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行,國家教育部對小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更要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對此,學校應當不斷創新教學手段,積極應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良好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小學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會對其它科目的學習產生影響,因此,對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勢在必行。而小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日常生活,如果能夠將生活化因素融入到教學中,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對此,本文將會重點研究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希望能給相關人士帶來一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現代還有部分小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還在沿用老式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處于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被剝奪,只能跟隨教師的節奏機械的學習,這樣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如果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學生可能會對學科教學產生厭惡情緒,從而影響后續階段的學習。但如果能將生活化因素融入到教學中,學生就能在學習中融入自己對于生活的體驗,讓學生有了參與感,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然也會得到提升。鑒于此,開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的作用
小學生的身心還未發育成熟,喜歡依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一件事,而小學數學又相對復雜,對于學生來說不是一件感興趣的事,因此學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數學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影響學習效率。針對這些問題,學校和教師應當引起重視,結合生活化因素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參與性,提高教學有效性。比如,將生活和教學內容相結合,能夠將原本復雜的是知識點通俗化,讓學生能夠結合自身實際思考并解決問題,這種授課模式不僅能夠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而且能夠創造生活化教學情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學校和教師應當積極推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實現教育模式升級。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生活實際要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小學數學又是數學學科的開端,教授內容較為簡單。因此,小學數學知識都能從生活實際中找到關聯。但是由于數學這門學科具有抽象性,所以數學和日常生活又存在一些距離。對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基于日常生活開展生活化教學,營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但是教師在選取生活化教學素材時,一定要貼合生活,并且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不能脫離教材,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生活化教學的作用,促進學生判斷力和理解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生活化情境要從學生自身情況出發
營造生活化情境必須要立足于學生自身的情況,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化場景,這樣學生才能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進行思考。此外,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加,他們的認知理解水平也會不斷提升,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適當調整教學策略,迎合學生的發展需求。例如,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會帶領學生通過觸摸的方法來認識并熟悉幾何圖形,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快速辨識集合圖形,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同學,依然沿用此類方法就顯得有些不足,不僅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可能會限制學生思維的成長,起到反作用。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授課時,應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取正確的方法進行教學,迎合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提高教學質量。
(三)運用生活化教學情境需要突出教學重點
通過對現代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應用場景進行調研后發現,部分教師的教學思維還未完全轉變,對于生活化教學內涵缺乏深刻理解,并沒有充分發揮出生活化教學效果。此外,還存在部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授課時,過分追求生活化,導致教學重點沒有得到突顯,最終取得的教學效果也非常有限。因此,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對生活化教學內涵進行充分理解,然后將生活化教學合理運用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也要突出教學重點,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生活情境的設定要符合學生品格發展的需求
現代小學數學教育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知識文化水平,而且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德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要想實現這個教學目標,僅靠傳統的說教方式很難實現。對此,教師應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而生活化教學情境中能夠包含許多生活化場景,可以輕松在其中融入德育知識,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還能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提升。
三、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行策略
(一)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數學
為了響應國家教育部制定的新的教育目標,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也進行了修改,不僅注重傳播知識,而且更加注重技能培養和生活化教學。對此,學校和教師也應當根據教材內容適當調整教學方法,創造新式教學情境。在創造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學生本身出發,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進行創建。與此同時,也可根據學校特點、學生群體及教學質量等多方面綜合考慮,深入挖掘、整合、優化教材,合理處理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加深印象。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乘法加法混合運算這一章節時,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實例進行講解,這樣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易于學生理解,降低了教師的授課難度。比如,教師可以列舉生活買菜的例子,如自己家晚上買了什么菜?這些菜的單價和重量是多少?買這些菜一共花了多少錢?以上就是一個典型的生活化乘法加法混合運算的例子,通過這個例子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當學生遇到相同的類型的事件時,就會不自覺地進行計算,從而達到鞏固學習內容,提高思維能力的作用。此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為學生介紹一些知識產生的背景和數學名人的有趣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避免學生開小差。比如,高斯1到100的“倒序相加法”的運用,華羅庚沉迷數學計算而導致買東西忘了收錢等小故事。
(二)捕捉生活素材,體會教學
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學生不只是在課堂上才能接觸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數學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學生的數學知識也會得到積累,久而久之,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數學認識,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至關重要。教學課堂之外是社會,而社會對學生而言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學生可以通過報紙、雜志、電視、網絡等途徑獲取并學習數學知識,這些知識的累積能夠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提供助力。
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通常會在上課之前進行導學,所以導學內容必須具有足夠趣味性才能發揮作用。對此,教師可以選取學生熟悉的社會現象作為導入知識,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計重單位時,可選取一些生活中的事物作為重量衡量標準。如一個梨子大概250g、一瓶水500g、數學書大概1000g、課桌大概20kg,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身去感受一些這些物體的重量,這樣一來學生對于重量單位的認知也會更加深刻。此外,教師也可以基于此進行教學延伸,向學生介紹1噸重大概相當于50個課桌疊放在一起,面對這個結果,學生無不驚呼,對于噸這一單位有了正確的認識。另外,教師在帶領學生認識幾何圖形時,也可以找到許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車輪胎是圓形、門是長方形、雞蛋是橢圓形等等,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于圖形的認識,更能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其實也存在很多數學圖形,這樣一來學生對于生活中的圖形就會更加注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帶動之下,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學習效率也會顯著提升。對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趣味因素構建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沉浸其中。生活中的事物學生比較熟悉,如果能夠將其應用到教學情境的構建,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感悟生活的同時自身的知識水平也能得到提升。例如,當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加減法時,可以事先準備好撲克牌,撲克牌分別代表1-10幾個數字,然后同桌合作完成游戲。游戲開始,每人相互抽取一張牌,然后進行相加和相減,得到兩道算式,并由雙方計算得出答案。本游戲采取積分制,如果計算錯誤,就要減去兩個積分,而如果計算正確,就可以加上一個積分,游戲結束后計算最終積分,得分最高的老師可以予以適當獎勵。通過這種互動游戲模式開展教學,每位學生的都非常感興趣,參與意識強,并且在游戲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進行思考,計算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生活化情境的構建也可以選取學生身邊的情境進行加工,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將學生座位下的凳子作為例子進行講解,如果凳子沒有采用三角形結構,使用時間已久凳子就會搖晃,而這個時候,如果能夠為其添加一個三角形結構,凳子又會重新變得牢固。通過這個例子的講解,學生對于三角形的穩定性有了更加深刻地認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存在漏洞,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學的需求。對此,教師和學校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好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入手,將生活化因素融入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是生活化教學情境,溝通生活和教學的橋梁,讓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思考數學問題,這樣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而且可以讓原本復雜的知識通俗化,方便學生進行理解,有利于提高教學有效性。鑒于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推廣生活化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相關部門應當做好推廣普及工作,促進國內小學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衛將,陳月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生活教育思想的策略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1):87-88.
[2]王霞,王永軍.淺談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1(33):61-6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30.
[3]高保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淺析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0):147-148.
[4]柳忠孝,徐向英.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初探[J].基礎教育論壇,2021(28):8+10.
作者簡介:張欣欣(1977.09)女;民族:漢族;籍貫:山東省泰安市;職稱:中級;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