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煒帆
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技工院校的人才培養不僅要具備較高的職業綜合素養、專業技能知識儲備與技能實踐能力,還需要具備較高的人才市場核心競爭力與崗位適應能力。但就目前我國技工院校的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教學現狀來看,還存在很多教學問題,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與教學觀念,積極探索順應時代發展的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夠有效滿足企業對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的崗位需求,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文以技工院校新能源汽車技能人才培養探索為主要的論點,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提出了能夠提升技工院校新能源汽車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技工院校 新汽車能源 技能人才 培養策略
1 現階段技校新能源汽車技能人才培養的現狀
1.1 課程體系構建缺乏系統性
很多技校的課程體系在構建過程中缺乏完善性。首先,缺乏實際的調研。技校在進行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時通常只關注新課程的添加,而且只是在原課程的基礎上添加,缺乏科學性;其次,課程體系中體現不出層次劃分。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以及核心課程沒有明確的區分,對于核心內容的重難點也沒有重點講解,都是籠統的進行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新能源汽車專業的優勢與特色。
1.2 教學模式與教學方式不夠新穎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技工院校在開展新能源汽車專業相關課程時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學知識,很難全面系統的掌握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不夠新穎,嚴重制約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探究熱情。與此同時,由于受到實訓場地、教學設備以及師資隊伍質量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落實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的挑戰與困難,嚴重影響著教學改革[1]。
1.3 教學資源相關匱乏
首先,新能源汽車專業作為近些年來新興的一門專業,在技校中的課程開設時間并不長,又因為專業教材的編制數量不足,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嚴重缺乏教學資源。尤其是缺少能夠將企業典型工作任務與教學任務有效銜接的內容;其次,當前的新能源汽車教材知識體系更新比較緩慢,與實際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目標不相匹配,存在滯后性[2];再次,部分新能源汽車專業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普遍存在系統連貫性不強、缺乏可行性等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潛力激發;最后,技工院校的新能源汽車專業實訓基礎設施構建不夠完善,資金投資不足,很難滿足學生的實際技能實訓與學習需求。
1.4 教學評價體系構建不夠完善
現階段,技工院校的教師仍然還沿用自行出題、自行監考的傳統監督管理與評價模式,評價主體與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忽略了新能源汽車行業人員的評價參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學生評價的全面性與綜合化。比如,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與工作創新能力等。專業技能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地構建不完善性造成了實際考核內容、技能評定內容與企業的崗位需要嚴重脫離現象,對于學生的實操考試能力培養以及吸收行業新知識、新理念都是不利的。
1.5 雙師型教師資源不足
技工院校的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師多為傳統汽車專業的教師轉型而來,對于新能源汽車專業的相關知識內容以及最新資訊等掌握不夠扎實、不夠全面,在技能教學水平與企業實習實踐經驗都嚴重不足;另外,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無法有效的與新能源汽車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等也是造成雙師型教師資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2 技工院校新能源汽車技能人才培養探索
2.1 積極完善汽車類專業課程的系統化體系構建
在課程體系構建方面,學校應該以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要求以及企業用人的具體工作任務為主要依據,重新定義與規劃技校新能源汽車專業的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以及核心課程等課程比例設置。在此過程中,技工院校需要以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為主要課程體系構建的依托進行綜合化、細則化的分析,充分體現出技工院校教育教學的獨特性與優勢性[3]。比如,在院校專業的課程設計與構建中,關于新能源汽車的課程構建就需要將電機控制系統、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汽車總線系統、汽車高壓安全操作、輔助電器設備、充電系統以及常規故障診斷與排除等課程作為最主要的專業核心課程進行設定,重點教學內容的講解是充電系統以及常規故障診斷與排除,將企業崗位的實際工作需求與技能水平通過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與實踐技能水平,為新能源汽車的人才培養提供堅實的基礎。
2.2 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職業教育改革中,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尤為普遍[4]。技工院校在培養新能源汽車技能人才的教學探索中,可以在教學實踐中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實行以崗位技能為主要的教學核心,以工作就業方向與新能源汽車教學目標規劃為主要的教學導向,積極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學形式,拓展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教學實踐活動的自覺性,不斷完善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另外,學校還應該積極推行校企聯合,有效進行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等多方位的教學形式,有效培養學生的專業化技能水平與職業素養。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有助于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有效達到學生、學校與企業的三方共贏。
2.3 全方位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根據新能源汽車人才市場的用人需求進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實施,將企業典型工作任務貫穿于整個教學實踐中,是當前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5]。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實際的工作崗位要求為出發點,進行教學實踐課程內容的設計與規劃,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統一,注重學生職業素養與技能訓練可以和企業的崗位需求與實習工作內容相統一,實現學做合一的創新教學實踐模式。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自我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善于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在合作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與團結合作能力,讓學生在自我強大的過程中有效提升自身的市場核心競爭力與社會適應力。
2.4 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質量評價體系
為了有效增強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改革的有效性,技校需要不斷建立健全人才培養的綜合性評價體系。通常情況下,在構建人才質量評價過程中,需要由政府、高校、企業等多方進行參與,有效制定出既符合學生學習與發展需要,又能夠滿足當前企業崗位工作任務需求的人才培養評價方案、內容與標準。另外,對于學生的考核與技能評定,需要實行教考結合,這樣既能夠提升教學的質量,還能夠達到企業行業的崗位工作要求,真正意義上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綜合化提升。
2.5 加大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
師資隊伍的建設質量直接決定了提升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因此,為了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教師在教學改革中的主導地位,需要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首先,應該積極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引進新能源汽車企業中實踐經驗較為豐富的技術人員,不斷擴充學校的教師隊伍力量;聘請具有行業權威的專家以及企業優秀技術骨干到校引導學校教師或者做兼職教師;派遣學校優秀教師到各優秀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不斷提升學校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與職業教學能力[6]。通過這種模式,不僅能夠豐富教師的專業教學知識,促進教師向新能源汽車方向靠攏,還能夠讓教師在頂崗實踐中深度了解企業的生產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車的結構教學知識更新,有效豐富教師的社會實踐經驗,增強校企合作的聯動性與有效性,這對于提升技工院校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技工院校需要與時俱進,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形式,以提升學生的適應社會能力、增強學生滿足企業崗位需求等為主要的教學改革重點,有效構建新時期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對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實踐水平,為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型、應用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建華.青島市技師學院汽車專業“三位一體”技能型人才培養項目實施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9.
[2]耿國慶,朱茂桃,江浩斌,孫麗琴,薛紅濤. 新工科理念下的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探索[J].汽車實用技術,2019(11):208-210.
[3]黃紅,蘇溢,趙強,崔占兵,王燕燕. 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分析[A]. .《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八卷)[C].2018:6.
[4]熊安勝. 基于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專業人才培養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卷)[C].2017:6.
[5]周奎. 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現代學徒制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D].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20.
[6]段敏,張大明,申彩英. 面向社會需求的車輛工程專業新能源汽車方向專業培養標準探索[J]. 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