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天成,陳葉娣,陳如敏,李丹屏,管 樂,成先超,胡恒燁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164)
截止至2020年十二月,我國的互聯網用戶規模已經達到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高達70.4%,圖1所示為2016年起我國網民增長趨勢。面對如此多的互聯網受眾,一種新興的“互聯網+”以數字經濟為主的運作方式也悄然而生——各類新媒體產業也由此孕育而生。常州市這些年來大部分傳統企業均有轉型,同時依托新渠道、新模式的新媒體產業也陸續涌現。

圖 1 網民增長趨勢
科技、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互聯網用戶的擴大開啟了數字經濟的新時代,使得人類積累的信息量以指數函數的速度急劇增加。正是因為人們在新媒體平臺上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和歸屬感,新媒體平臺得到了更多的認可,從而導致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截止至今,5G、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將與產業發展、產業鏈及新產品類型、商業模式與管理服務緊密結合;推動了生活服務數字化轉型,也讓平臺經濟持續發展。在地方,常州市政府辦公室已于2019年10月10日通過發布《常州市政務新媒體管理實施細則》,有利于政務新媒體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使得人們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這也給了數字經濟下社交產業APP不斷發展壯大一個契機。
常州市新媒體產業構成大體可分為影視文化產業、第三產業服務業和教育機構培訓產業等。充分了解當今時代下常州市新媒體產業發展現狀、常州市新媒體產業的經營理念和運作模式的差異、以及對“互聯網+”時代下,新興的數字經濟產業對傳統商業的沖突和傳統企業斷臂求生的轉型或逐漸沒落停業原因進行分析。
一是優秀影視公司定位準確,依托新媒體帶動文化產業發展。通過調查發現,常州的中視恒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其主營方向為影視劇拍攝,選取常州優美景色,定位傳播常州本土文化。此外江蘇博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同樣已完成3部網絡電影、1部院線電影制作,發展狀態良好。與之不同的是捷成世紀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是由國內資深電視劇制作人團隊創辦,我們在其介紹人員的講解中了解到該公司經營理念是堅持“立足現實主義、立足原創、立足常州本土文化”的原則,以西太湖影視產業基地為核心,努力推動常州影視新媒體產業,并帶動常州相關文化產業發展。二是產業營銷模式與作品內容不斷優化,多產業鏈延伸促發展。通過研究對比,我們發現了新媒體影視產業的盈利模式較之傳統的接收廣告一單一盈利模式有了更加多元的收費系統,在營銷模式上,通過數字經濟的大數據所提供的信息,開始嘗試電子商務,挖掘視頻的電商價值和內容衍生價值;在產業布局上,成立影視公司;另一方面,公司上層已經進軍互聯網電影產業,向上游內容制作產業鏈延伸,以優質內容為基礎,與泛娛樂產業鏈上的文學、游戲、動漫等板塊深度聯動,將優質內容變現。三是影視行業小型公司問題層出不窮,整改持續進行中。但同時我們也察覺到了一些虎頭蛇尾的影視娛樂公司正瀕臨著破產的威脅。不難發現,他們大都過于追求經濟效益從而導致文化創作的重心而向過度商業化的運作傾斜,使作品呈現泛娛樂化甚至低俗化及審美價值缺失。這類公司及營業單位在影視創作及產業運作方面價值取向混亂、文化內涵不足、本土認同度缺失等。因此受到人們抵制,沒有受眾市場,往往會宣布破產被其他公司吞并,以及相關部門責令整改,依法取締。
據了解,常州經開區此次推進的10個服務業項目包括:運河公園商業街提升項目、橫林酒店項目等,既包括新建項目,也包括現有項目的改造提升。一是依靠網絡助力,常州市現代服務業發展正成為經濟增長重要支撐。常州經開區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生活性服務業方面將把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提升城市競爭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著力點,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協調、與工業發展相融合、與城市功能相配套、與居民需求相適應的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發展體系,使之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二是傳統商區衰敗沒落,昔日繁華皆成回憶。當新產業興起,傳統產業受到沖擊是不可避免的,隨著現代服務業的高速發展,曾經輝煌一時老城區商業中心也開始變得沒落。曾經擠擠攘攘的南大橋,如今轉讓店鋪的標語隨處可見,紅火一時而出現的二樓店鋪更是直接消失了百分之八十。
一是校外培訓機構點名整治,新媒體正孕育新苗。自2018年起常州市召開校外培訓機構集中整治推進會,校外培訓機構也搭上了新媒體的這趟順風車,常州公布183家取得辦學許可的校外培訓機構名單。通過網上的搜集,我們了解到溧陽市米樂文化藝術培訓有限公司、思教育培訓中心有限公司等在老師學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中飽受好評。二是常州與臺灣教育產業交流密切,爭創合作共贏新局面。近年來,常州市與臺灣的教育交流保持著密切聯系。常臺基礎教育論壇、高職教育論壇舉辦的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促進了兩地教育產業的深入交流與融合。目前已有20多位臺灣青年博士、教授在常任教。據了解,常州建東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創辦于江蘇省的第一家臺資興辦大專院校,以及吉的堡幼兒園等一批臺資幼教品牌有著良好的發展空間。常臺教育產業融合發展基地的授牌以及5個臺灣項目的簽約入駐,不僅擴大了教育基地規模,也搭建出一個海峽兩岸教育產業融合交流平臺,相信通過雙方共同努力,最終將創造出合作共贏的新局面。
一是拒絕翻拍不斷,嘗試發展新鮮題材。只有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具體要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使其意識形態功能與產業數字經濟功能并重,相互促進,共同優化提升。二是宣傳文化教育,加強行業審查力度。近年來,不少大火的綜藝影視是從外國“借鑒”而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但是沒有投資、沒有流量,廣大的觀眾甚至都沒有那個榮幸看見那些好綜藝影視的“神秘面紗”,只能忍著向那些沒有營養的商業劇敞開懷抱。面對如此行為,必須加強影視審查力度,提高審核標準。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文化體制的不斷改革的不斷深入,電影行業的監管體制逐步轉向適應市場的監管體制。
一是支持商家進行大數據安利自己,打造自身獨特性。我們應當支持自媒體等一些商家借助互聯網進行有效的傳播,利用數字經濟,通過物聯網下的大數據進行推廣:例如在網紅打卡點、常州旅游公眾號、馬蜂窩網站等其他社交平臺的宣傳,招攬顧客和游客,借此達到規模效益,獲得一個良態的資金循環。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讓消費更便利。對于沒落的商業圈,政府可以考慮改善交通,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一些休息的場所及商圈場景布置,常州天寧吾悅廣場會根據四季變化的背景板就是很好的一個吸引游客打卡消費的例子。三是與時俱進,及時打造、更新、宣傳自身特色。在大數據時代,信息更迭日新月異,想要一個企業屹立不倒,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令自身特色在得到宣傳時與時俱進,做到時刻都能吸引消費者,以構建和發揚出自身特色,打造品牌效應,積極進行產業轉型升級,這樣才能不被淘汰。
一是機構時刻遵守改革發展意見,自覺接受監督。自2018年8月以來,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提出以下建議: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有符合安全條件的固定場所和穩定的師資隊伍;校外培訓機構應當編制招生簡章,制作招生廣告,報審批機關備案并向社會公布,自覺接受監督;要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的日常監管,完善監管責任制和工作機制,加強督導隊伍建設。二是加強教育交流,奔向合作共贏。各省市之間應當保持教育的密切交流,利用新媒體推進教育產業深入交流與融合,互相學習,虛心請教、接受指導,在合作中推陳出新,共同進步。政府、校企之間的通力合作不僅能有效擴大教育基地規模,更重要的是要搭建一個教育產業融合交流平臺。三是多方式招募生源,打造品牌特色。建議教育機構應當把網上廣告宣傳以及線下活動講座招募學員的方式相結合來招募生源,同時加強自身實力,培養優秀講師,打造合理的運行團隊。
在自媒體時代,互聯網上眾說紛紜,不斷涌現各種不同的聲音,人們不再聽從一個“統一的觀點”,這不僅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不斷重塑、傳播著世界新秩序。新媒體作為數字經濟下孕育的產物,一方面逐步被政府、企業組織體系廣泛應用,提高工作效率,并利用其傳播平臺進一步研發各類用戶所需個性化服務;另一方面帶動了一系列新興產業的發展,但由于仍處在發展前期,企業現狀在摸索中業績呈現“正態”分布,這也有利于促進數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不斷進步。在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環境中,未來的新媒體產業將會更加多元和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