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
【摘要】結合思政教育原理,提出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的有效途徑,以“教育教學細化,管理工作細致,服務工作細心”作為思路,做好思政教育的工作,科學合理地規范做好相關管理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先說明加強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的意義,再敘述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最后對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的有效途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
引言: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促進我國各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抱在一起”。主要目的旨在緊緊地鑄牢我國民族共同體的意識,不斷地促進我國民族走向凝聚力更大、包容性更強的命運共同體。現階段,隨著我國形勢不斷地發展變化,內地高職學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的工作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貫徹落實我國少數民族學生們教育管理的服務,有助于民族團結以及維護民族穩定。充分地掌握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掌控,完善以及優化教育管理的服務方法,這就是貫徹落實我國民族相關政策的體現,與此同時還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關鍵方面。
一、加強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的意義
隨著我黨民族政策的不斷優化落實,以及西部大開發相關戰略不斷推進,充分地運用良好的教育資源為少數民族地區專業化以及高素質技術人才的培養,已然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特有現象。在這一時代背景之下,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為了能夠步入內地高校學習基礎知識,他們需要通過內地的高中班以及民族預科班等形式。各個少數民族均具有自身特有的一些民族文化、生活習慣以及宗教信仰等,少數民族學生接受高等教育,他們會由于自身文化以及地域等因素,會在生活以及學業等方面存在問題。然鵝,內地高職學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服務方面也具有一些不適或者困惑。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涉及范圍比較廣泛、敏感度比較高、政策性也比較強,分析探究內地高職學校少數民族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服務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以及實踐的意義。
二、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
(一)學習基礎差異
以巴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校少數民族學生將近2000人,他們大部分來自新疆、貴州以及廣西等地區,因地處偏遠,經濟文化相對落后,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教育投入有限,他們出現學習基礎薄弱的情況。據調查少數民族學生綜合測評得知,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各科期末學習成績相比于漢族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差距。在實際學習過程中,英語、數學與計算機操作等這些方面存在困難,與漢族學生有明顯差距。受學習基礎差距和就業壓力等因素的驅動,少數民族學生內心有著強烈的求知欲,綜合測評顯示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大二大三各科成績相比大一有所提高,通過刻苦努力學習來縮小差距。
(二)語言文化差異
與漢族學生相比,少數民族學生因為在自身文化以及語言方面具有差異,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然而,高校主要以漢語教學為主,盡管大多數少數民族地區實現了雙語的教學模式,據調查學校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漢語表達能力一般,漢語表達能力進一步影響到他們和師生的交流,影響學習效果,還導致在各方面評選,如入黨、評優評先中處于劣勢,這會讓他們對自身的能力產生懷疑。錯誤的歸因容易影響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干擾,不斷地增加他們和漢族學生之間的距離。
(三)民族意識
高職學校少數民族學生,因為在價值觀念、生活環境以及其宗教信仰等方面,與漢族學生相比較具有明顯的區別,在單一且濃郁的民族文化背景下有著非常強的民族意識。長此以往形成的民族特色,并不會由于地域改變而發生改變,他們對民族共有價值形態還是十分注重的,并且能夠對民族文化習俗給予充分地肯定,具有十分明顯的民族文化思維和文化意識。高職學校文化的寬領域,政策環境與文化環境的轉變,如果個體適應慢的話,少數民族學生就非常容易存在迷茫的心理以及抵觸情緒。根據學校內部調查研究可知,在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中,只有以少部分擔任了班干部,大部分人非常愿意入黨。總體來看,少數民族學生思想積極進取,均能夠積極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擁有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
(四)就業心理特點
根據我國教育部的相關數據表明,在2021年高校畢業生具有909萬人。在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的基礎上,對巴中職業技術學院全體大學生進行充分地調查,結果顯示,與漢族學生相比,90%的少數民族學生關注自己就業的問題。他們的就業心理非常的強烈,主要受到家庭經濟條件的影響與限制。高職學校約有一半的少數民族學生來自于偏遠地區,他們的家庭經濟條件比較一般,在緩解家庭經濟的基礎上,就業問題對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而言就顯得重要與迫切,就業也關系到民族團結、社會穩定。
三、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少數民族學生思想建設
在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中,高校應該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政治站位,鮮明地抓好意識形態的工作,不斷地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以思想政治課堂作為主要的渠道,重點對“五認同”“三離不開”進行強調,各科課程和思想教育同行,有效地融入各個學科的課堂中,形成協同的效應,將枯燥無聊的政治理論基礎知識,能夠以更通俗以及生動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們,從而向其開展民族發展史教育工作。例如以生動的黨史故事帶領學生回顧黨的百年歷史,重溫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與興趣,深化少數民族學生理想信念,積極引導少數民族學生向黨組織靠攏。以校園媒體為平臺,加強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增強網絡道德與網絡文明的培養。大數據信息化時代,各種信息魚龍混雜,通過網絡的平臺對一些少數民族的學生,滲透一些意識形態,對正處在價值觀重要的塑造時期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非常容易存在不良的影響。學校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積極推進“互聯網+民族團結”行動,通過公眾號推文短視頻、戶外屏幕等多渠道宣傳中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內容、宣傳報道民族文化、宣傳少數民族學生先進典型,對獨具民族文化風情的傳統節日送上問候語,從而形成文化交流共享,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鑒,打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以少數民族工作室為主陣地,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好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緊扣自身定位,發揮牽頭協調和平臺育人作用,學校各院系緊密結合起來,密切關注少數民族學生思想行為與政治思維變化,深入基層,進一步實現少數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無縫隙、全覆蓋、服務工作零距離,不斷地促進各個少數民族學生之間能夠交往交流,助力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多舉措精準幫扶少數民族學生
1.對少數民族學生開展分類幫扶的政策。在這一時代背景之下,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為了能夠步入內地高校學習基礎知識,他們需要通過內地的高中班以及民族預科班等形式。基于這些學生來源的不同、基礎知識學習基礎的差距,需要將其精準地分類幫扶,不僅需要為學生們制定科學性、合理性的學習策略,更重要的是要“一人一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幫扶措施要因人而異。
2.消除少數民族學生對特殊分數線的依賴性。部分高校為了對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基礎知識薄弱的情況進行照顧,在他們的期末成績上,對降低分數線的標準方案進行制定,最大限度地提升他們的畢業率等問題,此種情況使得部分少數民族學生不好會很好地展開復習活動,比較依賴特殊的分數線,他們學習基礎知識的積極性也不夠高,而且新生剛入學被高年級學生灌輸會降低分數等想法,進一步影響到學生們培養的質量。基于此,為了有效地提升學生們的及格分數線,不斷地強化他們學習的意識,從而達到提升他們期末考試及格率的目的。
3.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活動。在課堂中對少數民族學生采用“結對子”幫扶的方案,利用課下的時間,進一步地輔導少數民族的學生的學業,為其和漢族學生的交流鋪墊基礎,并且創建他們之間的良好關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們溝通能力。除此之外,為了充分地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在高校政策允許范圍內,按照具體的情況為他們單獨設立一些獎學金等,為品學兼優畢業生單獨設立研究生免試推薦指標,助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成長成才。
(三)不斷豐富實踐活動的形式
1.加強寢室文化建設。走訪少數民族學生的寢室,與各個少數民族的同學展開談心的活動,對他們的實際思想動態進行掌握以及了解,進一步地引導各個少數民族學生,讓他們充分地尊重民族風俗習慣,需要及時地解決存在的問題。除此之外,高校還需要發揮出宿舍文化,讓學生們多參加一些交流的實踐活動,讓他們慢慢地認識到少數民族團結以及交融的重要性,加強各個少數民族學生的溝通,營造和諧美好的宿舍氛圍。
2.通過院系文化的載體,搭建展示交流平臺。學校舉辦與“陽光下的石榴籽·民族團結一家親”相關的民族文化迎新晚會,以校團委為主導組織各少數民族學生開展歌曲快閃、舞蹈快閃等文藝表演,讓各民族學生匯聚一堂,呈現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著力構建各民族學生相互學習交流搭建平臺,促進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團結進步、共同繁榮。同時,針對高職學校少數民族學生大部分都比較擅長歌善表演的優勢,給予他們一定的鼓勵,讓他們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來,加入大學生社團,在各種各樣類型的實踐活動中有效地融入一些少數民族文化,幫助先說明快速地融入到集體生活中,不斷地融入校園的生活,增強榮譽感、歸屬感,增進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
結論:綜上所述,青年大學生就是民族血旺、祖國未來。大學生的成長經歷在少數民族學生們的人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高校工作者,我們應該站在祖國統一、各個民族團結的戰略層面,充分地做好每一項教育教學的管理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積極地探究探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的有效途徑,努力地為培養德智體美綜合發展的少數民族學生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楊玲.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研究的可視化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0):57-59.
[2]郝樹豪,張慧.多維一體:構建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服務管理工作新路徑[J].法制與社會,2020(17):165-166.
[3]張欽峰,王一涵,魏藝.淺析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現狀[J].教育現代化,2019,6(56):269-270.
[4]藺際儼.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的實踐探索——以福州大學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09):123-124.
[5]劉婧婧.地方高校提升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效能的路徑研究——以某師范類院校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0(02):27-31.
[6]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發[2015]46號文件進一步加強民族教育、內地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和教育對口支援工作的意見[J].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報,2016(08):68-71.
[7]馬世磊,藍茂鋒.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中的難點問題及對策研究[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30(01):100-102.
[8]莊道坤.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少數民族地區職業學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整體托管下的洛浦縣職業技術學校創新學生教育管理服務為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