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琴
【摘要】在目前新課程教育改革當中,傳統的灌輸式復習方法已經不適用于高考,因此為了提高高三二輪復習的質量,采取主題教學方法以有效的整合教學重點內容。本文對主題教學在高三歷史二輪復習課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主題教學? 高三歷史? 二輪復習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1-0174-03
引言
在高中進行新課程改革之后,高三歷史二輪復習課中普遍都會存在“炒現飯”的問題,很多學生對于復習會產生消極的態度,導致了整體的課堂效率比較低下。因為復習課程就是對于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而且進行二輪復習的時候,由于學生都已經經過了一輪復習,所以就會產生疲倦,嚴重的還會產生厭學的情緒。所以高三歷史老師在進行二輪復習的時候,需要采取主題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整體的復習效率。
一、明確主題教學的中心
老師和學生明確考試大綱是明確主題教學的前提,只有清楚了考試要求才能夠朝著這個方向進行學習。高三歷史教師需要參考歷年高考歷史試卷真題,然后進行總結,進而在二輪復習當中著重強調重要的考點。例如在進行《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二輪復習課程當中,在研究了歷年高考考試當中的試題大綱之后,然后結合目前的課程,明確好本次課程當中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中心思想所在,進而圍繞著中心思想進行復習總結工作,在此同時,需要讓所有學生明白其重點思想,然后讓學生認識以及接受,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現歷史學科的魅力所在。
二、精心設置主題教學
在高三歷史二輪復習課中對于每一節課程的復習都需要明確一個主題,從而才能夠為主題教學提供中心點,進而高三歷史老師才能夠有主題的進行授課,落實好各項主題內容。同時教師在整合教學資源的過程當中,需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授課,例如選擇一些當今的時事政治講解近現代世界民主政治建設,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使學生從思考中可以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教師深入地思考教材,隨后在授課的時候,盡量引導學生意識到有問題、疑問以及想要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的思想思維里產生了疑問,就會有學習的動力。在高考歷史試題當中,很多題目都會和史學研究相結合的,同時也就包括了一些比較經典的名著,所以高三歷史教師在進行主題教學的過程當中,對于歷史觀念以及思想也要進行講解,以及關注目前最新的一些歷史研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知識。
例如在復習《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這門課程過程當中,復習需要突出文中的重要中心思想,就是“民主政治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符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種思想和我國古代傳統的思想完全不同,所以在講解的同時還需要對于古代傳統政治建設思想以及西方近現代的民主政治發展進行討論。所以由文中的中心思想引出了很多關聯性的內容,不僅僅拓展了學生的歷史眼界,同時還增強了歷史教學內容的廣度以及深度,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1]。
三、科學引導學生實現主題教學的目標
(一)引領學生掌握知識,領悟主體的中心和靈魂。
對于歷史來說,這是一門平時需要積累的科目,高中歷史和初中歷史還是有區別的,高中歷史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的理解。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把學生當成課堂當中的主體,教師進行輔導,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復習課程開始之前,教師需要確定好本次的主題,進而通過這個主題進行延伸復習,教學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其中的緣由,徹底明白才能夠開始下一個問題的講解,不然長期下去就會越來越不明白,效果也就越來越差。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經常會發生一個問題教師講了很多遍,但是學生還是不明白。其實這就足以說明在復習的過程當中存在很多問題,不然學生也不會在說了很多次之后還是不懂,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會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講完一章也就過了,然而還有很多學生沒有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高三歷史教師在歷史二輪復習課程當中需要把學生當作是課程的主體,從而才能夠發揮出主體的作用,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提高整體學生的學習效率[2]。學生在到了高中以后能不能順利地學習,首先就取決于學生會不會理解地閱讀,在閱讀的時候會不會思考,在思考的時候也能閱讀。因此需要教師正確地引導學生學習,認識正確的學習方式。例如在《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課程復習當中,教師需要提前收集好關于本次課題主題的試題,然后在統計出課本當中對于本次主題相關的內容,進而統一進行主題復習工作,這樣的好處是不僅僅強化了本次主題的學習,同時對于本次主題的所有內容都有涉及,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點。在學習之后,教師組織同學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主題討論,彼此交換想法意見,從而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本次主題的理解,當然討論的主題必須是符合實際情況。通過復習以及小組討論讓學生能夠真正的牢記這些知識。
(二)提高學生發展潛力,達到良好的復習效果。
在目前,由于課程改革,現階段的高考命題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越來越趨向于能力立意,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特別是在歷史高考中已經明確了復習的方向,這就需要老師在二輪復習過程當中加強復習強度,提升學生的歷史知識,從而才能夠在高考當中考出好成績。老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握本次主題的方向,需要對于本次主題的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劃分,從而才能夠正確的引導學生明確好本次主題教學當中的中心知識以及重點內容,通過中心知識點然后來對于高考可能會出現的題目進行分析,選出不同的材料題目,來啟發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從而才能夠提高學生在歷史學科上面的能力[3]。學生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在好好學習以后,隨后從學習中有所收獲有所成就感,并獲得一些成績,好讓這些學習成果和成就感可以讓自己更好地去學習。學生在通過這些成就以后也會自己愿意自主的去復習。例如在進行全球歷史講解的時候,教師提前收集好關于全球歷史的知識以及模擬試題進行講解。本次選擇了《東西方政治制度的差異》《世界文明史》《中國近現代民主思想史》《英國政治制度史》等四篇材料,然后這四篇材料圍繞著本次主題的中心進行講解討論,對于古今中外的政治歷史建設發展過程進行對比,從中整合出有效的教學內容,這樣通過中心點就能夠拓展所有關于這個知識點的知識。同時高三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對于課程進度的把握需要充分的考慮到個體化的差異,因為每個學生的理解程度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講解過程當中,盡可能的詳細講解,讓所有學生都能夠聽得懂,從而才能夠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歷史水平,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掌握歷史知識。
不過在高三歷史二輪復習課程當中,進行主題教學的時候必須要考慮主題的思想是否具有很強的探究價值。因為主題教學方法通過一個主題一個中心思想進而拓展到很廣的知識面,會消耗很多的課堂時間來進行學習講解,所以在設計主題的時候需要考慮到這個主題有沒有價值去研究去探討。另外主題教學所設計導致的問題需要把握好內容,內容必須是要少而精,提取出內容的精華,然后留出一些課堂時間讓學生理解主題的思想內容,對于后面的教學有著很大的幫助[4]。
(三)引導學生熟悉課本,熟悉教材知識點。
對于歷史來說,這是一門平時需要積累的科目,高中歷史和初中歷史還是有區別的,高中歷史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的理解。很多學生依舊認為歷史學習只是死記硬背,枯燥乏味,其實是沒有歷史學科的特點,所以就沒能掌握學習高中歷史的辦法。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采取正確的學習方法,歷史的學習一定會事半功倍。高中的歷史需要的是對課本的熟悉,對課本知識點的清晰,最重要的是在做選擇題的時候能把它和書上某些表述聯系起來,這樣做選擇題是不會很困難的。所以學習歷史是有一定的規律的。高中歷史的選擇題看似和課本上的知識點沒什么關系。但是其實在高考題目,會發現很多題目與課本聯系是非常隱蔽的,單單背是不可以解決問題的。簡單舉兩個例子:布爾什維克的政敵,立憲民主黨領導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國革命長期復雜進程中的一個階段,它不是對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開創的進程的繼續”。“二月革命所開創的進程的繼續”主要是指:
A.徹底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
B.工兵武裝聯盟發揮了重要作用
C.滿足了人民對早日實現和平的愿望
D.蘇維埃推翻資產階級反動政府
這道題目和教材上的知識點是有關系的,其實由課本就可以知道,二月革命并沒有完全鏟除封建制度,只有十月革命才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資產階級革命的定義就是反封建,這就意味著題干里的進程的繼續。像這類題目和課本聯系比較明顯,所以簡單一些。第二個題目是:蘇格拉底在受審時申辯說:“打一個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處叮住你們不放,喚醒你們、說服你們、指責你們……我要讓你們知道,要是殺死像我這樣的人,那么對你們自己造成的損害將會超過對我的殘害。”這段話表明蘇格拉底是_____
A.維護公民生存權利 B.捍衛思想自由原則
C.抗議雅典司法不公 D.反對貴族專權暴政
文化史的題目最難理解,對課本理解程度要求很高,其實做多了選擇題才會發現,歷史只有一個重點,那就是課本上教材上的重點。而且,高考題的材料題答不答得出和學生背不背課本一點關系也沒有,學生只要把最基本的知識點能用自己的話串聯,其他的熟悉就夠了。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三歷史二輪復習課程當中,教師需要針對本次主題來進行講解,明確本次主題之后,通過主題思想來進行課程的外延,從而讓學生更加廣泛地理解其思想意義,同時在思想外延學習的同時,還能夠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愛國情懷等等。
參考文獻:
[1]付秀先.高中歷史主題教學實施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25):58.
[2]王立敏.淺析高中歷史主題教學的策略[J].新校園(閱讀), 2018(2).
[3]李益東.淺議高中歷史主題教學的誤區及實施策略[J]. 高考,2018(27).
[4]徐淑梅.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淺析[J]. 文存閱刊,2018(2X):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