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丹青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空間問題不斷滋生?;诔鞘锌臻g的建設設計合理性,是解決城市空間問題重要手段。文章通過對城市空間視域下建筑設計方法分析,以某商業廣場為例,針對性的研究了城市公共空間視野下城市商業廣場設計,為城市空間視野下現代城市建筑設計提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建筑設計;城市;空間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0.031
對于城市公共空間來說,包括多方面內容,比如景觀設計,以及城市文化表達等,好的公共空間規劃可從多方面促使城市文化得以彰顯,如歷史建筑、人文景觀的表達,甚至可以影響市民的言行等,促進城市文化的傳承。在所有的城市元素中,城市文化是關鍵要素,城市與文化有著很大的聯系,在彰顯文化的同時,亦可影響文化。在城市多方面的影響下,比如城市的人口布局、不一樣的文化以及社會性,促使城市文化特性得以形成,在這些影響中,公共空間較為顯著。
1、基于公共空間設計,對其含義與特征的概述
何謂城市公共空間,其是一種開放的空間,主要基于城市與實體之間;是一種開放的場所,用于市民舉辦活動,或者是交往;其是一種主要的場地,用于人們放松身心。從區分上分析,可將城市公共空間分為兩種,一種是狹義城市公共空間,另一種是廣義城市公共空間。對于廣義公共空間而言,主要基于公共設施,其所占地的空間,覆蓋的范圍較廣,比如城市商業區。對于狹義公共空間而言,主要是指室外空間,比如城市公園。對于城市空間特點來說,可將其劃分為多種,比如創造性與自然性等,城市空間特征主要基于地理位置,在歷史文化不斷發展之后,進而誕生多樣化的社會背景以及不一樣的文化背景,所形成的經濟具有一定的差異,在此基礎上促使城市獨特性得以發展。我國土地面積比較廣闊,但是在一些地區地理條件比較差,同時擁有著較長的歷史文化背景,因此對于每一個不同的城市而言,其歷史背景以及地域特征都不盡相同,為此就在各個城市當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為此,在進行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以及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基于城市的地域文化以及人文角度出發,能夠打造出城市特色空間的景觀,以此對城市當中的各個區域存在的要素進行察覺和分析,并通過對地理形態的考察,進行系統性的規劃和設計,這樣也是將城市當中的優秀文化,進行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途徑,在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場所的同時,也為城市的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分析
2.1生態環境的有效融合
在城市化進程中,重要的是為人們提供宜居環境,建設宜居城市。而實現生態環境的和諧,是建設宜居城市的首要前提?;诔鞘锌臻g的建筑設計,同樣需要做到生態環境的有效融合,才能夠確保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存與生活空間,實現城市空間與建筑的和諧統一。具體來說,實現建筑設計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融合,首先需要設計人員在設計之前即對城市生態環境及當地環境政策、環境問題等進行全面充分的了解,以確保建筑設計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相適應。其次,建筑設計需要融入綠色建筑理念,在實際建設過程中,融合綠色環保材料、技術等,確保城市建筑從設計到建設使用都能夠與城市生態相統一,從而與城市空間相契合,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2.2以人為本為原則
基于城市公共空間,在對其進行設計時,人不但是創作主體,同時也扮演著毀滅者的角色,因此,在具體設計時,需嚴格遵守以人文本的原則,此外在發展過程中,應和自然保持和諧,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人與自然和平共處,有助于人的發展。在人的生活中,城市環境是重要部分,因此,基于城市公共空間,在對其進行設計時,需充分考慮使用的舒適度,以便與群眾的需求相符,便于后續管理工作的進行,同時促使設計更加人性化。城市的公共空間是服務于人民群眾的,因此以人文本的規劃和設計理念顯得尤為重要,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積極采納人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以此設計符合人們需求的公共空間,同時對于一些不合理的規劃和設計,還需要及時進行調整,以此保障城市公共空間的完整性和實用性。
2.3安全性原則
在城市綜合體交通空間規劃設計中,設計人員必須始終堅持安全性原則。與常規建筑工程相比,綜合體建筑內部結構十分復雜,而且不同區域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構建出復雜性較強的交通體系,一旦出現緊急狀況,極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安全隱患。所以,在交通空間設計中,務必高度落實安全性原則,一方面要滿足不同功能區或相似功能區的互動與溝通,另一方面也需要結合人流量大的特征,合理設置交通空間的功能,與周圍的功能空間協調設計,以加強空間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在滿足人們心理需求的基礎上開展設計工作,保持空間的通暢。
2.4適應性建筑設計
基于城市空間的建筑設計,是在建筑設計中實現對城市空間利用的最大化。因此需要設計師進行適應性建筑設計,使建筑與周邊的城市空間與環境具有協調性,實現共同發展,彼此互動。適應性建筑設計除了需要具有內在設計邏輯,更重要的是能夠對外部城市空間與環境進行反饋與適應。具體來說,需要做好形式、功能以及表意三個維度的適應性設計。在形式維度設計中,適應性建筑設計要求充分尊重自然行為規律、人類自身尺度比例,從而更好的把握本質,從根本上進行針對性建筑設計。對于穩定與可變不同部分進行區別對待,同時保留充分的調節余地,使建筑形式能夠更好的與不同地點、不同時期、不同要求的城市空間相適應。在功能維度設計中,通常是做好建筑空間處理上的適應性。例如,在圍繞流動空間進行建筑設計時,將設計重心放在流動空間,將各功能區進行合理的安排與穿插,從而豐富城市空間,滿足人們對城市公共空間的多樣性需求。在表意維度設計中,主要是對文化精神層面的設計,在建筑立意設計時,應當與時代精神、城市文化定位等相結合。
結語:
城市化發展帶來的高密度城市人口,進一步擴大了城市空間需求。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間,是提高人們城市居住舒適度,創建宜居城市的關鍵?;诖?,在城市空間視野下的建筑設計的重要性逐漸凸顯,立足于城市空間,提高建筑設計合理性,提高城市空間利用率,實現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的和諧統一,對于促進現代城市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孫文文.高層建筑設計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20(3):59.
[2]王怡然.城市公共空間中人與景觀的互動體驗研究[J].西部皮革,2019,41(24):49.
[3]羅為為.試論高層建筑設計與現代城市空間的融合[J].居業,2019(1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