語音、句型的輸入,所以選擇的繪本大多以圖像為主,配有簡單且大量重復的句子,使學生在韻律、節奏中感受繪本的美,培養學生對圖像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創造力。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學材”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使學生明白故事前后的邏輯關系和繪本想要傳達的思想與寓意,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獨立思考和邏輯判斷等能力。
三、繪本“學材”的應用
多樣化的繪本“學材”,在不同的教學環節發揮不同的作用。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合理安排引入繪本的時機,最大限度地發揮“學材”的功效。
1.以形式多樣化點亮課堂
英語繪本是不可缺少的閱讀資源,具有情節簡單、畫面優美、語言押韻、句型反復、寓意豐富等特點,讓學生樂于去嘗試、去接受英語學習的挑戰。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英文繪本這盞明燈點亮英語課堂。
(1)導入環節。
在新授課之前,繪本可作為熱身“學材”使用。通過簡單的有聲繪本導入新課,既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自然而然地接受新課程,又能從整體上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課堂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例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6《At the snack bar》的“Story time”內容時,教師先通過一個“魔法盒”變出本節課將要學習的有關食物、飲料的單詞,再變出一本英文繪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帶領學生閱讀繪本。這樣不僅使課堂教學緊湊銜接,拓展了學生的詞匯量,而且將課堂變得更靈動、更有趣。
(2)拓展環節。
在新授課任務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入一個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繪本故事,通過聽錄音、跟讀、自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繪本故事,深化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這里繪本的選擇,可以從主題相關、寓意相關、詞匯拓展、閱讀策略等方面入手,彌補教材內容過于單一的缺點。優秀、契合教材內容的繪本,不僅可以延伸課堂教學,還能夠成為一節好課的點睛之筆。
2.以獨立課程培養學生素養
不難發現,在近幾年的公開課和展示課中,繪本閱讀教學占有很大的比重,這也說明越來越多的一線英語教師認為教材已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逐漸豐富“學材”,精心挑選適合學生的繪本,通過一節課完整地將一個繪本故事呈現在學生面前。相對于作為教材的補充,繪本閱讀課更側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同時,繪本對兒童的情感教育也有著深刻影響,因為在故事閱讀的潛移默化中,學生得到正確的人生觀及良好的生活態度的培養,發展了社會生存及與人相處的能力。因此,繪本的選擇應具有鮮明的寓意,教師在完成知識與技能的教學任務后,使學生在人生觀與價值觀等方面有所感悟,促使其內心情感能夠向更加積極、樂觀向上的方向發展。
3.以家庭作業突破傳統模式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繪本“學材”在課堂上使用受時間的限制,這就導致許多篇幅較長或內容復雜的繪本被“拒之門外”。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效使用繪本“學材”,教師就必須加大學生閱讀的輸入量。課外閱讀是一個提高閱讀水平的重要途徑,可以讓更多經典的繪本成為提高學生閱讀素養的“學材”。例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后,由于課堂上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閱讀其他童話故事,所以教師通過布置家庭作業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搜集類似《Snow white》《Little red riding hood》《The frog prince》等耳熟能詳的格林童話(英文版)進行閱讀。
另外,教師教授的閱讀方法、閱讀策略和閱讀習慣都可以在課外閱讀中實施與運用,這樣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了解更多的西文文化,而且通過將課外繪本閱讀與課堂學習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到精讀與略讀的差別,提高閱讀速度。
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適時引入英語繪本,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學材”的深度和廣度,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同時,繪本作為高效“學材”,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提高閱讀能力,對學生的語言輸入、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作為英語教師,不能為了教學而機械地使用教材,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關注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創造性地使用繪本,將其變成幫助學生發展的“學材”。因此,教師應將教材與繪本融合,將課堂與課后融合,以繪本為媒介豐富“學材”,讓學生在繪本閱讀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魅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