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杏
(甘肅省隴南市第一人民醫院 甘肅隴南 746000)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糖尿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是一種代謝類疾病。患者會出現物質代謝紊亂,導致心臟、腎臟等多組織器官功能損害,甚至會因治療不當等誘因導致糖尿病酮癥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1]。為了探討聯合補液對老年非酮癥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患者的影響,我院開展此項研究,報告如下。
本研究從2018年6月~2020年7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患者中隨機挑選8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研究組有43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齡(62±8.88)歲。
參照組有4 3 例患者,男性1 9 例,女性2 4 例,年齡(66±9.29)歲。診斷標準:符合2017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年齡小于60歲;肝腎功能不全;治療期間依從性較差、放棄治療等[2]。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方面差異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參照組采取單一的靜脈滴液治療,給予0.9%的氯化鈉注射液進行靜脈滴注[3]。患者血納≥150 mmol/L,且滲透壓≥350 mmol/L時,醫護人員給予患者靜脈滴注生理鹽水。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如果患者還處于昏迷狀態,醫護人員就要對患者進行血漿或全血輸注治療;當患者的血漿降低至13.9 mmol/L時,改為輸注5%的葡萄糖加胰島素。輸液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嚴密監測患者的血漿滲透壓及血糖指標,防止輸液過量情況的發生。研究組實施聯合補液治療,在參照組上述操作的基礎上給予胃腸補液,實施胃管插管留置鼻飼官,每小時輸注400~500 mL。在操作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定時監測患者的滲透壓,并做好相應的護理觀察[4]。
在護理過程中,患者一旦確診,醫護人員就要及時給予快速搶救,并做好胃腸道的補液治療,及時改善患者的高滲性狀態;同時,要合理使用胰島素,積極治療患者的原發病,做好并發癥的預防。
本研究采用SPSS 20.0進行統計學分析,血糖、血鉀、血納、血漿滲透壓等生化指標為計量資料,用(χ±s)表示;并發癥發生率為計數單位,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5]。
研究組患者的各項生化指標明顯優于參照組,且P <0.05。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生化指標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且P<0.05。詳細數據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老年非酮癥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患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血糖嚴重超高、高血清滲透壓、嚴重脫水等。對這類患者的治療多采取補液后降低血糖指標的措施。
在本次研究中,對研究組實施聯合補液,而對參照組僅采取單一的靜脈補液。對比發現,研究組患者不論是在生化指標方面,還是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均明顯優于參照組。數據顯示,在靜脈補液的基礎上實施胃腸道補液,可以為患者及時補充細胞內液,及時、有效地解決患者體內缺水的問題。同時,老年非酮癥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患者體內丟失的液體一半來自于白細胞內液。胃腸道補液可以為細胞提供游離水,進一步糾正細胞內脫水現象,所補充液體可以以低滲液的形式存在,改善患者的高滲情況[6]。將靜脈補液與胃腸道補液聯合起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保證患者預后良好。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非酮癥糖尿病高滲性昏迷患者,醫護人員要全面掌握其發病特點,密切關注酮體、血糖等的變化,避免漏診、誤診,一旦確診,應立即給予合理治療,降低其死亡率。聯合補液作為一種良好的治療方案,臨床應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