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慶 王獻偉 鄒靖
摘要 河南省作為中原畜牧大省,地方豬種資源豐富,地方豬具有抗逆性強、耐粗飼、性早熟、肉質優良等種質特性。對河南地方豬種的種質特性、生產性能、繁殖性能、遺傳資源現狀、保種策略和開發利用等進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河南省地方豬種遺傳資源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對策,以期為地方豬種的保護與利用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 河南省;地方豬種;種質資源;保護策略;開發利用
Abstract Henan Province,as a major province of animal husbandry in the central plains,is rich in indigenous pig breed resources. Henan indigenous pigs have the germplasm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resistance,rough feeding,early maturing,good meat quality and so on. This paper studied the germplasm characteristics,production performance,reproductive performance,status of genetic resources,conservation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digenous pig breeds in Henan Province,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of indigenous pig genetic resources,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so as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digenous pig breeds.
Key words Henan Province;Indigenous pig breeds;Germplasm resources;Conservation strategies;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我國是豬遺傳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目前現存地方豬品種83個,約占世界豬遺傳資源的33%[1]。河南省地處黃河中下游,氣候溫暖濕潤,地勢西高東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構成,地跨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山水相聯。由于各大生態區環境復雜多樣、南北跨度大及海拔高度懸殊,從而形成了不同的生態條件和與其相適應的畜禽種質資源[2]。2020年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的有淮南豬(淮豬)、南陽黑豬、確山黑豬、豫南黑豬。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市場對高瘦肉率豬肉的需求增加,加上外來品種的大面積引進和雜交改良及畜牧業發展方式的改變,導致河南省地方豬種資源呈現急劇減少的態勢[3-5]。若要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河南地方豬的遺傳資源,就必須了解其種質資源特性,加強對其優質遺傳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這不僅是振興鄉村經濟發展、造福未來的需要,而且其成功經驗對于全省乃至全國豬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鑒于此,筆者對河南地方豬的種質資源特性進行了綜述,并針對目前其保護和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旨在為河南省地方豬遺傳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河南地方豬種質資源特性
1.1 淮南豬
淮南豬是河南省地方優良品種之一,屬華北類型[1]。該品種具有產仔多、耐粗飼、適應性強、肉質鮮嫩,色澤鮮艷等優良特性[6]。
1.1.1 產地及分布。淮南豬原產于淮河上游以南、大別山以北的信陽廣大地區,中心產區在信陽市固始、商城、新縣、羅山、光山五縣。除了中心產區外, 潢川、浉河、平橋等縣區亦有少量分布[3]。
1.1.2 外貌特征。淮南豬被毛粗黑、軀體長大、四肢健壯,臉部有皺紋,按頭型可分為“齊嘴大耳型”和“尖嘴小耳型”2種。①齊嘴大耳型。體型中等,被毛全黑,耳大下垂額較寬,嘴稍短粗,其額部多有2條橫紋和3~5條縱紋,前軀較淺窄,單脊,背腰較平直,腹大下垂但不接地,臀部傾斜,后軀欠豐滿,尾較長,其長度超過飛節,四肢粗壯有力,公豬睪丸發育良好,性欲旺盛。②尖嘴小耳型。體型中等,被毛全黑,兩耳較小下垂,額部多有菱形皺紋,面直嘴長,單脊,背腰平直,腹稍大,下垂,胸淺,臀部傾斜豐滿,四肢有力,公豬睪丸發育良好,性欲旺盛。成年公豬平均體重(153.40±11.84)kg,體長(139.30±3.53)cm,體高(78.2±1.84)cm,胸圍(128.10±2.56)cm;成年母豬平均體重(120.30±9.81)kg,體長(128.80±5.55)cm,體高(66.95±2.04)cm,胸圍(122.95±5.01)cm[3]。
1.1.3 生產與繁殖性能。
1.1.3.1 生產性能。公豬日增重高峰在150~180日齡,平均日增重為 363.33 g;母豬日增重高峰在211~240日齡,平均日增重466.10 g[7]。肥育期(2~8月齡)平均日增重(375.18±40.26)g,飼料轉化率3.72∶1,屠宰率70.74 %,瘦肉率49.07%,眼肌面積(23.33 ±3.75)cm2,含脂率33.5%,育肥豬適宜屠宰體重約90 kg,適宜屠宰期為8月齡[3,6-7]。
1.1.3.2 繁殖性能。淮南豬性成熟早,在農家飼養條件下,公豬120日齡(體重30 kg左右)可進行配種,母豬120日齡(體重25 kg左右)即發情配種繁殖后代,發情周期18~23 d,發情持續期2~4 d,妊娠期113.8 d[8-9]。母豬乳頭發育良好,乳頭數8~10對。初產母豬產仔數9.8頭,經產母豬產仔數12頭以上,初生重(0.99±0.16)kg,初生窩重(12.15±2.01)kg,斷奶頭數(10.98±0.16)頭,斷奶仔豬成活率為 96.5%。公豬利用年限7年,母豬利用年限10年[3,6]。
1.2 確山黑豬
確山黑豬是河南省地方優良豬種之一,系20世紀80年代農業區劃時在河南省確山、泌陽、桐柏三縣交界地區發現的優良地方豬品種。該品種具有產仔多、繁殖力強、適應性強、肉質細嫩、耐粗飼、抗病力強等特點[10]。
1.2.1 產地及分布。確山黑豬的中心產區位于河南省確山縣西部的瓦崗、竹溝、石滾河3個鄉,其周圍的三里河、蟻蜂、任店、李新店等鄉鎮以及桐柏縣的吳城、毛集、回龍鎮,泌陽縣的大路莊、老河等亦有分布[4,11]。
1.2.2 外貌特征。確山黑豬全身被毛黑色且較稀,鬃毛較為粗短,皮膚呈灰黑色。體型較大,體長約136 cm,體高70 cm左右,體質結實,四肢粗壯有力,腿較長,腿臀發達。面部有菱形皺紋,可分為長嘴和短嘴2種,大部分嘴短,小部分嘴中等長度,兩耳較大且下垂,腰背平直較寬,母豬腹部稍下垂,臀部豐滿稍下斜,尾粗長超過飛節,尾粗為35~40 cm。據2017年調查統計,成年公豬平均體重(136.90±27.59)kg,體長(146.85±12.20)cm,體高(72.20±5.34)cm,胸圍(121.60±10.61)cm,管圍(21.58±2.67)cm;成年母豬平均體重(134.51±26.00)kg, 體長(146.68±11.70)cm,體高(70.84±4.85)cm,胸圍(122.23±8.77)cm,管圍(19.96±1.78)cm。
1.2.3 生產與繁殖性能。
1.2.3.1 生產性能。在粗放飼養情況下,肥育期平均日增重310~530 g。體重達90 kg時進行屠宰,背膘厚度2.33 cm,屠宰率74.22%,瘦肉率46.06%,眼肌面積 26.37 cm2,大理石紋3.5分,熟肉率60.87%, 肌內脂肪含量為6.10%,肌肉嫩度為3.01 N,干物質、蛋白質、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別為70.06%、21.47%、6.10%和0.89%[4]。長白豬×確山黑豬雜交育肥豬瘦肉率53.02%,約克夏豬×確山黑豬雜交育肥豬瘦肉率為 51.85%,漢白豬×確山黑豬雜交育肥豬瘦肉率為50.12%,杜洛克豬×確山黑豬雜交育肥豬瘦肉率為 50.08%[10]。大約克夏豬×長白豬×確山黑豬三元雜交后代豬瘦肉率為57.13%,杜洛克豬×長白豬×確山黑豬雜交育肥豬瘦肉率為57.79%[12]。
1.2.3.2 繁殖性能。確山黑豬性成熟較早,一般120日齡開始發情并可開始配種;發情周期為18~21 d;平均妊娠期為113~115 d。初產母豬窩產仔數平均為7.6頭,二胎母豬為 9.7 頭,三胎以上為12.1頭,最高可達18.0頭,平均產仔數為12頭[11]。仔豬平均出生重 1.25 kg,平均初生窩重為12.5 kg,60 d 斷奶個體重12 kg以上,斷奶仔豬成活數為10.8頭,仔豬成活率為90%;20 d內母豬的泌乳力約 28.3 kg,母豬一般利用年限為5~6年,最高可達10年。公豬一般利用年限為2~3年。
1.3 南陽黑豬
南陽黑豬因產于河南省南陽市而得名,是河南省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良品種之一,屬于華北型與江海型之間的過渡型。該品種具有肉質好、繁殖率高、耐粗飼、抗病力強、適應能力強等優良特征。
1.3.1 產地及分布。南陽黑豬產于河南省南陽地區西部的內鄉、淅川、鎮平、鄧縣一帶,中心產區為內鄉縣的師崗、瓦亭鎮,淅川縣厚坡、香花鎮以及鄧縣張村鎮等地[13]。因產于內鄉縣師崗鎮及周邊地區,起初稱為“師崗豬”和“內鄉豬”,因頭臉部有“八”字眉紋,又稱“八眉豬”。南陽黑豬產區位于北亞熱帶的北部,地處秦嶺東延的伏牛山脈南麓丘陵地區、緩坡地帶和山前平原[14]。
1.3.2 外貌特征。南陽黑豬被毛黑色,皮膚灰色為主,鬃毛長9~15 cm,尾毛長24~28 cm;體型中等,體質結實,結構勻稱;頭短額寬,面微凹,下頜較寬,形似木碗,嘴筒中等(有少量嘴筒長),額部有菱形皺紋,最上兩條皺紋形似“八”字,又名“八眉”;耳較大,下垂至嘴角,耳根較硬;身腰長,背寬平,腹大不下垂,四肢不臥系。肋骨14~15對,尾根粗,尾端扁平,尾帚呈掃帚型;乳頭7~8對,分布均勻,呈丁字型或對型排列;四肢粗壯,蹄叉分立,肢勢外展,極少數公豬有獠牙。群眾曾將南陽黑豬的外貌特征概括為:木碗頭,瓠子嘴,耳根硬直,耳輪垂,菱形皺紋八字眉;腰平直,雙脊背;毛黑鬃粗皮膚灰;鯽魚肚子蓑衣奶,四肢直立掃帚尾[14-15]。據測定,成年公豬體高、體長、胸圍分別為(75.80±4.61)、(139.40±8.19)、(129.20±7.32)cm,體重為(165.30±34.12) kg;成年母豬體高、體長和胸圍分別為(73.22±5.10)、(132.22±9.31)和(124.72±8.95) cm,體重為(145.88±34.28)kg[14]。
1.3.3 生產與繁殖性能。
1.3.3.1 生產性能。南陽黑豬肥育性能好,后期具有蓄脂能力強的特點,農村有“小豬長骨、中豬長肉、大豬長油”的說法。對90日齡南陽黑豬進行肥育試驗,肥育125 d,平均凈增重65.57 kg,日增重524.56 g/d,料肉比為3.05∶1[14-16]。南陽黑豬屠宰率75.8%左右,胴體瘦肉率50.34%,背膘厚度3.46 cm,眼肌面積30.12 cm2,肌內脂肪含量3.96%[17]。據測定分析,南陽黑豬的肉色3.16分,滴水損失1.30%,大理石紋2.85 分,熟肉率69.22%,蛋白質含量21.98%,總氨基酸含量203.4 g/kg,其中谷氨酸含量為28.9 g/kg,賴氨酸含量為18.9 g/kg[16,18]。
1.3.3.2 繁殖性能。南陽黑豬性成熟較早,母豬3~4月齡(體重20 kg)就能接受交配而受孕,公豬體重達15 kg即可投入使用。母豬利用年限為7~8年,最長可達20年;種用公豬利用年限一般為5~6年。母豬初情期為101~112日齡,發情周期為20.33 d,母豬在哺乳期內很少有發情。一般在斷奶后(13.87±9.25) d發情,發情持續時間為(3.52±1.18)d,平均妊娠期(113.72±2.20)d。初產母豬平均產仔數為(10.48±0.14)頭,育成率在90%以上,平均斷奶窩重為(7.43±2.23)kg;經產豬平均產仔數12頭以上,育成率在95%以上,平均斷奶窩重為(14.4±4.6)kg[13]。
1.4豫西黑豬
豫西黑豬是河南西部地區的一個重要且極具發展潛力的特色豬種,主要產于河南省西部盧氏縣和欒川縣。該品種具有耐粗飼、耐寒、耐熱、肉質鮮美、風味獨特、適應性、抗病力強等優良特性。
1.4.1 產地及分布。欒川縣黑豬主要分布在合峪、三川、廟子、陶灣、冷水、叫河、獅子廟,其他鄉(鎮)均有豫西黑豬分布;盧氏縣黑豬主要分布在五里川、朱陽關、獅子坪、瓦窯溝、雙槐樹、官坡、湯河等7個鄉鎮。周邊縣有少量黑豬分布。欒川、盧氏兩縣位于豫西深山區,兩縣毗鄰,山多地少,兩縣平均海拔都超過1 000 m,全年平均氣溫12~13 ℃[19]。
1.4.2 外貌特征。被毛黑色、有鬣鬃,耳大、不直立、前傾、不貼臉、結構勻稱,母豬乳頭多而齊整。目前存在2種類型:一種是直臉長嘴型,豬只為直通臉,嘴直而長,脖子長;被毛黑而稀疏,皮膚顏色淺;體格高大而瘦,后臀偏低,呈現弓形;另一種是凹臉短嘴型,豬臉為凹型,嘴短而上翹,脖子短;被毛黑而稠密,皮膚顏色深;體格矮而胖,呈矩形。與直臉長嘴型相比,凹臉短嘴型體高矮10~15 cm,體長短7~10 cm。成年公豬的體長、體高、胸圍分別為149.00、83.80和148.60 cm,體重221.60 kg;成年母豬的體長、體高和胸圍分別為146.24、77.70和145.6 cm,體重131.57 kg[20]。
1.4.3 生產與繁殖性能。
1.4.3.1 生產性能。在“舍飼+放牧”模式下,45日齡公豬平均體重達8.13 kg,97日齡公豬平均體重達17.33 kg,215日齡左右公豬平均體重達130 kg[20]。從農業部2016年測定數據來看,公豬和母豬的宰前活重分別為(103.25±1.17)和(101.50±1.02)kg,公豬和母豬屠宰率分別為(76.10±5.85)%和(76.07±0.27)%,公豬和母豬的背膘厚度分別為(3.69±0.07)和(3.62±0.08)cm,公豬和母豬的眼肌面積分別為(25.68±0.30)和(32.41±0.27)cm2,公豬和母豬的瘦肉率分別為(48.94±1.64)%和(53.67±0.36)%,公豬和母豬的肉色分別為(3.00±0.02)和(3.00±0.00)分,公豬和母豬的熟肉率分別為 (64.12±0.55)%和(64.52±0.01)%,公豬和母豬的肌肉嫩度分別為(3.11±0.12)和(2.55±0.05)kg[19]。
1.4.3.2 繁殖性能。豫西黑豬性成熟較早,一般4~5月齡即可達到性成熟,直臉長嘴型母豬發情相對較早,凹臉短嘴型母豬有所推遲。母豬妊娠期112~114 d,發情周期18~21 d,初產仔數8~11頭,經產仔數12~14頭,經產母豬在仔豬斷奶 3~5 d 后通常都會自然發情。直臉長嘴型母豬產仔較少,性情懶散,帶仔行為一般;凹臉短嘴型母豬產仔較多,護仔的行為十分明顯,奶水較好[21]。仔豬初生平均體重為0.71 kg,平均初生窩重8.8 kg,仔豬成活率較高,在89.37%以上[22]。母豬平均乳頭 7~8 對,多而齊整,使用年限一般為6~10年。種公豬平均260 d左右達到性成熟,使用年限3~5年,平均壽命10年。
1.5 豫南黑豬
豫南黑豬以河南省地方品種淮南豬為育種材料,通過雜交育種,培育而成的一個黑色瘦肉型豬新品種。該品種屬于華北黃淮海黑豬類型,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飼、易飼養、抗病性好、耐寒冷、肉質好等優良特性。
1.5.1 產地及分布。豫南黑豬育成于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分布于商城、光山、潢川、新縣、羅山、平橋等淮河以南大別山以北的廣大地區,目前飼養主要分布在固始、商城、光山和新縣等縣區。
1.5.2 外貌特征。被毛全黑、體型中等,背腰平直,腹稍大,腿臀較為豐滿,四肢健壯,肢蹄結實;頭中等大小,頸短粗,嘴較長直,額部實寬有少量皺紋,耳中等大,耳尖下垂;母豬乳房發育良好,有效乳頭7對以上,排列整齊[23-24]。據農業部種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定,24月齡公豬體重為157 kg,體長148 cm,母豬24月齡體重為144 kg,體長151 cm。
安徽農業科學 2021年
1.5.3 生產與繁殖性能。
1.5.3.1 生產性能。豫南黑豬采食量大,生長較快,后備種豬6月齡體重可達80 kg,成年體重可達160 kg。在中等營養水平情況下育肥豬(30~90 kg)平均日增重648.10 g,料重比2.94。 90 kg體重屠宰率為74.67%,胴體瘦肉率56.08%,背膘厚26.63 cm,眼肌面積31.77 cm2,肉色3.44分,大理石紋3.65分,肌內脂肪4.11%[23-24]。豫南黑豬的肌內脂肪、粗灰分和鐵含量分別為(2.96±0.18)%、(1.07±0.02)%和(14.63±2.78)%。豫南黑豬中鮮味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鮮味氨基酸含量占總氨基酸含量的43%,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飽和氨基酸含量的3倍,其中油酸含量達53%[25]。
1.5.3.2 繁殖性能。豫南黑豬性成熟較早,母豬在4月齡左右即出現初情期,體重達80 kg即可初配,公豬在5月齡左右性成熟,體重達85 kg即可配種。母豬發情周期20 d左右,平均妊娠期114 d,初產母豬總產仔數在11頭以上,產活仔數10頭以上,經產母豬總產仔數在12頭以上,育成率95%以上。初生窩重17.75 kg,20日齡窩重44.66 kg,經產母豬平均產仔數12.34頭,產活仔數11.78頭[23-24,26]。
2 品種資源保護與利用
淮南豬1986年收錄于《河南省地方優良畜禽品種志》。歷史上,淮南豬曾是當地群眾飼養的當家豬種。自20世紀80代末以來,隨著瘦肉型豬種的大量引進與推廣,純種淮南豬數量急速下降。據2000年調查,信陽市淮南豬飼養量由20世紀80年代末最高飼養量300萬頭下降到2000年的20萬頭。2006年信陽市存欄淮南豬6 000余頭,其中固始、商城、光山縣有公豬200余頭、母豬1 000余頭、成年公豬20頭[2]。目前分別建立了河南三高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興銳農牧科技有限公司2個淮南豬保種場,主要從事地方優良品種“淮南豬”的保種選育研究及其產業化開發。2003年12月16日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淮南豬》河南省地方標準。同時,針對養豬生產和市場的新需求,1996年三高農牧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河南省畜禽改良站、河南農業大學等單位組成新品種培育協作組,以淮南豬、杜洛克豬為基本育種素材,共同開展新品種培育研究。新品種“豫南黑豬”于2008年10月22日正式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
確山黑豬是河南省確山縣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優良豬種。據統計,1987年確山黑豬的存欄量達到4.5萬頭。1990年以后,隨著瘦肉型豬基地的建設和快速發展,加之其生長慢,瘦肉率低等因素,存欄量銳減。1998年以后,確山黑豬的發展陷入了低谷。自2006年以來,為保護地方優良品種資源,確山縣采取了多項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27]。2009年10月15日被國家畜禽遺傳資源鑒定委員會鑒定為地方畜禽遺傳資源。2011年12月27日獲得國家商標總局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4年12月30日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確山黑豬》河南省地方標準。2018年3月12日確山黑豬被列入河南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2020年5月29日確山黑豬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截至2016年底,確山縣共有確山黑豬養殖場戶66戶,確山黑豬存欄12 210頭,其中基礎母豬存欄1 301頭。其中,飼養母豬的養殖場(戶)44戶,存欄母豬50頭以上的確山黑豬養殖場10個,確山黑豬保種場1個[11]。
南陽黑豬1986年收錄于《河南地方優良畜禽品種志》, 20世紀80年代中期產區內南陽黑豬存欄量曾達到22萬頭[5]。隨著外來瘦肉型豬種的大量引進與利用,致使南陽黑豬產區面積不斷萎縮、種群數量不斷減少。據2006年調查統計,產區內純種南陽黑豬降至7%以下[5]。為此,內鄉縣根據國家物種保護的要求,對南陽黑豬的較大養豬戶進行篩選,建立了師崗鎮子躍南陽黑豬保種場,每年注入近30萬元資金予以保種發展。2012年12月師崗鎮子躍南陽黑豬保種場注冊成為內鄉順發南陽黑豬保種科技有限公司[14]。目前,針對現有黑豬保種場地發展空間狹小的問題,順發公司投資1 500萬元在大橋鄉規劃建設占地約5.33 hm2的南陽黑豬保護基地。為更好地保護優良品種,增強品牌效應,2012年5月,內鄉縣南陽黑豬協會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4年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證書。2016年12月29日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了南陽黑豬河南省地方標準。2018年3月12日被列入河南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2020年5月29日南陽黑豬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內鄉順發南陽黑豬保護科技有限公司年存欄南陽黑豬1 800頭,其中種母豬180頭、種公豬35頭。
豫西黑豬是2010年新發現的地方豬品種。據2013年調查統計,欒川縣存欄1.29萬頭,盧氏縣存欄15 000余頭[19]。2013年河南省畜牧局組織畜牧業專家對該品種進行了考察和鑒定,認為該品種數量多、分布廣、特征突出,特征突出,具有一定的保護價值,但原有豬種性狀分化嚴重,必須進一步提純復壯。2014年豫西黑豬被河南省畜牧局列入提純復壯并重點保護的地方畜禽遺傳資源,并制定了《豫西黑豬提純復壯工作方案》。為加強豫西黑豬的保護,防止優良種質資源滅絕,欒川縣和盧氏縣按照畜牧總站 〔2014〕21號《關于(“豫西黑豬”保種選育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在原有養殖場基礎之上,欒川縣分別建立了亨利、益生源2個保種場;盧氏縣分別建立了雛鷹、天社和焱牧3個豫西黑豬保種場。通過對民間散養黑豬的收購,目前能繁種公豬11頭,能繁種母豬200多頭,專業養殖戶20多戶,飼養量20 000余頭[19,22]。
豫南黑豬是河南三高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在淮南豬保種選育的基礎上培育出的瘦肉型豬新品種。2008年10月通過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并獲得《畜禽新品種證書》。在2008年審定時有育種核心群10個血統公豬19頭,基礎母豬360頭,二級擴繁場12個,存欄公豬32頭,母豬1 164頭。2009年10月20日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了《豫南黑豬》河南省地方標準。為更好地發揮豫南黑豬的品種資源優勢,三高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增建擴繁場2座,存欄核心群母豬約3 000頭。豫南黑豬原種場位于固始縣趙崗鄉,總面積53 340 m2,存欄3 047頭,其中基礎母豬300頭,種公豬36頭。2016年開展了節糧型新品系和高產型新品系、優質型新品種的配種生產和屠宰試驗測定工作,節糧型以BY豬群為父母本開展雜交純繁,高產型以SY豬群為基礎開展純繁,優質型以LY×YH后代為基礎群開展純繁[25,28-29]。通過開展生產和屠宰試驗,節糧型新品系、高產型新品系,優質型新品種培育基本達到預期。目前對小試驗群正在開展橫交固定工作,同時以巴克夏豬為父本配套系和以巴克夏、豫南黑豬培育優質型新品種的工作都正在開展。
3 對策
河南地方豬種資源是我國豬種質資源庫的一筆寶貴財富,其肉質、耐粗飼、 適應力、抗病力等優異基因在育種和生產中具有重要價值。但由于地方豬也存在諸多缺點和不足,如生長慢、飼養期長、瘦肉率低、毛色多樣而難以加工等缺陷,難以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加之適應集約化、規模化生產,長得快、飼料報酬高、瘦肉率高的國外豬種的大量引進,本地品種的保護力度不夠,導致大面積雜交,致使河南地方豬純種數量急劇下降,造成河南地方豬種質資源正面臨滅絕的危險。針對地方豬遺傳資源面臨的不利狀況,各級農業部門著力強化法治保障、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撐。
3.1 建立健全豬種質資源監測管理體系
省級有關部門盡快對河南省地方豬種資源進行全面普查,對群體規模、性能特征、選育進程、保種工作進展等進行調查,掌握遺傳資源的動態變化,制定符合實際需求的方案方法。建立種質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實行種質資源信息的同步共享,及時準確掌握地方豬品種、數量的動態變化,為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提供重要依據。制定實施《全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全面推進河南省地方豬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制定完善地方豬品種飼養規范、品種標準及其產品標準,為保護與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3.2 多措并舉保護地方豬遺傳資源
根據《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十三五”規劃》要求,對豬的保護以活體保護為主。建議在開展活體保存的同時應推進備份場、活體基因庫建設。堅持“以保為先、以用促保、保用結合”機制,安排財政資金支持構建多層次收集保護、多元化開發利用的新方式。作為活體保種的補充方式,近年來豬體細胞、胚胎和精子冷凍等保存技術取得了突破,可作為地方豬遺傳資源保護及育種工作的有效手段。因此,對瀕危和瀕臨滅絕地方豬種采集其精子、體細胞、卵子、胚胎及腸道菌群等遺傳材料,并進行超低溫保存,也是有效保護生豬種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3.3 積極應對非洲豬瘟疫情
為有效應對非洲豬瘟疫情對地方豬遺傳資源的嚴重威脅,建議加強省級地方豬遺傳資源的動態監測,提高優異種質資源的預警能力。同時,按照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關于印發《國家級地方豬遺傳材料采集保存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對每個地方豬品種進行相應的樣品采集,并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建立細胞和精子庫進行長期保存,以提高地方豬遺傳資源的保護能力,維護地方豬遺傳資源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3.4 加快豬資源開發與利用步伐
河南省地方畜禽遺傳資源豐富,尤其是地方品種豬資源,但在保護與開發利用方面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首先,對地方品種優異基因的研究不夠深入,特別是種質資源的內部特性(如抗逆性、肉質等),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致使對種質資源的了解僅停留在外貌、生產和屠宰方面,因而限制了保護和利用的深入開展。其次,開發利用力度不夠。當前地方豬種的利用僅是將其與外來瘦肉型豬進行雜交,提高其瘦肉率,但在利用其優異基因作為育種素材,培育新品系和配套系等方面則嚴重滯后,進而限制了其利用價值。第三,大部分資源風味、文化等特性的利用僅停留在初級階段,產品類型比較單一、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弱,品牌效應不強,特色優勢尚未轉化成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建議深入開展地方豬種質特性研究、優良基因挖掘及其機理解析,獲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異基因資源并創新利用。實施地方優良豬種振興行動,支持企業和科研單位共建育種研發平臺、繁育基地;對具有獨特性能的優良地方品種,支撐聯合開展地方特色專門化品系和配套系培育等工作,實現其資源的直接利用。同時,逐年增加地方品種資源保護與利用專項經費投入,促進科研育種成果加速研發和推廣應用。以市場消費需求為導向,推進地方品種從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以地方豬種資源為基礎,開發特色品牌豬肉,打造區域性品牌和聯合銷售平臺,提升保種成效和產品價值,將特色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參考文獻
[1]趙思思,賈青,胡慧艷,等.華北型豬品種資源變化狀況分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19):111-115.
[2]韓雪蕾,任廣志,喬瑞敏,等.河南省地方豬種資源現狀、利用及保種措施[J].豬業科學,2015,32(9):130-132.
[3]張斌,胡建新,張璐璐,等.淮南豬種質特性與保種開發利用現狀[J].中國畜禽種業,2007(10):51-52,55.
[4]單留江,李軍平.確山黑豬品種特征和保護利用現狀[J].中國豬業,2012,10(10):38-39.
[5]魯云風,雷霆,曾濤.南陽黑豬種質資源現狀及保護對策[J].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2016,37(10):18-19.
[6]王清義.淮南豬種質特性的研究與應用[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5.
[7]王清義,汪明,龐有志,等.淮南豬生長發育與肥育性能的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2005,34(5):70-74.
[8]王清義,陳偉基,龔澤元,等.淮南豬繁殖性狀遺傳參數的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1991,20(7):29-31.
[9]王清義,鄒復俊.淮南豬數量性狀遺傳特性的研究:繁殖性狀[J].信陽農專學報,1997,7(3):6-12.
[10]單留江,李軍平,王煥.確山黑豬遺傳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究進展[J].中國豬業,2013,8(S1):98-100.
[11]孫素芳.確山黑豬保種與開發亟待加強[J].中國豬業,2013,8(1):35.
[12]葉建偉,喬瑞敏,韓雪蕾,等.確山黑豬及其雜交后代屠宰性能分析[J].家畜生態學報,2018,39(4):38-42.
[13]劉正綜,魏金琪,郭長華,等.南陽黑豬的形成及生產性能特點[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85,5(1):34-38.
[14]石建州,趙金兵,高宛莉,等.南陽優質畜禽種質資源及研究進展[C]//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家禽生態學分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畜牧獸醫學會,2014:112-115.
[15]江燕,鐘曉琳,王明民,等.南陽黑豬與欒川黑豬的種群遺傳關系研究[J].家畜生態學報,2013,34(5):11-15.
[16]張金洲,豆曉霞,項智鋒,等.南陽黑豬與長白豬肉質特性的比較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1(3):83-85.
[17]魯云風,雷霆,姚航航,等.杜洛克與南陽黑豬雜交試驗研究[J].養豬,2018(3):55-56.
[18]魯云風,張曉娜,張征田,等.南陽黑豬和大白豬脂肪酸分析及其綜合評價[J].中國畜牧獸醫,2017,44(4):1032-1036.
[19]王明旻,智利紅,劉賢,等.豫西黑豬種質資源保護與研究[J].中國畜牧業,2018(15):52-54.
[20]趙國慶,戚守登,張曉娟,等.豫西黑豬規模化養殖觀察報告[J].科學種養,2018(7):47-48.
[21]蘇建方.提高“豫西黑豬”產仔率和成活率的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6,12(8):71-72.
[22]徐新月,胡明君,秦少鋒,等.盧氏縣豫西黑豬保種選育工作初報[J].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2017,38(10):8-9.
[23]張斌,侯以強,李平,等.豫南黑豬新品種培育經驗[J].河南畜牧獸醫,2008,29(21):14-15.
[24]王寧. 豫南黑豬[N].山東科技報,2017-09-27(007).
[25]李新建,喬瑞敏,李孝法,等.豫南黑豬及其雜交后代肉質性狀及營養成分特性研究[J].家畜生態學報,2016,37(3):20-26.
[26]趙倩.淺談豫南黑豬種豬飼養管理要點[J].湖北畜牧獸醫,2014,35(9):54-55.
[27]單留江,王煥,王占領,等.確山黑豬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建議[J].河南畜牧獸醫(市場版),2015,36(11):23-24.
[28]郭吉利.豫南黑豬雜交利用特性的相關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5.
[29]喬瑞敏,李孝法,郭吉利,等.豫南黑豬及其雜交后代生長特性比較分析[J].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5,49(6):7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