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現代城市面貌同質化問題嚴重,成為逐漸消磨本土地域文化的重要原因。實現對城市文脈的保護與傳承,就需要重視以城市建筑為載體,在建筑設計中合理融入地域文化,使具有地域文化與歷史文脈的建筑,得以在城市中發展。文章闡述了地域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內涵,并借助國內成功案例,解析建筑設計中地域文化的實際應用,總結建筑設計中地域文化應用關鍵點。
【關鍵詞】建筑設計;地域文化;結合應用
在近半個世紀的現代建筑發展中,建筑文化與傳統文化割裂是現代建筑的最大弊病。建筑文化的趨同化發展讓中國建筑本土化特色逐漸消失殆盡,在多元文化融合發展的當下,現代建筑設計更應該側重多元文化在不同形式和功能建筑中的表達。我國地域古建筑文化承載地域文化特色,將傳統文化信息通過轉譯表達至古建筑群中,從而讓地域古建筑的文化與內涵更加深刻,我國現代建筑設計可以借鑒該種轉譯思維和過程,并將地域文化中具有鮮明特色的部分符號或文化內涵引入到現代建筑群設計中,讓現代建筑設計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1、地域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內涵
在建筑設計中應用地域文化,即是將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設計,通過建筑將地域文化特色呈現出來,賦予建筑獨特的地域精神面貌。將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設計,一方面能夠賦予建筑更高層次的精神功能,提高建筑整體品質。與地域文化融合的建筑,不再是單純具有使用功能的建筑物,而是作為地域文化的載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地域文化借助現代建筑的呈現,是對地域文化的一種發展與創新,對于豐富地域文化體系,完善地域文明系統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現代建筑設計師要求能夠將地域文化合理應用至建筑設計中,充分展現當地建筑風格,形成具有獨特魅力的建筑體系。
2、建筑設計與地域文化的結合應用
2.1建筑設計對地域文化的象征
建筑設計借助符號學,從地域文化中提取內涵的文化元素,以文化符號的形式融入到建筑設計中,轉換為現代建筑語言,再借由暗示等手段,將地域文化與建筑形態聯系到一起,以實現建筑對地域文化的表達。其中,建筑設計對地域文化的象征,是將象征符號或具象、或抽象的融合進建筑設計中,使人們通過觀察、聯想,接收到建筑設計中的地域文化元素,實現建筑對地域文化信息的傳遞。
2.2建筑材料
因為數量多且運輸方便,故當地常見材料多為建筑的首選材料。地處我國云南地區的傣族村寨,因為氣候溫暖濕潤適于植物尤其是竹子的生長,因此竹子資源豐富,又因其本身質量輕巧易于搬運,故傣族人民多建造竹結構樓房,即竹樓。竹樓是傣族的標志性民居建筑,建筑兩層及以上,所有的梁、柱、墻等都是用竹子建造而成的,竹材輕巧易于搬運和建造的特點,能夠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且竹材結構的生物特性,有利于通風和換氣,在炎熱濕潤的氣候下更適于當地居民的生活。由此可見,富有地域文化特性的建筑在材料方面多采用適于當地環境的常見材料,受到氣候、地質環境及人文等的影響,表現出地域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與體現。
2.3增強建筑的視覺表現
城市建筑具有多元化的表現形式,特別是一些城市當中的公共建筑,比如說圖書館、歷史博物館、城市劇院等等,這些建筑都需要融入強烈的當地具體的地域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夠突出當地的特點,通過建筑來表現出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建筑設計師需要在建筑設計中添加一些具有文化經典元素的細部設計,設計人員還需要通過科學的設計圖紙表現出建筑自身所具有的藝術美感,同時有效地增強建筑自身的真實感和層次感。一些公共建筑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從細節的地方入手,通過細節來凸顯出地域文化,比如說美國的自由女神雕像,這一雕像在美國紐約市海港內的自由島上,象征的就是美國的自由平等城市精神,這就充分的體現了當地的地域文化特征。
2.4借助色彩再現古建筑文化遺風
地域古建筑文化的標志性特征之一是色彩,不同地區對色彩的崇拜和解讀具有差異,色彩在建筑上的使用也存在顯著差異。色彩的使用不僅具有鮮明的情緒和情感特征,更具有濃重的文化意味,如西藏地區的古建筑群多以黑、白、紅三色為主,西藏地區的地標性建筑物布達拉宮就是以黑、白、紅三色為主色。西藏地區喇嘛身穿的僧袍為紅色,藏民的服飾多為黑色,天空多以青白色為主,以三色為基礎色的建筑物能夠充分反映出藏族地區的核心價值觀與文化核心。西藏地區的建筑物色彩風格不僅僅體現出濃厚的地域宗教、服飾文化特色,也凸顯出色彩對地域文化的深刻影響。色彩與建筑物相呼應能夠讓地域文化與建筑文化形成審美的通感效應。當代部分建筑設計師繼承地域文化中色彩文化的特征,通過現代建筑理念,再現古建筑文化遺風。
2.5建筑設計中應用現代技術實現地域文化繼承與發展
現代建筑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建筑設計多元化發展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合理選擇建筑技術手段,是在建筑設計中應用地域文化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事實上,隨著現代建筑技術的發展,一些傳統地域建筑技術已經難以滿足現代城市建筑的實際需求。因此,在建筑設計中如何運用現代技術實現對傳統地域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利用現代建筑技術合理表達地域性,是現代建筑設計者應當思考的問題,也是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設計創作的發展方向。例如,在歷史文化博物館等作為歷史地域文化重要代表的建筑設計中,則可以以其特有的歷史文化為出發點,合理運用現代技術,創新科技建筑材料應用模式,實現對歷史地域文化建筑風格的重現。如大明宮丹鳳門遺址博物館設計中,設計者將盛唐文化融入其中,利用現代技術進行材料創新,模擬出盛唐時期極富特色的夯土墻,賦予其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實現建筑對地域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結語:
在城市發展建設的過程當中,一定要融合地域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促進城市的發展,豐富城市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提升城市影響力。在進行建筑物的設計過程當中,一定要體現出建筑的現代感和藝術感,通過細節展現出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
參考文獻:
[1]周濤,段智浩,黎長發.地域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9(08):74.
[2]董曉英.地域文化風情在建筑與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以蔡源鄉民間戲曲旅游風情小鎮建設為例[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03):180.
[3]張一宏.傳統文化元素、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設計與規劃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2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