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克真
摘 要:商代作為王朝國家,繼承了新石器時代玉器的發展,商代晚期手工業發展,玉器種類增多,制作工藝更為精湛,玉文化較為繁榮,是王權社會發展的重要表現。婦好墓是商代后期墓葬的典型代表,對其出土玉器進行探析,討論商代后期玉器象征神權與王權的文化內涵,得出商代后期巫術觀念漸淡,玉器的神秘色彩逐漸減弱,王權象征的內涵不斷增強。商代玉器的發展為周王朝借助玉器規范行為舉止的禮玉制度奠定了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關鍵詞:商代;玉文化;婦好墓;玉器
玉,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解釋道:“玉,石之美有五德者。”玉與石有較為密切的聯系,玉器是石頭的一種,但玉器具有比石器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古人把玉與德行聯系在一起,將玉與君子相比較,“君子比德于玉”,佩玉成為君子有德的象征,賦予玉獨特的內涵。《禮記·玉藻》中記載:“古之君子必配玉。”玉器自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形成體系,東北地區的紅山文化、東南地區的良渚文化、西北地區的齊家文化,這三支文化體系都有發達的玉石器。新石器時代玉器作為祭祀禮器是部落首領與巫師的專屬品,而商代玉器不僅象征神權,更是王權的象征,標志著王的至高權威。
1 商代玉器
商代作為王朝國家,繼承了新石器時代玉器發展,出土眾多精美玉器,有較為繁榮的玉文化,是當時王權社會發展的重要表現。商代玉器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依據商代的考古學文化年代對商代玉器進行分期。學界對商文化有不同的分類法,主要有二分法與三分法,目前學界把商代分為早、中、晚三期的三分法影響較大。商代早、中、晚三期都有玉器出土,“早期以二里頭遺址三、四期文化遺存為代表;中期以二里崗遺存為代表;晚期以安陽殷墟遺存為代表”①。商代早期玉器繼承新石器時代玉器的內涵,主要作為神權的象征;商代后期,王權至上,玉器更多為統治階級使用,作為王權的象征;商代后期,在玉器的種類、工藝及數量方面有新的突破,進入玉器發展史的第二個高峰。商代晚期定都殷墟,制玉手工業發達,發現眾多制玉手工業作坊遺址,出土大量玉料。殷墟墓葬中商王武丁的王后婦好墓中出土的玉器最多且精美程度較高。婦好作為商王朝的祭司與將領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婦好墓中出土的玉器代表了商王朝發達的玉文化。
商代玉器分類標準不一。夏鼐先生在《商代玉器的分類、定名和用途》中就殷墟玉器的分類、定名和材質等問題做了探討,將商代玉器分為禮玉、武器和工具、裝飾品三大類。②曲石在《商代文化》中認為,根據用途商代玉器分為禮器、儀仗、工具、裝飾品、藝術品和雜器。③劉森淼在《殷墟玉器的類型學觀察》中將商代玉器分為柄形器、有刃器、管環狀器、錐形器、容器、像生器、其他七類。④《安陽殷墟出土玉器》中認為采用粗略的分類法可能更合適,并分為禮器類、工具日用具類、兵器類、玩賞器和裝飾品、雜器五類。⑤玉器的用途、質地、工藝不一,尚未形成較為明確的分類標準。目前較多學者對婦好墓中玉器的造型與紋飾進行了較多研究,本文在前人相關研究的基礎上,以婦好墓中出土玉器為切入點,著重探討商代玉器的文化內涵。
2 婦好墓出土玉器概述
婦好墓于1976年在安陽殷墟遺址中發現,出土遺物眾多,共出土1928件隨葬品,其中青銅器與玉器比重最大,玉器有700余件,多屬南陽玉,是商代出土玉器數量最多的墓葬,在商代玉器發展中具有典型性。婦好墓作為商代晚期墓葬的代表,出土的玉器十分精美,種類眾多。不同的學者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對婦好墓出土的玉器進行分類,其中包括禮器、儀仗器、工具、裝飾品等。禮器包括琮、璧、圭、璇璣、瑗、璜、玦等;儀仗器包括戈、矛、戚、鉞、大刀;工具包括斧、鑿、錛、鋸、刀、紡輪、鐮等,雕刻精致;裝飾品有頭飾、臂飾。此外還有眾多像生器,包括玉人以及少量動物形玉雕,共197件,既包括鹿、鳥、虎、兔等現實題材動物,也包括龍、鳳、怪鳥等虛幻題材。生活用具包括杵、臼、用于調色的盤、梳、耳勺等實用器。在發現的眾多不同種類的玉器中,像生器占了較大的比例,這在商代其他墓葬中不常見。商代玉器主要作為神權與王權的象征,商代晚期婦好墓出土的精美玉器有象征神權的內涵,更多的是王權的象征。
2.1 神權的象征
商代早期巫術色彩較濃,玉器主要作為神權的象征,這在商代晚期婦好墓中也有體現。玉器作為神權的象征主要體現在用玉器祭祀神靈與進行圖騰崇拜,商人重鬼神,多祭祀。《禮記·祭義》記載:“因物之精,制為之極,明命鬼神,以為黔首則,百眾以畏,萬民以服。”商代重視鬼神,占卜之風盛行,這在出土的玉器中得到體現。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中,有眾多關于用玉器祭祀的記載,甲骨卜辭記載商代用玉器祭祀祖先、河神、山神等。此外,從婦好墓中出土的禮儀玉中可以看出商人用玉器祭祀神靈。婦好墓中出土的用于盛放祭祀食物的禮器玉簋與玉盤和墓中出土的玉瑗、玉璧、玉刀、玉琮等都是祭祀用器,其中共出土玉琮14件,古人認為琮是巫師用來貫通天地的法器,直指陰陽生死。商代將玉琮賦予了新的含義,既是祭祀天地的器物,又是權力與財富的象征。牧野之戰商紂王身披玉衣自焚而死,《逸周書·世俘解》:“商王紂取天智玉琰玉,換身厚以自焚。”商王認為玉器可以保護身體不被焚毀,使靈魂升天。商代奴隸主貴族生前使用玉器,死后用玉器隨葬,認為玉可以保佑墓主人靈魂通往仙界。古人把玉作為溝通神靈、祛除邪魔的載體,將自己的愿望通過玉器的圖案與造型表現出來,婦好墓中出土有眾多動物形象的玉器,既有現實題材,也有虛幻題材,這些動物形象與商代青銅器上裝飾的動物紋樣作用相似,商人認為可以借此與上天溝通,獲得上天的保佑庇護。
石器時代人們就把動物作為部族的圖騰。商人以玄鳥作為自己民族的圖騰,賦予其神權。《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婦好墓中的鳥類形象眾多,共出土玉鳳1件,玉鶴2件,玉鷹2件,鸚鵡21件,此外還有鷹、鴟鸮、鸚鵡、鴿、鸕鶿、鵝等鳥類的形象。婦好墓中眾多鳥形象的玉器制作精美,制作工藝有片雕、圓雕,風格有寫實、寫意,雕琢考究,造型多樣。其他種類的動物形玉器的雕琢遠不及鳥形象的玉器。鳥在商人心中有著神圣地位,賦予其神權。婦好墓中出土的最為典型的鳥類形象為玉鳳,商人將鳳作為神鳥,與龍等同,商代將龍鳳造型進行組合較為多見,婦好墓中出土的龍鳳玉佩是龍鳳組合較早的藝術形態。商代后期,神玉的內涵逐漸減弱,在出土玉器中得到體現。婦好墓中發現眾多裝飾玉器及生活用玉,裝飾用玉的發現表明商代玉器逐步向世俗化轉化,“婦好墓755件玉器中,禮器229件,占總數的30.33%,屬于工具、生活、裝飾等共536件,占總數近70%”①,其中神秘主義的玉器較少,而用于生活裝飾的玉器較多。在裝飾用玉中玉柄形飾是商代常見的裝飾玉,在婦好墓中發現多達33件。梳子,耳勺等生活用玉也有較多發現,這表明商代后期玉器的神秘性已變淡,玉的內涵從新石器時代的神玉向王玉轉化。
2.2 王權的象征
商代玉器也是王權的象征,主要表現在王權至上與等級制度。商代統治階級兼任祭司,王的權力更加突出,所用的玉在商代成了王權的象征。武丁時期,王權取代巫權,玉器的神秘感漸失而成為王權的象征。在發現的商代玉器中,以新疆的和田玉為主,商王為獲得玉器原料,向各地征討玉器,曾對新疆地區發動戰爭,可以看出商代崇玉的特點。發現隨葬玉器的商代墓葬,墓主人都是王室貴族成員,而平民墓中幾乎未有玉器出土,玉器在商代也是等級的象征,在婦好墓中有明顯的體現。婦好墓中像生器物眾多且雕刻技藝較高,像生器中不同形象的玉人反映出商王朝森嚴的等級制度。婦好墓中出土有圓雕跽坐人形玉佩,裝飾華麗,根據服飾裝扮可以看出是當時奴隸主貴族的衣著打扮。玉人衣著華麗,身穿交領長衣,衣長過膝,衣袖皆有紋飾,裝飾滿云紋,在腰左側插有一件寬柄器。根據玉人衣著華麗氣質高貴,可以看出奴隸主貴族的形象。墓中還發現等級較低的人形玉佩,“一件跪坐的玉人,頭頂扎著小辮,著衣,赤腳,與女奴的形象較為相似”②。墓葬中的隨葬品是墓主人現實生活的反映,從這兩件玉人的裝飾與形象中可以看出商代不同等級之間的差異。此外,從婦好墓本身的隨葬品中也可以看出奴隸主貴族較高的地位。以玉器為例,婦好墓中出土眾多工具玉,如刻刀、紡輪、勺等,但這些工具并沒有使用的痕跡,這些并不是實用器,僅為陳列品,從中可以看出婦好奢華的生活,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
從雕刻技法來看,商代制玉工藝較高,考古學家陳志達先生對婦好墓中的玉器進行研究后歸納出婦好墓中的玉器“使用了陰線刻、陽線刻、鏤空、鉆孔浮雕、圓雕、俏色、拋光等技法,也已經開始使用鉈子之類的工具”①。婦好墓中玉器的雕琢工藝較高,包括圓雕和片狀浮雕。在玉器的早期階段,片狀浮雕較多,婦好墓發現的玉器中片浮雕器物眾多,包括璧、環、玦等裝飾器物。玉人等動物形玉器采用圓雕技法,圓雕器物代表了商代晚期玉雕的發達工藝,商代墓葬中圓雕器物發現數量較少。“婦好作為商王武丁的‘諸婦之一,所陪葬的圓雕作品不過39件,占全部玉器總數的5%,而這已經是商代墓葬中一次性隨葬圓雕作品數量最多的一例了。”②在商王與奴隸主貴族墓中發現玉器眾多且制作精美,而在低等級墓葬中用玉器隨葬幾乎不見,可以看出玉器是上層貴族的享用品,等級較低的平民不得使用玉器,這反映出商代玉器標志著不同的等級。
3 承前啟后
商王朝邁入文明國家,在玉器制造上繼承了新石器時代玉器的造型,又與商代周邊地區玉文化相交融,為后世玉器發展奠定了基礎,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在雕刻技術與造型方面承接了新石器時代,商代玉器吸收了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的玉雕藝術。商玉的勾云紋與紅山文化出土的勾云形玉佩較為相似。出土的玉鉤形器,一端平直有小孔,另一端呈弧形的鉤狀,中部有一道淺槽,此造型與紅山文化的玉器無二異。紅山文化出土的玉龍、玉豬龍呈鉤形,婦好墓中出土龍形玉玦5件,造型與紅山文化的獸玦相似,均首尾相對,尖尾內卷。商代玉器與良渚文化中的玉器造型、紋飾相似度也較高,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玉琮、玉璧在商代墓葬中也出土眾多,商代玉器裝飾的獸面紋也是對良渚文化的間接繼承,良渚文化中的動物形玉雕,鳥、魚、龜、蟬等形象在婦好墓中都有發現。商代玉器與石家河文化、龍山文化也有緊密聯系。
商代形成的發達玉文化為后世奠定了基礎,西周的玉器借鑒了商代玉器的發展。西周早期玉器器型簡單,紋飾清晰,與殷墟出土的簡化形玉器相似;洛陽東郊西周早期墓出土的玉立人,大頭細身,臣字眼,幾乎完全沿襲了商后期玉人的形式;“陜西西安客省莊遺址中出土的牛形調色器,形象與婦好墓玉牛相極似”③。新石器時代玉器用于祭祀,早商時期玉器還掌握在巫師手中保有祭祀的作用,晚商玉器作用發生了改變,鬼神色彩淡薄而成為王權的標志。武丁時期開始,商王取代祭司進行祭祀活動,王權取代了巫權。西周時期,鬼神觀念徹底被現實世界代替,用玉規范貴族行為,玉器成為禮的標志。大量大型的組佩是為服務于禮制專門制作的。商代在玉器發展史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商代玉器基本處于原始社會末期玉器被神化到兩周玉器人格化的過渡期間”④。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婦好墓中發現的玉器體現了商代的玉文化,商代玉器是神權與王權的象征。商代晚期,玉器的神秘主義逐漸減弱而禮制功能不斷增強,商代玉器成為維護等級制度的載體。商代早期用玉制度體現了鬼神觀念,反映了人們祈求神靈得到庇佑,這時的玉器是神權的象征;商代后期,王權取代巫權,商王作為最高統治者,玉器成為統治階級維護社會等級制度的載體,成為王權的象征。商王朝兼收并蓄,在玉器的造型與工藝上借鑒了新石器時代玉器的發展特點,將石器時代的神玉過渡到商王朝的王玉,并為西周王朝的禮玉制度奠定了基礎,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