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文
摘 要: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把室內教學活動搬至室外,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音樂學習空間。文章探討通過室外活動激活音樂教學的策略:在室外游戲中活躍學生的音樂思維;通過室外合唱加深學生的音樂體驗感;開展室外表演,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組織室外競賽,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營造良好的室外環境,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關鍵詞:音樂;室外活動;音樂體驗;音樂素養;音樂視野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8-0126-02
活潑好動是學生的天性,而在教室里,學生卻無法自由地釋放自己的天性。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將教學場地由室內搬到室外,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增進學生對音樂的喜愛,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通過室外活動激活音樂教學的策略。
一、在室外游戲中活躍學生的音樂思維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適當以游戲的形式開展室外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對音樂的親身體驗。
例如,在教學《小雨沙沙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跳格子”的游戲,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學生跳到不同的格子時就要按照格子中事先畫好的音符進行演唱,先跳到終點的人數多的一組獲勝,落后的一組要全員演唱整首歌曲。在游戲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而且身心也比較放松,所以,音樂教學效果比較理想。這種邊游戲邊歌唱的教學活動,能有效培養學生對音符的認知,激活學生的音樂思維。在設計室外游戲之前,教師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調查分析并研究如何在游戲中融入音樂元素,以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價值和作用。
二、通過室外合唱加深學生的音樂體驗感
合唱是一種最為常見的音樂表現形式,有極強的藝術魅力,無論是音響層次還是音域都比獨唱更具包容性和表現力。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合唱練習都是在教室內進行的,當然室內的教學效果是不能被忽視的,但是根據特定的歌曲情境將合唱訓練移到室外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而到室外進行合唱練習之前,教師要先在室內進行教學鋪墊,即將歌曲的內容、節奏及旋律等理論知識講解透徹,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表達蘊含在歌曲中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云》時,教師首先在室內通過多媒體將歌曲播放出來,帶領學生一起體會原唱在演唱時是如何表達歌曲情感的。接著,教師分段進行范唱,并讓學生一段一段地學唱。當學生對歌曲情感有一定的體會,并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之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來到室外,讓學生在藍天白云下真切感受“白云飄飄”的意境,以加深對歌曲的情感把握。學生在合唱時,眼望白云,心生情感,口出旋律,歌曲的合唱效果明顯提升。正所謂“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根據特定的歌曲有效地轉換演唱場地,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組織這樣的室外合唱時,要選擇和歌曲意境比較“合拍”的室外場景,通過意境與環境的有效融合讓學生盡情釋放自己的情感,充分體現歌曲的內涵。
三、開展室外表演,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音樂不是單純的演唱,它的表現形式很多,包括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識讀樂譜等。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音樂的多種表現形式設計多種教學形式,其中室外表演既能凸顯音樂學科的實踐性特征,也能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有的學生在眾人面前開口歌唱覺得難為情,而音樂表演可以有效克服學生的這一心理障礙,并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例如,在教學《幸福拍手歌》時,為了更好地展現歌曲的趣味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室外把歌曲“演”出來。在演繹歌曲之前,教師首先帶領學生根據歌曲內容和旋律編排舞蹈動作,然后讓學生自主分成小組進行表演練習。當學生掌握歌曲旋律和舞蹈動作之后,全班學生在室外圍成一個大圓圈進行集體表演展示。和室內環境不同的是,室外環境更加廣闊,因此,教學的空間優勢比較明顯,另外,室外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也非常豐富,可以有效提升音樂教學效果。
四、組織室外競賽,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勝心和表現欲望都比較強,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積極把握學生的這一特性,把它們轉化為教學的良好契機,如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進行音樂競賽活動。音樂競賽能讓學生對歌曲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拓寬音樂視野。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置競賽題目時,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并且保證競賽題目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例如,在教學《我和星星打電話》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合適的競賽活動。競賽內容如下。第一,歌詞背誦。在最短的時間內正確完成歌詞背誦者過關。第二,歌曲獨唱。教師和學生一起評測,合格者順利過關。第三,學生自主選擇小組成員進行歌曲合唱,教師和學生共同打分、評比后判定是否過關,打分、評比的依據是小組成員的默契度和合唱效果。第四,創新歌曲表現形式。可以合理地對歌曲內容進行改編,并以演講、講述故事或者其他形式表現出來。在這四個競賽內容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能力至少選擇兩項參加挑戰。在設置競賽內容時,教師不僅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興趣愛好,還要對歌曲進行合理的分析,競賽內容要和歌曲教學任務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室外歌曲競賽可以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為學生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使音樂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
五、營造良好室外環境,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相關研究指出,室內單調且封閉的教學環境和傳統音樂教學中“你唱我學”或“我唱你聽”等方式已讓學生感到厭煩。其實,絕大多數學生都喜歡音樂,但常規的教學方式讓他們失去了參與熱情。因此,教師可全面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而生動、有趣、活潑的教學氛圍能起到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的作用。
以《綠色的歌謠》教學為例,教師打破常規,把音樂課堂從室內搬到室外。學生在清新美麗的綠色草坪上一改室內上課時嘰嘰喳喳的狀態,一臉期待地等著教師如何開始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綠色草坪為切入點提出問題:“大家坐在草坪上,身邊眼花繚亂的顏色哪種讓你感觸最深?”學生異口同聲地說:“綠色!”教師繼續提問:“如果沒有綠色,我們的世界會成什么樣子?”學生:“就沒有生機了。”也有學生說會失去希望。當學生的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之后,教師將《綠色的歌謠》的歌詞以詩朗誦形式表現出來,學生聚精會神地聆聽。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以及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誦中,快速地記憶歌詞,這為后續學唱歌曲奠定了堅實基礎。情感在音樂教學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如果學生在演唱歌曲時缺少情感的投入,那么就不能充分展現歌曲的內涵。因此,教師可在指導學生處理歌曲情感時說:“我們現在‘暢游在綠色的海洋中,大家該如何贊美呢?”學生紛紛說出“高興、開心”等詞語。通過教師層層遞進的引導,學生的情緒非常飽滿,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用歌聲表達心中對美好綠色的贊嘆。可見,教師將室內教學轉移至室外后,可大幅度調動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能讓學生真切地把握歌曲所傳遞的思想情感,從而不斷提升音樂素養。
六、結語
總之,將音樂教學活動由室內搬到室外是一種積極的教學嘗試。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高效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并全面分析音樂學科的特點,不斷創新教學形式,科學利用“室外”這個教學場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宋雅楠.小學音樂欣賞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J].黑河教育,2019(02).
[2]湯春艷.音樂課程有效教學方法探析[J].成才之路,2018(10).
[3]王睿.新版小學音樂教材同課異構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4]王茹.體態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中的發展與運用[D].吉林藝術學院,2017.
[5]楊文麗.小學生音樂主動學習引導方法[J].江西教育,2017(15).
[6]周碩潔.論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音樂欣賞課教材與教學方法[D].華中師范大學,2017.
Abstract: In music teaching, teachers can move the indoor teaching activities to the outdoo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cognitive law, so a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broader music learning spa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activating music teaching through outdoor activities: activate students' musical thinking in outdoor game;deepen students' sense of music experience through outdoor chorus;cultivate students' musical literacy by outdoor performance; broaden students' musical vision by outdoor competition.
Key words: music; outdoor activities; music experience; music literacy; music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