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大力倡導可持續發展戰略,綠色建筑是未來建筑業的發展方向。但是,綠色建筑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僅通過采用幾種節能技術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設計研究人員應當積極采用節能技術,不斷開發和完善各種節能技術。綠色建筑技術在公共建筑中的應用可以替代傳統模式,有效實現建筑的節能、節水、節約材料,提高室內環境質量,降低能源消耗,維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綠色;技術;公共建筑;改造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0.136
1、綠色建筑技術的相關概述
1.1綠色建筑的概述
綠色建筑是一種新型的環境友好型建筑,它在確保建筑周圍生態平衡的基礎上,能夠適應周圍環境,并能夠充分利用資源。綠色建筑不僅是物質的創造,更包含著文化,經濟和精神等內涵。如今,綠色建筑的概念已受到學術界廣泛的重視和支持,同時也越來越受到公眾的歡迎。
1.2綠色建筑的發展前景
隨著可持續發展等概念的普及,“綠色建筑”和“低碳生活”的生活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綠色建筑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發展,社會對綠色建筑的意識也在逐步提高,這極大地促進了綠色建筑的發展。雖然綠色建筑的概念已經被提出了很多年,但綠色建筑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在世界各地并不相同。目前,歐洲是世界上綠色建筑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而亞洲是綠色建筑發展最快的區域,綠色建筑設計正經歷著量變和質變的過程。在未來幾年內,綠色建筑理念將逐漸成為全球建筑行業的主流,綠色建筑設計原則將成為所有建筑必須遵循的基本設計原則。
1.3在公共建筑改造中應用綠色建筑技術的重要意義
綠色建筑的設計與施工最終是為了在建筑物的運營階段節省能源和資源,并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室內和室外環境。綠色建筑并不是單純指在建筑周邊種植綠色植物,而是象征著維護生態環境、保護大自然的建筑理念。一方面,在公共建筑中應用綠色建筑技術能夠起到節約資源,維護生態平衡的作用。綠色建筑技術能夠優化用水系統,節約水資源,避免產生水資源浪費。在施工過程中使用環保的建筑材料,不僅能夠保溫抗震,還能避免材料和能源的浪費。另一方面,綠色建筑技術能夠改善室內外環境質量,對周邊環境進行科學布局,有利于人體健康,提高人們的生活舒適度。
2、目前我國公共建筑改造中存在的問題
2.1短期內改造效果不明顯,成本較高
在我國現有的公共建筑物中,綠色改造需要以多種方式進行。從短期來看,公共建筑改造需要的投資多,預期的成本較高。從長遠來看,公共機構的綠色轉型可以節省各種資源及能源,保護生態環境,造福子孫后代,長期內效果是顯著的,但短期內效果不明顯。
2.2缺乏激勵機制
政府缺乏完善綠色改造的激勵機制,很難提高公共單位的積極性。因此,政府完善獎懲政策、激勵機制十分重要。目前,對現有建筑物進行綠色改造,相關部門沒有制定直接與之相關聯的法律、法規及程序。同時,綠色建筑技術體系和標準仍然存在缺陷,這是造成我國公共機構綠色建筑改造諸多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2.3對綠色建筑缺乏了解,重視程度不足
人們對綠色建筑的理解還比較簡單,僅僅停留在節能建筑中,并沒有上升到綠色建筑水平,對綠色建筑的意識還有待提高。事實上,節能建筑只是綠色建筑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不能等同于綠色建筑,而大多數人將節能建筑視為綠色建筑,不了解綠色建筑的真正含義,極大的阻礙了綠色建筑的深入發展。
2.4綠色建筑體系尚未形成
目前,在部分公共機構,改造建筑時主要是根據以往的經驗,適當地對其不足之處進行改造,以達到一定的節能效果,而沒有根據綠色技術體系進行全面的改造。在公共建筑物的改造中,為了達到統一的綠色環保效果,導致某些方面過度改造,而某些方面的改造不足,最終仍不能滿足綠色建筑的要求。
3、在公共建筑改造中應用綠色建筑技術的有效途徑
3.1加大監管力度
在施工過程中,公共機構應當加大監督和檢查的力度。為了及時發現和處理綠色建筑技術應用中出現的問題,施工單位應指派技術人員對施工過程進行監督,督促施工人員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施工。一方面,技術人員要做好施工期間的監督。主管可以采取隨機檢查、專項檢查等方法深入施工現場,了解施工人員的施工過程是否正確,施工參數控制是否合理,并要求施工人員及時整改。
3.2外窗的保溫與節能
在建筑圍護結構中,外窗所占比例不大,但整體結構較為復雜,熱量損失約占外殼熱量損失的40%。在外墻改造中,優先考慮的綠色建筑技術主要包括保溫和隔熱技術。使用節能窗是提高室內熱環境質量和建筑節能水平的有效途徑。節能窗是一種具有高效玻璃和窗框輪廓的窗戶,具有良好的隔熱性能。在公共建筑的重建過程中,對于使用壽命長、熱性能差和損壞的窗戶,施工人員應選擇氣密性好、傳熱系數低的外窗,如低輻射中空玻璃窗和雙層窗。
3.3節約水資源的應用
再生水回用技術是指對污水進行處理,從而得到符合一定水質標準的再生水,然后加以利用。再生水的利用可分為自建再生水和非自建再生水。再生水處理過程是多個或多個單元污水處理過程的有效集成,包括預處理單元,主處理單元和高級處理單元。單元處理工藝的正確選擇和合理組合,對于再生水系統的正常運行和處理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3.4太陽能的利用
目前,建筑中主要使用太陽能系統、太陽能光伏系統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形式。在現有的公共建筑中,可以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使用可再生能源系統。公共建筑對生活熱水的需求較少,可以通過太陽能熱水系統和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解決。太陽能采暖和制冷系統可以與外殼結構的重建相結合來解決對采暖和空調的需求。為了減少建筑物的能耗,應注意熱參數的優化,尤其是建筑物內易于控制的室內熱參數,應采取相關措施進行優化。
結語:
近年來,綠色建筑正在蓬勃發展,在各方的不斷努力下,綠色建筑的理論和技術不斷發展和壯大。隨著公共機構建筑逐漸“老化”,能源消耗日益增多,綠色改造勢在必行。本文主要圍繞綠色建筑技術的相關概念,目前我國公共事業建筑綠色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了在公共建筑改造中應用綠色建筑技術的有效途徑,從而為完善綠色公共建筑體系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程志軍,葉凌.綠色建筑技術應用分析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修訂建議[J].建筑科學,2017,28(02):1-7+22.
[2]孫雅輝,宋波,柳松,等.夏熱冬冷地區公共機構典型建筑綠色節能技術應用現狀調研與分析[J].建設科技,2019(21):59-61.
[3]茍少清.綠色智慧建筑的發展現狀及新興技術[J].智能建筑,2020(07):74-80.
作者簡介:
吳江利(1983.06.09),女,漢族,籍貫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