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東道國金融發展影響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產業轉移的實證檢驗

2021-04-25 22:51:18劉莉君劉雪婧劉友金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21年6期
關鍵詞:一帶一路

劉莉君 劉雪婧 劉友金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8BLJ114)

作者簡介:劉莉君(1977—),女,湖南茶陵人,博士,湖南科技大學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產業轉移、區域經濟發展、宏觀金融理論與政策。

摘 要:在剖析金融發展規模、深度、效率影響產業轉移的作用機理之后,通過構建面板門檻模型,實證檢驗了東道國金融發展對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產業轉移的非線性影響。結果表明:東道國金融發展水平對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產業轉移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不同水平下的促進效應不同,具有非線性特征,當東道國金融發展水平高于4.6281時,其對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產業轉移的促進作用顯著增強;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轉移主要以發展中國家為東道國,而且較好的城鎮化水平、完善的東道國制度、豐富的自然資源均對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轉移具有吸引和促進作用。鑒于此,應拓寬金融合作途徑、完善金融設施建設、防范境外投融資風險以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產業轉移共生發展。

關鍵詞:金融發展;產業轉移;“一帶一路”;面板門檻模型

中圖分類號:F831;F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217(2021)06-0019-08

一、引 言

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已與17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206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①,“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2020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實現較快增長,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77.9億美元,同比增長18.3%,占同期總額的16.2%,較上年提升2.6個百分點②,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老撾、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為主要流向的國家和地區,投資行業以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為主。除了直接投資,中國與沿線國家在對外承包工程方面也合作密切。2020年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1414.6億美元,完成營業額911.2億美元,分別占同期總額的55.4%和58.4%②,涵蓋了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等多個產業領域。隨著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國際合作從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深化到產業轉移與合作,資金融通已日趨常態化,但是與其他“四通”相比,“資金融通”發展相對滯后。尤其是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離不開金融支持,而且,不僅僅需要母國金融支持,更需要東道國金融發展,東道國金融發展越來越成為影響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產業轉移與合作的重要因素。擴大金融發展規模、優化金融發展結構、提升金融發展效率可以有效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產業轉移與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關于產業轉移的研究,早期國外學者主要從要素稟賦、比較優勢、資本積累、勞動者技能和技術溢出等不同角度展開,形成了雁行發展理論[1]、邊際產業轉移理論[2]、產品生命周期理論[3]、國際生產折衷理論[4]等產業轉移經典理論,主要觀點有: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的喪失導致國際產業轉移;發展中國家勞動力豐富程度、關稅、運輸成本等要素稟賦差異是承接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跨國公司直接投資是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方式,并偏好向規模經濟程度高的國家或地區投資。近年來,國內學者也高度關注產業轉移問題研究,產業轉移對產業整合升級的促進作用能夠同時改善轉移國和承接國的產業結構[5],產業轉移與產業結構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雙向關系[6]。部分學者從價值鏈的角度研究產業轉移,產業空間通過價值鏈的分拆可實現知識及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分離,利用外包、外商直接投資等方式可將品牌經營和加工制造進行分離[7]。在生產達到標準化的基礎上催生了產品內分工,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由此形成并通過價值鏈在不同國家的重組來實現[8]。中國在承接價值鏈模式的產業轉移時,要充分考慮中國實際發展情況,要充分重視國內市場發展,推動中國技術實現當地化,同時,要推動中國東部地區著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從而促進國內產業鏈發展[9]。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由于沿線國家在自然資源、勞動力工資、市場規模方面相對中國具有比較優勢,而中國則在技術水平、產業結構相對具有比較優勢,因此,中國與沿線各國的共建合作有利于推動中國企業向外進行產業轉移,中國也能夠更有效地承接全球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轉移,提升中國產業競爭力和全球價值鏈地位。學者們從產業共生視角[10,11]、區位選擇視角[12]、全球價值鏈視角等[13,14]多個角度研究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產業轉移,對于產業轉移轉出國而言,東道國政治環境是否穩定、地理距離是否合適等也是在選擇承接國或地區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15]。

關于金融發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Goldsmith指出金融機構通過提供金融工具、創新金融產品吸收社會閑置資金,從而為市場上有融資需求的主體提供資金支持[16]。他所提出的金融相關比率廣泛地被學者們所應用。McKinnon和Shaw提出金融深化理論,指出政府不應該對市場進行太多、太過強制性的管制,應當讓市場供求去決定利率而不是由政府來決定[17,18]。金融可以通過其貨幣供給功能和金融體系相關配套功能來對市場資源進行配置,從而對經濟發展發揮引導作用。在現代市場經濟的投資活動中,若政府實行金融抑制政策,會導致儲蓄擴張和結構優化的減慢,金融體系無法正常發揮其資金配置功能,間接抑制了投資和經濟增長 [19]。國內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在多數情況下,一國或一個地區金融發展的經濟增長作用是正向的 [20];也有學者研究發現,部分國家或地區由于存在金融結構調整不及時、地方政府債務負擔重、經濟欠發達、金融環境滯后、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不適當等問題,導致一國或一個地區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變弱或者直接轉變為抑制作用 [21,22]。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學者們開始關注沿線國家金融發展對中國OFDI的影響。中國“走出去”企業的境外發展離不開東道國的金融支持,同時,沿線各國也表現出強烈的金融需求,如融資、保險服務、風險防控等需求,金融體系要對沿線各國的金融需求給予全面支持[23]。另外,有研究還考慮了影響東道國金融發展的其他因素,例如制度因素 [24]、技術溢出 [25]、通信設施[26]、投資便利化[27]等等。

關于金融發展與產業轉移的關系,早在工業革命時期,就有學者從理論層面闡釋金融發展對于推動工業革命的重要作用。研究認為,較為發達的金融體系更加能夠吸引資本流入,為東道國引入具有創新活力的跨國企業,一方面,能夠推動東道國企業發展;另一方面,通過為產業轉移提供金融服務從而促進東道國實現經濟增長 [28]。金融可以通過優化區域生態環境、健全融資體系、健全信貸管理機制等措施更好地支持產業轉移,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金融借助于國家制定的產業政策和宏觀政策來調節金融資源的產業流向,通過資金形成機制、信用催化機制等進行資金配置[29]。一個發展良好的金融市場要通過降低交易成本來確保對市場中的金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同時,一國良好和健全的金融體系更能挑選出優質、具有創新活力的跨國企業,使本國企業受益 [30]。東道國金融發展是影響其有效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因素,對于在承接過程中所面臨的金融約束要通過構建有效的金融體系和制定相對應的金融政策來解決。母國和東道國的金融發展水平差異和產能合作方式均會對國際產能合作績效產生不同影響。基于此,在國際產能合作中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以比較優勢為依據確定合作方式和需求,同時加強金融合作,實現產能合作的共贏[31]。

很顯然,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梳理可以發現,現有文獻中針對產業轉移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針對金融發展的研究成果也較為豐富,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然而,已有研究主要是針對金融發展影響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而展開,關于金融發展影響產業轉移的研究尚不豐富,尤其是對金融發展影響產業轉移的機理闡述較為零散和簡單,不夠系統和深入,并且現有研究對象主要為中國金融發展情況及其對區際產業轉移的影響,基于“一帶一路”研究東道國金融發展影響中國與沿線國家間產業轉移的文獻相對較少。為此,本文將深入探討金融發展規模、深度、效率影響產業轉移的作用機理,并通過構建面板門檻模型實證檢驗東道國金融發展對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產業轉移的非線性影響,試圖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參考性的政策建議。

二、金融發展影響產業轉移的機理分析

(一)金融發展規模影響產業轉移的作用機理

金融發展規模主要通過資金形成機制和信息反映機制影響產業轉移(見圖1)。其一,資金形成機制主要表現為隨著金融發展規模的擴大,各種金融工具更為豐富,針對產業轉移過程中面臨的資金缺口問題,金融機構通過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進行資金增量調節,提供資金支持。在產業轉移過程中,通常需要建設廠房、購買設備和引進技術等,項目投資期限往往較長,而且原有技術與新引進技術的差異也使得承接國或承接地需進行研發投入,因此,從最初的資金投入到后續的收益獲取過程中,產業轉移的實際資金需求是比較大的,東道國金融市場發展規模的擴大可以為轉移企業提供更多便利的融資渠道。其二,信息反映機制主要是針對產業轉移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銀行體系的信息優勢和證券體系的披露機制,為轉移企業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從而降低產業轉移風險。尤其是,跨國投資企業對東道國產業發展前景、市場發展環境、各類政策法規等往往處于信息劣勢地位,國際產業轉移的境外安全風險不容忽視。金融市場的公開信息與及時披露可以向轉移企業提供經營、財務、行業動態等全面的信息服務,從而減少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產業轉移風險。

(二)金融發展深度影響產業轉移的作用機理

金融發展深度主要通過資金導向機制和宏觀調節機制影響產業轉移(見圖2)。其一,資金導向機制主要是充分發揮金融市場的資金導向功能,引導金融資源合理配置,進而引導產業轉移方向。理想的產業轉移方向應當是有利于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通過金融資源合理配置,引導資本從生產效率較低的產業流向生產效率較高的產業。而且提高金融發展深度能夠有效發揮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金融資源配置實質上體現了金融資本在各轉移產業之間進行流動、分配和重新組合。金融市場通過調節各產業發展的金融資源,著力保障轉移企業落地并健康運行。其二,宏觀調節機制主要是各國政府從政策層面對產業轉移中的金融支持進行宏觀調節,主要表現為銀行信貸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合適的金融政策來支持產業發展,如通過政策傾斜、信貸配給等政策對銀行信貸投向進行適當干預。

(三)金融發展效率影響產業轉移的作用機理

金融發展效率主要通過成本降低機制和效率促進機制影響產業轉移(見圖3)。其一,成本降低機制主要是充分發揮金融市場信用催化作用,通過形成金融機構間互相競爭、功能互補的格局,推動各類金融產品創新,從而在既定的風險水平下尋找到成本最低的融資方式。金融發展效率的提高加速金融體系發揮信用創造的功能,促進金融資源和信貸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加速產業資本的形成。其二,效率促進機制主要表現為:一方面,通過提高儲蓄轉化為投資的能力來加快資金的流轉速度;另一方面,通過利用各類科技手段創新傳統金融行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提升金融發展效率并有效降低運營成本。金融發展效率的提高能夠帶動轉移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從而獲取更高的經營利潤,進而提升產業轉移的效率。

三、東道國金融發展影響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產業轉移的門檻效應檢驗

(一)模型構建

借鑒Hansen(1999)建立的非線性面板門檻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建立如下面板門檻回歸模型:

(二)變量選擇

1.被解釋變量:對外直接投資(ofdi)。國際產業轉移主要通過直接投資的方式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可以為承接國帶來產業發展所需的技術、資本等要素。通過文獻梳理發現,在研究中國向外產業轉移時,多數學者選取對外直接投資(ofdi)數據來衡量。同時,為了避免流量數據受到國際形勢、投資協議等變化而產生波動進而帶來分析結果的不穩定,參考通常做法,選取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ofdi存量來作為衡量產業轉移的被解釋變量指標。

2.解釋變量:金融發展指數(fd),同時也為門檻變量,共由四個方面構成,即金融發展規模、金融發展深度、金融發展效率,以及金融穩定性。其中,金融發展規模選取金融部門提供的信貸總額來衡量,金融發展深度選取國內私人信貸占GDP的比重來衡量,金融發展效率選取銀行凈息差來衡量,金融穩定性選取銀行系統的Z指數來衡量。

3. 控制變量:(1)經濟發展水平(g),選取GDP增長率來衡量。一國經濟發展具有較高水平表明其經濟實力較強,市場規模較大,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面臨的風險較小。(2)制度質量(ins),選取世界銀行WGI數據庫中包含的六項指標的加權平均數來衡量,反映一國制度環境。(3)城鎮化水平(url),選取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表示,較高的城鎮化水平有助于產業和資源的集聚。(4)資源稟賦(na),選取礦石金屬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來表示,豐富的自然資源有助于吸引產業轉移。(5)吸引外資能力(inv),選取沿線各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額與各國GDP之比來衡量,一國吸引外資的能力越強,承接的轉移產業越多。

(三)數據來源

對外直接投資(ofdi)的數據來源于《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金融發展規模和金融發展深度的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WDI數據庫,金融發展效率和金融穩定性指標的數據均來源于世界銀行GFDD數據庫,控制變量中制度質量(ins)的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WGI數據庫,其余控制變量數據均來源于世界銀行WDI數據庫。針對指標中個別年份數據的缺失,采用移動平均法進行補充。

(四)實證分析

1.描述性統計。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主要選取沿線47個國家2005-2018年的統計數據,包括:東南亞區域的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等10個國家;南亞區域的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等6個國家;中亞區域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3個國家;西亞北非區域的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阿曼等11個國家;中東歐區域的波蘭、羅馬尼亞、捷克等9個國家;獨聯體的烏克蘭、白俄羅斯等7個國家以及東亞的蒙古。

從表1可以看出,中國對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ln ofdi)最小值為 2.8332,最大值為15.4268,說明中國向沿線國家產業轉移的情況具有很大差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發展指數(ln fd)最小值為-0.8210,最大值為5.2648,也可以看出各東道國金融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2.相關性檢驗。為避免各指標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在進行面板回歸之前先進行相關性檢驗,計算各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見表2)。從相關性檢驗的結果可知,制度質量(ins)與金融發展指數(ln fd)之間的相關性系數為0.5845,與城鎮化水平(url)之間的相關性系數為0.5870,其余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系數的絕對值均低于0.50;且經過計算,各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VIF)均在10以下,表明模型選取的變量幾乎不存在共線性問題。

3.門檻效應檢驗。

由于各國金融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不同的金融發展程度對于產業轉移可能具有不同的影響,可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促進或抑制。因此,選擇東道國金融發展指數作為解釋變量,同時也作為門檻變量,首先檢驗是否存在門檻,結果如表3所示。

單一門檻檢驗的F值為39.73,通過采用Bootstrap法反復抽樣300次模擬得到P值為0.0433,在5%的水平下顯著,其余門檻值并不顯著,因此存在一個門檻值,東道國金融發展對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產業轉移存在單一門檻效應。門檻估計值結果如表4所示。

門檻檢驗結果表明,東道國金融發展對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產業轉移存在門檻值為4.6281的門檻效應,說明兩者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同時,借助似然比(LR)圖能更加清晰地看出門檻值和置信區間的估計過程,如圖4所示。

4.回歸結果分析。通過逐步添加控制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其結果如表5所示。從模型(5)可知,東道國金融發展水平對中國與其之間的產業轉移具有顯著的非線性關系。東道國金融發展對產業轉移表現為促進作用,但在不同水平下促進效果有所不同,當金融發展水平低于4.6281時,對產業轉移的作用系數為0.7359,在1%的水平上顯著,對產業轉移的促進作用相對較小;當金融發展水平高于4.6281時,對產業轉移的作用系數為1.0380,在1%的水平上顯著,對產業轉移的促進作用有所強化,即金融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對產業轉移具有更大的促進作用。究其原因,隨著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與金融發展規模的擴大,使得市場上的可用資金增加,可以填補產業轉移中面臨的資金缺口;金融發展深度的提高能夠推動金融市場更好地發揮其資源配置功能,轉移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金融發展效率的提高減少了轉移企業的融資成本;金融穩定性的增加可以為產業轉移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從控制變量的結果來看:(1)城鎮化水平指標系數顯著為正,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表明東道國具有較為完善的配套設施,能夠形成承接產業轉移的產業發展基礎和產業升級空間;同時,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城鎮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從而滿足居民更高需求的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更高的比重,能夠推動相關產業的轉移與承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2)東道國制度質量指標系數顯著為正,表明中國企業在進行產業轉移時更加偏好制度質量高的國家或地區。制度質量高代表著政府效率高、治理能力強、政治經濟穩定、法治程度完善、貪污腐敗較少,有利于減少跨國產業轉移中所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為企業的承接和運營提供穩定的外部條件。(3)GDP增長率指標系數顯著為負,說明中國向沿線國家的產業轉移以發展中國家為主。雖然存在向發展程度較中國低的國家和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轉移兩個轉移方向,但主要還是以第一個方向為主,即傾向于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轉移部分產業,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還不完善,有利于中國與其產業合作。以中亞地區為例,中亞五國的輕工業、制造業較為落后,中國可將金屬制品產業、材料加工業、棉紡織業等產業向中亞五國進行轉移,同時提供技術幫助,推動產業合作,優化產業結構。(4)資源稟賦指標系數顯著為正,表明東道國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吸引中國企業向外產業轉移的動力之一。例如石油、天燃氣儲量方面,“一帶一路”沿線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中東國家石油儲備資源豐富,且全球近70%的天燃氣資源分布在沿線區域,這樣豐富的自然資源有利于吸引中國向沿線區域產業轉移。

5.穩健性檢驗。為確保回歸結果的可靠性,通過建立包含虛擬變量的面板模型進行穩健性檢驗,模型如下:

其中:dum為虛擬變量,取值為0或1,當一國的金融發展指數大于門檻值4.6281時,dum取1;小于門檻值4.6281時,dum取0。交互項ln fd×dum的系數符號可以反映門檻效應的方向。根據上述回歸結果,若交互項ln fd×dum的系數顯著為正,則上述面板門檻模型的結論成立,即當金融發展指數大于門檻值4.6281時,能夠促進產業轉移的進行。若交互項ln fd×dum的系數不顯著或顯著為負,則上述面板門檻模型的結論不成立。通過Hausman檢驗,選擇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具體結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交互項ln fd×dum系數為正,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表明東道國金融發展和中國與沿線國家間產業轉移具有顯著的非線性關系,金融發展水平高的國家或地區對產業轉移的促進作用更大。而且,逐步控制變量時,交互項的系數始終顯著為正,表明金融發展對產業轉移的非線性效應比較穩定,所構建的面板門檻模型具有穩健性。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以上研究表明:東道國金融發展水平對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產業轉移具有顯著促進作用,但在不同水平下促進效果不同,具有非線性特征;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的產業轉移主要以發展中國家為主;東道國較好的城鎮化水平、完善的制度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均對中國向“一帶一路”國家產業轉移具有吸引和促進作用。

基于上述結論,為致力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產業轉移,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第一,拓寬金融合作途徑,助推沿線國家金融發展。充分利用現有的金融合作平臺,拓寬沿線各國金融合作途徑,推動沿線國家金融市場深度發展。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加大與各個國家及世界銀行、世貿組織等國際性機構之間的合作力度,通過絲路基金、亞投行等向沿線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以人民幣國際化為契機,推動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國家率先國際化,推動金融資源在沿線國家間形成閉合回路,助力沿線國家合理配置金融資源與完善金融市場體系;聚焦并推動金融發展水平較高的沿線國家為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產業轉移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第二,完善金融基礎設施,賦能產業轉移與合作。加快與沿線國家間交易平臺、支付體系、結算系統等金融硬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金融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國家或地區有效發揮其輻射范圍和影響力,從而提升整體金融服務能力與水平;積極推動中國自身以及東道國完善金融法律法規、社會信用環境、會計制度、信息披露原則等制度安排,為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產業轉移提供有效金融服務。第三,持續深化政策溝通,防范境外投融資風險。科學評估中國向沿線國家產業轉移的境外投融資風險,建立并完善風險評價預警體系;加強與沿線國家在金融投資、產能合作和人文交流等領域的政策溝通與協調,深化中國與沿線各伙伴國之間的政治交往和務實合作,促進產業轉移進程走深走實;加強與沿線國家建立稅務合作機制,依托自貿區建設,降低關稅和各種制度性交易成本對產業轉移進程中中間品進出口貿易所造成的影響,提高產業轉移的效率;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的作用和影響,形成覆蓋面更廣的商事調節服務,防范與化解中國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境外投融資風險。

注釋:

① 數據信息來源于《經濟日報》報道《陳文玲:深化中柬“一帶一路”合作》,詳細出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246094299061108&wfr=spider&for=pc。

② 數據信息來源于中國一帶一路網《2020年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77.9億美元》,詳細出自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162412.htm。

參考文獻:

[1] Akamatsu K. A historical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1962(1):3-25.

[2] Kojima K. Reorganization of North-South trade:Japan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for the 1970s [J]. Hitotsubeshi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3, 13 (2):1-28.

[3] Vernon 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66 (2):190-207.

[4] Dunning J H. 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sible extension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88, 19(1):1-31.

[5] 王先慶.跨世紀整合:粵港產業升級與產業轉移[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1997(2):31-36.

[6] 戴宏偉,王云平.產業轉移與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分析[J].當代財經,2008(2):93-98.

[7] 胡俊文.國際產業轉移的理論依據及變化趨勢——對國際產業轉移過程中比較優勢動態變化規律的探討[J].國際經貿探索,2004(3):15-19.

[8] 劉友金,胡黎明.產品內分工、價值鏈重組與產業轉移——兼論產業轉移過程中的大國戰略[J].中國軟科學,2011(3):149-159.

[9] 張少軍,劉志彪.全球價值鏈模式的產業轉移——動力、影響與對中國產業升級和區域協調發展的啟示[J].中國工業經濟,2009(11):5-15.

[10]張倩肖,李佳霖.新時期優化產業轉移演化路徑與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基于共建“一帶一路”背景下產業共生視角的分析[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1(1):124-136.

[11]劉友金,尹延釗,曾小明.中國向“一帶一路”國家產業轉移的互惠共生效應——基于雙邊價值鏈升級視角的研究[J].經濟地理,2020(10):136-146.

[12]王鑫靜,程鈺,王建事,等.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轉移的區位選擇[J].經濟地理,2019(8):95-105.

[13]彭薇,熊科.全球價值鏈嵌入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轉移研究——基于世界投入產出模型的測度[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8(3):38-48.

[14]陳健,龔曉鶯.中國產業主導的“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構建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8(1):43-49.

[15]趙宏圖.從國際產業轉移視角看“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性與國際性[J].現代國際關系,2019(3):38-45,64.

[16]Goldsmith R W.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

[17]McKinnon R.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Washington: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73.

[18]Shaw E S. 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19]白江.金融抑制、金融法治和經濟增長[J].學術月刊,2014(7):69-78.

[20]邵宜航,劉仕保,張朝陽.創新差異下的金融發展模式與經濟增長:理論與實證[J].管理世界,2015(11):29-39.

[21]趙志華,賀光明,楊海平.內蒙古地區金融效率及其對經濟增長支持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5(6):145-153.

[22]王金波.金融發展、技術創新與地區經濟增長——基于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8(1):57-64.

[23]王敏,柴青山,王勇,等.“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與國際金融支持戰略構想[J].國際貿易,2015(4):35-44.

[24]文淑惠,胡瓊,程先楠.“一帶一路”國家金融發展、制度環境與中國OFDI[J].華東經濟管理,2019(5):57-67.

[25]雷紅.中國OFDI逆向技術溢出、金融發展與全要素生產率[J].現代經濟探討,2019(8):75-84.

[26]方齊云,張思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通信設施、金融發展與我國對外投資[J].武漢金融,2020(4):37-45.

[27]左思明,朱明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便利化測評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9(2):54-60.

[28]Hali J E, Ross L, Luca R, et al.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tegr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 J ]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02(6):749-776.

[29]張旭,伍海華.論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金融因素——機制、模式與政策選擇[J].當代財經,2002(1):52-56.

[30]張寧寧,張宏.“一帶一路”東道國制度環境與中國企業對外直接績效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20(12):73-87.

[31]史恩義,張瀚文,閆曉光.金融發展差異與國際產能合作績效:機制、效用與條件[J].國際金融研究,2020(9):56-66.

(責任編輯:寧曉青)

猜你喜歡
一帶一路
印媒:“一帶一路”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環球時報(2014-12-10)2014-12-10 08:51: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啊嗯不日本网站| 在线亚洲天堂| 亚洲最新在线|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啪啪网|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丝袜| 九一九色国产| 香蕉精品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色综合五月|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国产91在线|日本| 免费无码网站|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91| 日韩专区欧美|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99在线|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熟女日韩精品2区| 四虎影院国产|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 九一九色国产|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婷婷六月|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91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婷婷午夜天|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精品三级在线|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不卡| 成人在线亚洲|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