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侵犯舞蹈作品版權的現象,這對舞蹈作品的創作、傳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同時,舞蹈本身有很大的模糊性以及不確定性,舞蹈創作市場的繁榮與人民群眾薄弱的維權意識形成的強烈反差,也給舞蹈作品侵權的認定和保護帶來了極大的難度。本文旨在通過對舞蹈作品的法律內涵、如何認定侵權問題以及當下對舞蹈作品的保護情況的分析,進一步提出對侵犯舞蹈作品版權現象的規制策略,以期為今后的相關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舞蹈作品;侵權認定;版權保護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3-00-02
0 前言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舞蹈的關注度和喜愛度在過去幾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以歌舞為主的舞蹈形式越來越多地為人民所接受和喜愛,同時,國家還大力宣傳和推廣相關優秀舞蹈作品。舞蹈作品能帶來的利益日趨增多,隨之出現的舞蹈作品侵權案件也越來越多,舞蹈作品的著作者合法權頻繁受到侵犯,而且其侵犯形式更具“創新性”和隱蔽性,各種侵權行為都對舞蹈作品的創造和合法傳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加強對舞蹈作品的版權保護在當下是不可避免的。
1 舞蹈作品的法律內涵
作為一種藝術,舞蹈本身就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文字本身有較為固定的讀音、含義、形狀等,而舞蹈則大不一樣,其是靠表演者的肢體以及內心感受來呈現的。比如創意,其對藝術的影響非常大,但這屬于精神層面,不受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同時,舞蹈作品還涉及各種動作的編排以及一些場景的設計,還包括表情、動作、角色、音樂等,到底重復幾個算侵權,在實踐中很難界定。
我國版權法并沒有對“舞蹈作品”特別提及,只是將其列為“以下各類藝術作品”,未對舞蹈單獨作出細致的規定。在《著作權實施條例》(下文簡稱《條例》)第四款中,出現了關于“舞蹈作品”的相關定義,即“通過連續的動作、姿勢、表情等表現思想情感的作品”[1]。但《條例》對舞蹈所涉及的演員服裝、燈光、舞臺設計等問題,在司法實踐中的指導作用并不大。
2 舞蹈作品的侵權認定
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必須具有獨創性,舞蹈作品也不例外。判斷一個舞蹈作品是否能夠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就要看其是否具備獨創性。一個舞蹈作品的編排往往涉及很多方面的元素。首先,舞蹈作品的創意、構思,這一部分屬于思想層面,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有了創意之后,就要進行劇本創作,然后是對舞蹈的編排,將各種動態因素結合起來形成舞蹈表演。再到最后呈現出舞蹈的場景、音樂、人物的造型、各種角色、燈光等。所有的元素被創造出來,并且恰當地結合在一起,最終呈現出一個完整的舞蹈作品。而其中每一個元素能否單獨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具體的哪些元素是判定作品和作品之間相似的條件,相對應的各個元素又如何判斷是否構成相似等,都需要進一步探討。
總體來說,當前對于舞蹈作品的侵權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在公開的出版物上進行有意的篡改,或者誤登了作者的姓名,這種問題判定起來相對容易;二是在創作中進行的不同程度的抄襲,具體包含創意、劇本,甚至還包括形象以及有特定意義和價值的觀點等,在當下,借鑒與套用兩者的界限往往難以區分,同時,“法不責眾”更是縱容了該行為;三是在各種影視節目以及主題性的大型歌舞晚會中,經常出現對在人民群眾心中有極大影響力的經典作品的隨意“使用”,甚至是任意歪曲原創的現象[2]。
3 我國對舞蹈作品的保護現狀
如今,我國的法律對舞蹈作品著作權的保護制度呈現出一定的滯后,抄襲與借鑒的界限十分模糊,難以區分,加上維權成本往往比侵權費高,各種問題長期存在且日益突出。
3.1 著作權權益保護管理制度建設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后
隨著當前我國現代舞蹈表演藝術的不斷進步發展,各種現代舞蹈新的主題和藝術形式的不斷出現,科技的不斷進步,觀眾可以隨時看到想要欣賞的舞蹈作品。正因為如此,我國的傳統法律制度并沒有完全跟上現代舞蹈藝術發展的趨勢,我國法律對“舞蹈作品”的各個相關概念的界定較為模糊,缺少明確和清晰的法律規定,因此,著作權法在版權領域經常發生交叉的權利爭端。
3.2 抄襲和借鑒的界限非常模糊
舞蹈作品不能脫離現實,也不能獨立于一些文化藝術。一方面,舞蹈作品不可以脫離現實憑空創造,它往往會借鑒文學藝術、世界風俗人情等多個領域的元素。但另一方面,獨創性在舞蹈作品中又是不可缺少的,單純模仿舞蹈不僅會降低舞蹈作品自身的新穎性、創造性和藝術性,而且還容易造成侵權。但是,如今各種抄襲、借鑒等行為已不再是單純的照搬,其花樣層出不窮,再加上舞蹈作品本身具有極強的抽象性、主觀性和專業性,抄襲與借鑒之間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侵權案件頻繁發生,并且出現難以有效抑制的趨勢。
3.3 我國相關部門的宣傳不力以及市場監管制度嚴重缺失
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對已發表的舞蹈作品,在本法所規定的范圍內,屬于版權法所規定的非商業欣賞和研究范圍,屬于版權法所規定的合理使用。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不法使用舞蹈的現象很多,例如在未注明作者身份的情況下使用了舞蹈作品,在合同期滿后仍然使用舞蹈作品,甚至在沒有通知著作權人的情況下將其舞蹈作品移到了藝術交流的場所等。這些不良現象直接導致我國傳統舞蹈表演藝術在我國舞蹈教育領域的發展存在諸多亂象。
4 對舞蹈作品侵權現象的規制
4.1 完善立法
對于目前舞蹈作品的侵權問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完善與舞蹈作品有關的法律規定和保護舞蹈作品的版權。在各種法律法規的約束下,社會中仍然不乏舞蹈作品侵權現象,究其根本,是因為針對著作權保護的有關法律領域存在相當大的空白地帶,甚至是漏洞。因此,應當加強對舞蹈作品著作權保護的有關立法的完善工作,盡量避免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開展違法犯罪活動,在充分結合實際情況、廣泛調研的前提下,出臺具體的舞蹈作品著作權保護的法律條例,如《舞蹈作品著作權保護條例》;與此同時,依據我國已有的著作權法律以及國外先進、值得借鑒的著作權保護內容,提出更多適合我國國情的舞蹈作品著作權保護方面的新穎內容,以達到保障著作人權益、鼓勵創作的作用。基于此,應當從三個方面對舞蹈作品著作權的保護作出規定。
首先要明確舞蹈作品的定義,制定具體的規范?!段璧缸髌分鳈啾Wo條例》認為,舞蹈作品不僅僅包含舞蹈作品的主體內容,同時還應當加入舞蹈作品中的其他重要構成部分,例如舞蹈作品的音樂、場景、服飾等,不能忽略舞蹈作品演繹過程中的創造細節,強化、延伸舞蹈作品主體是一種對于原創舞蹈作品的保護手段,可以鼓勵多領域文化加入舞蹈作品的創作,進而豐富舞蹈作品的創作元素。
其次,明確對舞蹈作品創作主體以及其權利歸屬的相關法律規定。既要把舞蹈作品中的巧妙安排以及原創元素劃到舞蹈作品的主體之中,《舞蹈作品著作權保護條例》更需要將舞蹈作品的歸屬權在多主體中進行詳細界定,厘清舞蹈作品著作人之間的權利歸屬,在著作人創作過程中對有關當事人的權利分配方式以及所持比例有效地進行公平的處置。
最后,在涉及舞蹈作品的著作人權利的有關內容時,應當對著作權作進一步規范說明以明確其界限。《舞蹈作品著作權保護條例》不但要對舞蹈作品的構成主體進行說明和規定,同時也要在由舞蹈作品擴充出來的財產權的諸多分類以及人身權的具體內容中作出詳細而具體的規定,只有在充分保護著作人的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其才能對舞蹈作品的蓬勃發展發揮積極作用[3]。
4.2 加強對侵權認定標準的研究
結合現狀不難發現,社會中出現的越來越多舞蹈作品糾紛案件與界定舞蹈作品侵權責任的難度大存在必然的聯系。當出現了因舞蹈作品產生的糾紛案件時,假如沒有一個明確的法律法規對侵權責任進行劃分,同時也沒有一個具體的侵權責任認定依據、標準,那么對于有關舞蹈作品的剽襲、盜錄等問題就難以進行責任認定,也就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標準對其進行判斷。在舞蹈作品創作、發表的過程中,一部作品究竟達到何種程度屬于抄襲,在什么樣的狀態下屬于原創性創作,這些問題有待在以后著作權法不斷完善的過程得到解釋和回答。
根據實際情況來看,有關舞蹈作品侵權的認定需要從舞蹈作品內容的構成要素、原創性、適當引用程度以及舞蹈場景布置、服飾、情節編排的實質相似性等方面來思考。針對其中的實質相似性,需要根據舞蹈行業的專家以及業內知名人士的判斷進行認定,對舞蹈的評判需要較高的文化素養以及審美能力,因此,業內人士的認定相比社會大眾更具有信度和效度。在2020年比較熱門的選秀網綜《青春有你2》中,網紅林小宅為增強節目效果而在初評級歌曲《都是你的》之后增加的一段舞蹈表演,被廣大網友指出抄襲某知名舞蹈藝人的一段原創舞蹈,針對此舞蹈作品的侵權問題,司法界人士認為舞蹈業內人士的鑒定意見是幫助司法機關認定林小宅是否侵權的重要依據。因此,有必要組建起一支由舞蹈界專業人士、表演家、原創作者和法律界專家共同構成的專業團隊,依據共識制定相關認定標準、認定程序,從而保證侵權責任認定結果的準確性、專業性。
4.3 切實增強被侵權人的維權意識
中國舞協名譽主席賈作光說:“由于自我保護意識的淡薄,創作者、表演者在舞蹈版權保護方面的發展相對滯后。舞蹈界一直存在一種長期的觀念,認為優秀作品被無償大量使用,對作品和創造者來說是最大的肯定,過去我們缺少甚至沒有維權的意識,認為把自己作品‘使用是非常榮耀的事,還主動輔導,認為它是雷鋒精神的一種體現?!盵4]為了有效地提高舞蹈著作者對自己權益的認知度,增強他們維護自己權益的意識和主動性,可以從三點出發。
第一,科普有關版權保護的法律規定,通過舉行各種類型的版權宣傳、舞蹈作品侵權座談會等方式,有針對性、有規劃地在舞蹈業內進行法律普及,幫助被侵權者了解保護自己合法利益的途徑和方式。
第二,針對舞蹈專業學生以及舞蹈從業人員,開展符合其需要的舞蹈作品著作權相關教學活動。在一些教授舞蹈專業的院校,可以定期開設涉及著作權法、著作權保護等內容的教學課程,聘請法律界專業人士授課,通過理論教學以及情景劇的形式增強舞蹈專業學生的自我維權意識,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他們形成尊重行業、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意識,進而規范他們以后在創作、發表舞蹈作品過程中的操守,堅決抵制抄襲、剽竊的行為。
第三,提倡舞蹈作品著作者運用法律力量妥善處理舞蹈作品的侵權問題。隨著個體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在維護權益方面的迫切程度通常表現為兩種普遍的情況:一是人們認為維權費用較高,因此選擇放棄維護本身權益的機會;二是因為對法律維權途徑和程序的熟悉,只能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辯論,甚至大打出手,沒有利用訴訟、仲裁等手段維權??傊?,要鼓勵舞蹈著作者學會運用法律手段妥善處理作品的侵權問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意識,通過合法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最終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以節省各自的成本。
5 結語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對于包括舞蹈在內的文藝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斷發展舞蹈產業、創作舞蹈作品的過程中,怎樣更有效地保障著作人的合法權益,以及不斷增強整個舞蹈行業從業人員尊重知識成果、自我維權的意識,都使我國舞蹈著作權保護制度的完善變得更加迫切;如何在舞蹈作品被侵權之后降低自身的維權難度,更方便地提供有關創作證明材料,同時懂得利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勞動成果,也是每一個舞蹈著作人的必修課。
參考文獻:
[1] 權欣.我國舞蹈作品著作權保護探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8(12):65.
[2] 資華筠.關于強化舞蹈版權意識的思考[J].北大核心,2002(5):10.
[3] 張源.關于舞蹈作品著作權版權意識的幾點思考[J].藝術探索,2016(7):242.
[4] 王文章.舞蹈工作者維權工作專題研討會發言摘登[Z].中國藝術年鑒,2011:624.
作者簡介:張瑾(1994—),女,四川綿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