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玉斌
摘 要:創新在當今社會上的發展和技術的不斷變革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積極作用,當然在飛速發展的汽車行業上就顯得尤其重要。本文車輛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為出發點,同時探討了如何提高其創新技能的主要基本教學方法,為了培養具有自主思維,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車輛工程領域的優秀人力資源,以期為車輛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車輛工程 大學生 創新能力
1 前言
創新是在社會的無限發展中擁有永久的動力,因此創新對人類的生活上是至關重要的。人類社會發展和發展的整個歷史就是不斷創新的歷史。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的發展無一例外地伴隨著蒸汽機,內燃機和計算機等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創新。創新是時代發展和歷史進步的階梯。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和知識經濟時代,而知識經濟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創新。在實際的市場中創新水平已不斷成為促進、限制國際競爭、社會發展非常重要的因素。為了進行創新,國家必須擁有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人員。
2 創新能力的基本含義
一般來說,所謂的創新意味著從一開始就具有新的東西,形成新的理解、新知識、新思想以及創造新方式和新事物。創新并不一定意味著從頭開始創建全新的事物。在更大范圍內,創新應意味著超然的開放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新的主要含義是“發現差異”和“問題”的批判精神,這意味著提出并利用“差異”是創新的“入口”。創新是打破習慣和慣性的束縛和局限,使人們擺脫固有的問題領域、解釋方法、概念框架和行為方式,并開始自己的創新活動。
3 車輛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創新是這個時代發展的原動力,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技術的革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發展速度與方向。科技發展的源頭,是人才在創新領域核心競爭力,也是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立足發展的根本。是否真的具有創新人才是國家、高校是人才的“搖籃”,有責任有義務為社會輸送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促進經濟大動脈的有力循環,很明顯,“創新人才”就是一劑“強心劑”。高校承擔的教學任務在新時期下呈現多元化態勢,但是,核心永不會變,那就是創新性人才的培養。一個人想要成創新性、全面發展的人才,就需要在日常教育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滲透,這就給承擔主要教學任務的大學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創新能力,大學老師是步入社會的最重要的創新意識的傳播者,就汽車工程專業而言,更是該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進一步體現了這個專業相關老師教學創新的重要性。中國是一個工業大國,國家經濟的騰飛離不開工業領域的創新科技帶動,汽車工程專業是我國工業經濟的“中流砥柱”,因此需要新時期的汽車人才擁有創新意識,同時也要結合市場發展的需要,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全新型人才。
4 車輛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的基本分析
4.1 不斷地結合市場強化實踐能力,培養新型人才
創新不能“閉門造車”,所有的教學目標最終都需要實踐來體現,教師必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性教學活動,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提煉創新點,進而完成創新能力的提升。在實踐教育方面,教學設計應建構一個以創新為教學目的實踐系統,以認知系統為基礎,實現實踐的基本教學質量目標,并結合綜合設計實踐,加快實現學生的自主研究創新。首先是認知系統的建構,在創新的認知系統之中,認知內容已得到重大更新和重新組織,而且,我們一直致力于根據汽車工程的特點來培養工程技能。默認創新性是作業所需的技術培訓關鍵點,其內容經過壓縮以減少現有的非創新性課程培訓。增加現代工業中的新方法和新工藝,以及學生實踐和執行“創新頭腦風暴”活動的機會。其次,增加綜合設計實踐,教學主旨是將創新能力付諸于創新實踐。實踐教育和學習研究能力以及通過實踐發現問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通過研究創新實踐引入新的材料和新的結構。第三,拓寬視野是實現創新的重要教學途徑,因此,要想實現學生的事業拓寬,教師首先就要具有長遠眼光以及終身學習的精神。學校應鼓勵來自各級科技創新、科技競賽中教師和項目承擔的各種主題教學。從概念到實施,為每個項目提供適當的技術和財務支持[1]。
4.2 改進技術方法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教師必須將他們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為創新思維打開“大門”。《汽車構造》是汽車相關專業的骨干工序,它的組成部分很多,結構復雜,外殼中安裝了很多零件,內部結構從外面是看不見的,即使解剖外殼也很難看到這些零件。就功能和操作原理而言,所有內部結構和裝配關系都很難理解。為了方便學生學習,學校可以集結社會力量,開發汽車三維分解模型,可以完美顯示汽車零件的結構以及每個零件的傳動和連接關系,使用起重繩,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每個零件的裝配關系和操作原理,不僅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用起重繩的每個零件的裝配關系和操作原理,在大腦中形成汽車整體結構模式,而且可以樹立“整車設計”的概念。
4.3 自主學習,培養質疑精神
傳統的車輛工程教學知識通過背誦、成績來體現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教學質量評價單一,這樣單一的評價是無益于創新精神提升的。教師的任務不是在如何提升成績上下功夫,而是將思考和技巧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畢業即可就業,實現自我價值的轉化。特別是對于車輛工程應用類專業來說,工程實例是教學的重點項目,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對案例進行分析,并從旁進行指點,實現知識的內化性吸收。只有學生進行內化,才會真正做到在創新領域上的“厚積薄發”。因此,教師必須在課程中提出更多開放性問題,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鼓勵不同的思維方式,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并且不懼怕挑戰“權威”。為了取得良好的成績,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將他們的日常表現成績記錄在正常成績組成之中。
4.4 興趣培養,激發求知欲
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是創新靈感的來源。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應該是興趣的“引導者”,并做到形象化抽象知識,并繼續加強教學技能,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面向汽車工程新學生的研討會中介紹汽車發展的歷史時,僅列出并介紹各個時代的代表性模型將很難吸引普通學生的注意。并通過提取其歷史背景,外觀,結構,特征和技術,分析工業技能水平,人們的審美觀,居民收入,速度變化,抗風性等,了解創新是持續發展和漸進式發展,因此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思考和發現。還要求學生查找信息,分析每個時期的模型特征,進行討論并回答其他學生的問題。這將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望。
4.5 因材施教,鼓勵個性化發展
在課程中,教師必須接受開放式教育,緊跟知識和技能的發展和進步,并且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教給學生而又不依賴教科書[2],展現每個學生的熱情、主動性和創造力是時代賦予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這樣的教學目標設定可以提高學生創新素質,并在實際工作中運用其中,理論與實踐得到最好的結合。在許多大學進行的針對大學生的研究和培訓計劃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平臺。教師根據科研任務撰寫主題,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主題,鼓勵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并幫助學生發展和增強創造力和進步。學生還可以在學校設置的項目進行嘗試性實踐,在計劃發展中如遇到瓶頸可找到相關的老師進行指導。學校負責資助該項目和教學時間,并鼓勵學生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該教育計劃的實施擴大了學生受益的范圍,并擴大了個性化發展的空間。學生及時了解行業情況,及時掌握行業動態,有利于實現創新方向的精準確定,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有利條件。
5 結語
“創新”是國家發展的“靈魂”,是經濟競爭的“核心”,是國家發展的生命線。中國高鐵的突然崛起以及華為成為全球領先的電信設備制造商都得益于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曾經光榮的100年歷史的“Kodak”商店由于缺乏創新而逐漸衰落。在知識飛速發展的今天,高等教育進行教育改革與創新又有了全新的契機:在全球市場發展崇尚創新的情況下,在高校引進創新培養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性格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技能是。為了使我國成為世界強國,我們必須擁有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和不斷創新的動力,只有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中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實現[3]。
參考文獻:
[1]焦玉玲,徐彬杰,袁澤瑩,李澤,李國一,凌嘉銘.以大學生創新項目為導向的物流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能力培養探究[J].教育現代化,2020,7(14):70-72.
[2]趙建柱,江發潮,金曉萍.車輛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02):183-184.
[3]李小川,王啟立,閆小康.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以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0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