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李兆基中學 錢羽殷 張文淇
對于水產養殖者來說,餌料的投喂是養殖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所以在營養學研究中,對蛋白質需求量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蛋白質含量過高或過低,都會對魚體生長造成不良影響。那么,飼料中不同蛋白質配方對幼魚生長和飼料利用的影響究竟如何?我們對此進行了探究。
大口黑鱸魚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因此,本地水產養殖戶進行了引種養殖。引種商家告訴我們,他們當前均使用廣普進口魚粉飼料進行育苗養殖,但幼魚成長速率偏低,死亡率偏高。
經上網查詢,我們發現大口黑鱸魚對飼料蛋白質要求較高,需提供小魚、小蝦等鮮活餌料,但在幼魚池內養殖期,鮮活餌料易造成水體污染,增加養殖成本。目前,雖有資料表明可通過馴化攝食人工配合飼料,市場卻無有針對性的特殊魚種專用飼料,為此我們進行了實驗探討。
以大口黑鱸幼魚為研究對象,比較兩種蛋白質配方的飼料對不同階段的大口黑鱸幼魚生長和飼料利用的影響,選出營養價值更高的飼料配方,為飼料廠商提供借鑒,從而生產更具經濟效益的產品。
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根據大口黑鱸魚生長的營養需求,以進口魚粉、雞肉粉、雞骨架粉、豆粕、魚油、黏合劑、預混料等營養物質為原料,其配方量參考國內魚粉配方和大口黑鱸魚的食性,制成不同蛋白質配方的兩種飼料,粗蛋白水平分別為50.2%和46.3%,將其分別命名為A料和B料,飼料配方詳情見表1,飼料營養成分詳情見表2(注:預混料的主要成分為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以及增加大口黑鱸魚免疫力的添加劑)。

表1 飼料配方

表2 飼料營養成分及檢測方法
經指導老師聯系,我們借用了商家的養殖場地,其養殖池設在覆蓋薄膜的大棚室內,為帆布池,規格為直徑4米、深1米,使用經沉淀、過濾的西江河水作為養殖用水,用羅茨風機增氧。我們將選用的養殖池分別命名為1#池、2#池、6#池、7#池。
生活環境基本相同的淡水池塘養殖的大口黑鱸2月齡幼魚(見圖2)和3月齡幼魚(見圖3),其體格健壯,同月齡的幼魚體格基本一致。

圖1 養殖池

圖2 2月齡幼魚

圖3 3月齡幼魚
幼魚的月齡是按實驗設計設定的,幼魚的指標和各池的投魚密度是在養殖人員的指導下確定的。
實驗魚入池前經一周馴養。1#池和6#池投放的大口黑鱸幼魚月齡約為2個 月,尾 重12.9±0.3g。1#池總重25 715g,魚尾數為2036尾。6#池總重25 728g,尾數為1964尾。2#池和7#池投放的大口黑鱸幼魚月齡約為3個月,尾重32.00±1.2g。2#池總重22 476g,計算出尾數為725尾。7#總重22 443g,計算出尾數為676尾。首次幼魚投放記錄詳見表3。

表3 首次投放記錄
實驗開始后,在養殖人員的指導下每天投餌1~2次,投餌量根據實驗魚的食用情況先多后少投喂,實驗魚不再進食則視為吃飽,盡量保證不過量,每天記錄投餌量。實驗期保持水溫為31~36℃,溶氧為2.0~4.0ppm。
分別記錄初始和結束時魚的總重、均重、尾數以及實驗過程每天的攝食量、死亡數量等數據,并分別計算出生長率、死亡率和飼料系數。計算公式如下:生長率=魚體增質量(g)/初始質量(g)×100%,死亡率=死亡數(尾)/初始總數(尾)×100%,飼料系數=飼料投喂量(g)/魚體增質量(g)。
從2020年7月6日 投 魚 到2020年7月24日期間,1#池的生長率為33.78%,6#池為26.17%,說明對于2月齡的大口黑鱸幼魚,A飼料對其生長的促進作用明顯優于B飼料。
2#池 的 生 長 率 為31.82%,7池 為24.75%,說明對于3月齡的大口黑鱸幼魚,A飼料對其生長的促進作用也明顯優于B飼料。即無論是對于2月齡還是3月齡幼魚,A飼料促進生長的效果均優于B飼料。

表4 不同蛋白質配方飼料對大口黑鱸魚生長率的影響結果
投喂A飼料的1#池、2#池的死亡率分別為15.32%、14.48%,投喂B飼料的6#池、7#池死亡率分別為1.99%、1.48%。這說明,無論是2月齡幼魚還是3月齡幼魚,A飼料都比B飼料更易對其造成死亡。

表5 不同蛋白質配方飼料對大口黑鱸魚死亡率的影響結果
飼料系數是指養殖對象增加一個單位質量所消耗的飼料質量。1#池的飼料系數低于6#池,說明對于2月齡幼魚而言,A飼料轉化為魚自重的能力更強。2#池的飼料系數顯著低于7#池,說明對于3月齡幼魚而言,A飼料轉化為魚自重的能力也更強。

表6 不同蛋白質配方飼料的飼料系數
相較于B飼料,A飼料中含有較豐富的動物蛋白成分及較高的賴氨酸成分,能更好地促進2月齡和3月齡大口黑鱸幼魚的生長。但同時我們也發現,A飼料帶來的幼魚死亡率也明顯高于B飼料。初步預測其原因是,飼料營養更豐富會造成魚的吸收負荷大,從而影響魚的健康。影響死亡率的因素較多,未來還需進行其他實驗驗證。另外,A飼料的飼料系數低于B飼料,表明A飼料更易被幼魚吸收。據調查,A飼料的成本為10元/千克,B飼料為9元/千克,2月齡幼魚1元/尾,3月齡幼魚2元/尾,成體魚35元/千克。
從經濟效益來看,扣除飼料成本和死亡幼魚成本,A飼料能更快地增加魚的體重,一方面使成魚的上市日期提前,獲得更長的議價時間,更有可能賣出高價;另一方面也加快了魚塘的循環利用率,降低了單位時間內魚塘的租金,年經濟回報率更高。
然而,用高動物蛋白飼料飼養獲得的成魚,其魚肉品質以及對人體健康是否會帶來不利影響,還值得進一步研究。(指導老師:曾世明 藍 釗)
作者心聲
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參與一個正規的實驗。在確定課題后、實驗開始前,我們很激動也很期待,但在實驗準備期間,我們便明白了,實驗不是玩一玩、走一走,輕輕松松就能做好的。我們要頂著炙熱的太陽,在魚兒亂跳濺濕衣裳的情況下認真記錄每一桶魚的重量、數量,要每天測水溫、測溶氧、喂魚、記錄數據。當數據偏差太大時,我們也會陷入自我懷疑,能重新檢測的又檢測一遍。
實驗過程中,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科研人員以及養殖工作人員的辛苦,對實驗流程也更加了解。這次實踐活動既培養了我們刻苦鉆研的品質,又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感。我們會繼續努力。

圖4 分析調查數據
專家點評
小作者們能關注當地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且能從中發現普適性飼料與某特殊魚種生長可能存在欠適應的問題,可見其具備科技創新的基本素養。文章條理清楚,敘述清晰,設計到位,實驗詳實,數據可信,分析有理,報告規范。
但在分析和總結中,似乎僅注重了文章中提出的“蛋白質過高或過低”,遺漏了“某些營養元素的缺乏及過剩”對大口黑鱸幼魚生長的影響的論點,例如A、B組7種原料配方中有4種不同,且每組只用了6種原料。其中“雞肉粉”和“雞骨粉”互缺,然而,二者各自營養元素的差異應與大口黑鱸幼魚的生長和死亡有密切關聯,可惜文中沒作相應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