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景觀設計發展的進程之中,城市公園和公園城市的概念相繼被提出。從最初城市功能的完善到生態問題的改善,從改造自然到保護自然,從城市公園的建設到公園城市的發展,生態問題一直是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而城市公園和公園城市的關系也在城市景觀的曲折發展中變得不可分割,相互促進。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城市公園和公園城市兩個概念都必不可少。只有共同考慮兩者,充分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使兩者的發展得到平衡,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關鍵詞:城市公園;公園城市;生態景觀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3-0-02
城市的發展促進了城市公園的建設,在城市不斷發展的進程中,生態問題逐漸被人忽視,城市環境問題頻發。千百年來,隨著人與自然的關系和城市空間形態的不斷演變,城市與公園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從城市公園到公園城市,人們對生態問題的關注與日俱增。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成都天府新區時,提出“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1]。生態問題是新時代景觀設計面臨的重要課題,公園城市則是對生態景觀設計發展的更高要求。城市公園的概念是公園被城市包圍,而公園城市的概念則是城市被公園包圍。人類在合理利用與改造自然、建設城市公園的同時,也應當順應和保護自然,發展公園城市。城市公園的發展與公園城市的建設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都是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必要舉措,應當相互促進,形成平衡關系,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1 城市公園與公園城市概念的提出
城市公園與公園城市的概念分別于不同的時代和背景提出,但是都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也都是隨著城市的發展產生的[2]。城市公園的建設不僅僅是為了保護生態,還是為了滿足城市居民多樣休閑生活的需求,然而,它仍然是城市的生態系統,是城市整體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公園城市也不單單是為了人類而發展,還是為了滿足整個生態環境維護的需求,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利因素。如果說城市公園概念的誕生是為了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那么公園城市概念的誕生就是為了順應和保護自然。
1.1 城市公園
世界造園史經歷了6000多年的發展,而公園卻是在近一兩百年內誕生的。城市從一開始以防御功能為主,逐步轉變為在防御功能的基礎上增加休閑娛樂功能。
具有現代意義的第一個中央公園在美國誕生,100多年前,美國景觀設計之父奧姆斯特德與設計師沃克共同設計打造了紐約中央公園,它也是美國第一個城市公園。奧姆斯特德提出了在城市中建設公園的理論,并身體力行,將理論付諸實踐。他的設計理念讓大眾全方位認識到,公園不再是少數權貴才可以擁有的私人空間,它變成了普通大眾愉悅身心的公共空間。
人們對城市公園概念的認識并不是永久不變的,這種認識隨著城市各方面的建設而不斷發展。隨著城市公園的建設與完善,它的發展逐漸作為城市總體規劃設計的重要部分而備受人們重視。城市公園概念的產生與發展也為之后公園城市概念的提出起到了鋪墊作用。
1.2 公園城市
公園城市的概念和城市公園的概念并不是相對立的關系,而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公園城市不是公園和城市的簡單組合,也不是單純對公園數量的要求,它是使公園連接成一個整體覆蓋城市的大系統,而城市則是這一個大生態系統內的重要元素。
公園城市以人民為主體預設,是多維目標集成的城市空間生命共同體,是人與城市系統要素之間的優化和諧[3]。它以城市公園的概念為基礎,使城市和公園的關系進一步發展,也改變了人們對城市和公園關系的認識。
2 城市公園與公園城市不可分割、相輔相成
城市公園的建設和公園城市的發展具有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內在關系。城市公園系統所展現的城市園林化、城鄉融合化、園林公共化也正是公園城市的發展方向[4]。城市公園和公園城市的理論與實踐都體現著人類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渴望與追求。城市公園的建設對公園城市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人們對城市功能的要求是根據人類文明的發展而不斷提高的,沒有城市公園的建設就沒有公園城市的發展,只有人們的生活更加舒適,才會更多地考慮到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而公園城市的發展也對城市公園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問題重視程度的提升,學者們關于城市公園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也會取得新的突破。因此,城市公園的建設是公園城市發展的墊腳石,而公園城市的發展為城市公園的建設保駕護航。
2.1 城市公園的建設是公園城市發展的基礎和支柱
公園城市依托城市公園的發展而發展。城市公園本身就作為城市建設必不可少的研究方向而備受學者關注,沒有城市公園的建設也就沒有城市的發展,而城市如果得不到發展,也就沒有公園城市理論的誕生。因此,城市與公園是不可分割的關系,而公園城市也依托城市公園的建設而發展。
2.1.1 城市公園是公園城市的基礎
城市公園概念的研究與發展促進了城市公園系統理論的誕生。城市公園系統理論起初由美國學者提出,城市公園系統是指公園以及其之外的開放綠地和公園道路所組成的統一而整體的系統,它可以增強城市生態性和宜人性,促進城市發展良性循環[5]。而城市公園系統理論也成為公園城市理論發展的基礎之一。
2.1.2 城市公園是公園城市的支柱
城市公園的建設并不單純是為了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也是為了滿足人類休閑娛樂的需求。城市公園概念的提出體現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除了休閑娛樂的需求外,也體現了人們接觸自然的需求。城市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就會產生接觸自然的需求,這是保護自然需求的萌芽階段,只有在接觸自然的需求得到滿足后,保護自然的需求才會隨之產生。保護自然的需求需要接觸自然的需求的支撐,因此,接觸自然的需求是保護自然的需求的支柱。因此,城市公園是公園城市的支柱。
2.2 公園城市的發展是推動城市公園建設的保障和動力
城市公園也依托于公園城市。公園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的,如果城市不發展,公園就不會誕生。而公園城市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城市概念,它并非僅僅是一個孤立的城市區域,而是一個大的完整的生態系統,城市公園作為公園城市的重要元素被包圍在這個巨大而完整的生態系統之中。因此,公園離不開城市,城市公園也無法與公園城市相分割。
2.2.1 公園城市的發展是推動城市公園建設的保障
要想發展公園城市,首先要將孤立的城市公園通過帶狀廊道聯系成一個統一的城市公園系統,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發展完整的生態體系,將城市作為重要元素包圍在公園之中,形成公園城市。公園城市和城市公園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兩者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只有公園城市開始建設了,人們對生態問題更加重視了,城市公園的發展才會得到保障。如果人們對生態問題不夠關注,公園城市的概念也不會被提出,而城市公園的建設則可能由于對生態問題考慮的欠缺而走下坡路。
2.2.2 公園城市的發展是推動城市公園建設的動力
在發展城市公園系統的過程中,城市公園的建設備受重視。人們會更加容易發現現代城市公園中存在的新問題,繼而掀起新的研究浪潮,找到新的解決方法,使城市公園在功能和結構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城市公園的功能與格局也會在發展公園城市的過程中愈發完善。公園城市的發展是推動城市公園建設的不竭動力。
3 以南京玄武湖公園為例,分析城市公園和公園城市的相互意義
玄武湖公園的建設和南京市公園化的發展是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作為人工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過渡空間,城市公園具有自然生態性、功能多樣性、服務公益性等基本特征[6]。在城市公園建造的過程中,首先生態性問題需要被納入考慮范圍之內,然而城市的發展卻使許多城市公園對生態性問題欠缺考慮。21世紀初,南京玄武湖公園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生態景觀問題頻發。研究人員逐漸投身于玄武湖公園的生態重塑工作研究之中,生態課題研究從公園開始,逐漸蔓延至對整個城市生態問題的關注,而玄武湖公園作為南京市中央公園的重要部分,生態問題更是備受關注。因此,玄武湖公園建設和南京市的公園化發展是共同進步的,它們互相發揮積極影響作用。
3.1 玄武湖公園的建設推動了南京的公園化發展
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態問題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生態問題。城市公園作為人工與自然的過渡空間,首先成為生態問題研究的焦點。研究人員在此公園內發現了許多生態問題,例如駁岸設計過于硬質化、植物設計違背了生態習性等一系列問題。然而生態問題不僅僅只有城市公園存在,整個城市的生態問題都成為了研究的重點。玄武湖公園的生態重塑為南京市建設公園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參考。在這個巨大的生態體系之中,城市公園作為孤立散落的點而存在,城市公園系統作為連貫線將孤立散落的點串聯起來,而公園城市是包含所有點和線的面。生態問題的解決是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面逐個擊破的。只有點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線和面才能有機會獲得改善。2019年末,南京城鄉建設與發展研究室在南京公園城市建設研究方面有了最新突破。未來,南京市公園城市的發展也會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3.2 南京的公園化發展促進了玄武湖公園的建設
在南京整個城市的生態課題研究提上日程以后,居民明顯感受到了城市生態問題正在逐漸改善,人們的生活也更加舒適。鄉村建設的開展也使中國從過去的城市向四周擴建,鄉村生態景觀又重新包圍城市。在這樣的發展基礎上,公園城市指日可待,而人們在城市公園的形式和功能方面會有更多細節性的需求。近幾年,玄武湖公園也在功能和形式方面逐步提升,在一些重要節點處,例如太陽宮、南京火車站等處,公園內外界限也變得模糊。而當人們進入公園內部,仍會發現公園內部獨特的景觀處理方式,這也是城市公園出于公園城市而高于公園城市之處。
4 結語
從為完善城市基礎設施而建設的城市公園到為生態保護而發展的公園城市,兩者都在城市規劃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城市公園的概念是公園被城市包圍,而公園城市的概念則是城市被公園包圍。公園城市是城市公園概念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意在以設計公園的理念與方法對整個城市進行規劃,從而將生態保護的理念引入整個城市的規劃設計之中,將人類自身看作自然的一部分,達到人與自然的平衡。這兩個概念雖然提出時間有先后之分,但是在城市發展作用方面卻是平行關系,不分先后主次。我們在景觀設計工作中不可忽略任何一個概念,人類在合理利用與改造自然、建設城市公園的同時,也應當順應和保護自然,發展公園城市。明確了理念之后,我們應當充分考慮兩者的關系,使城市公園和公園城市、人類和自然、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這三組概念達到平衡。
參考文獻:
[1] 余鳳生,孫姝.從城市公園到公園城市[J].園林,2018(11):13-17.
[2] 程昕明.公園城市大熱:切忌盲目跟風,警惕“大樹進城”[EB/OL].中國新聞周刊,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80460872&ver=2129&signature=laYoOqJadNveldf0kW6WwJhjnKMi0GNCrYcfnxpxZ-XCnV8nfNmHZeqvWKKWmMZYiEIG*kPlewbfvCKODlaMNiPR-6y6B*i5IP0XEXF0uSYpBIWq08SVPEwxQrlR7*f5&new=1,2019-06-25.
[3] 史云貴,劉曉君.綠色治理:走向公園城市的理性路徑[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3):38-44.
[4] 楊雪鋒.公園城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國名城,2018(05):36-40.
[5] 趙晶,朱霞清.城市公園系統與城市空間發展——19世紀中葉歐美城市公園系統發展簡[J].中國園林,2014,30(09):13-17.
[6] 梁會民.城市公園的生態重塑——以玄武湖公園為例[J].林業科技開發,2011,25(06):117-120.
作者簡介:葛明月(1997—),女,江蘇南京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