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燕

【摘? ? 要】扎實提升國民道德品質,弘揚社會主旋律,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這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使命和責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現代化的教育技能和先進的教育方法,尊重學生的認知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滲透。這樣的初中語文課堂才能真正凸顯其品德教育的作用,讓學生能夠以更端正的態度接受中國語言文化的熏陶與傳承,并在將來的學習生活中有一番作為,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
【關鍵詞】初中語文;德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1-0042-02
Strategies of Moral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No.9 middle school, Yuzhong County,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JIN Wenyan
【Abstract】It is the common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ors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moral quality, carry forward the social theme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students. Educator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educational skills and advanced educational methods, respect students' cognitive behavior habits, and imperceptibly infiltrate moral education.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ruly highlight the role of moral education, enable students to accept the influence and inheritanc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with a more correct attitude, and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in the future.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Moral education; Strategy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思想,實現立德樹人,以德育人,這是新時代語文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任務。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他們需要的不僅是知識和文化,還要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和端正的價值信仰。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將德育融入語文學科教育中,通過對課本內容的解讀滲透人文思想,通過教學評價體現對學生的關懷,通過對詩詞文章的審美教學滲透樂觀的生活態度、健康的心態性格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等。要把德育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去滲透,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響。
一、在教學中體現教育的公平
德育是什么?這需要每個教育工作者進行深刻的思考。我們要樹立學生的道德品質,并不意味著要苦口婆心地教導學生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而是要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出為人師者的表率作用,要身體力行地傳遞正能量,助人成長,在教學中體現教育的公平,這是德育開展的重要條件。我們在教學評價中,不只看到優秀生的閃光點,也不只看到邊緣生、學困生的缺點和不足;教師會更多地關注學困生的積極表現,關注學困生的優秀品格。在口語交際活動中,教師會均衡地給學困生表達發言的機會,在組織有感情誦讀詩詞句段的活動中給學困生展示的機會,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注意聽取學困生的反饋,尊重學困生的意愿。通過教師的以身作則,體現對學生的尊重,這對優化師生關系,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成長進步有積極作用。
二、基于課文主題滲透德育思想,激勵學生的探究意識
立足教材,尊重教材,這是德育思想滲透的基本路徑。近年來,教材內容的改革創新持續推進,教材內容以及課后題等的設置都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而非單純強調知識點的記背掌握。這給我們的啟發是,德育思想的滲透一定要尊重課本教材。教師要善于從教材中發掘出德育的切入點,讓每個學生的思想接受熏陶,行為得到干預,有健康的思想觀念、充分的生活熱情、樂觀向上的心態和堅定不移的信念。
例如,在學習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作者蘇軾所表達的一種豪情滿懷,競逐沙場的氣魄。在很多學生看來,蘇軾是一個文人,鐘情于詩詞創作,在他身上似乎很少出現這種如同辛棄疾一般戰場殺敵的軍旅情懷。那么,為什么作為蘇軾會有這樣的情感抒發呢?這就是道德教育的切入點。教師在解析課文的過程中跟學生一起回顧了蘇軾的人生閱歷,并且通過多媒體技術了解了蘇軾所處的朝代環境,了解了宋神宗年間宋朝的內憂外患,社會局面。在此基礎上,我們分析蘇軾作為文人所懷有的一種家國抱負,也讓學生明白了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和時代脫節,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教師會逐步引導他們去認識今天的時代環境來之不易,明白每個人都對社會的發展負有責任。只有在學生時代胸懷遠大抱負,做到像蘇軾這樣有崇高的理想,才能在時代所需的時候發揮更大的作用。其實,很多文學作品、經典文章中都蘊含著德育的寶貴資源。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不是直接對學生進行某種道德品質方面的宣教,而是要帶領學生去發掘,去感受,去體會。這里面有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是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教育到主動的獲得成果,有所啟迪??梢钥吹剑诮處煹难普T下,學生對課本教材或者其中的優秀思想、重要情感有更準確的把握,有更深刻的思考和體會。這是讓道德教育深入人心的有效途徑。
三、通過多彩的課堂活動滲透德育,啟迪語言藝術思維
語言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面對不同的人在語言表達中體現尊重,這是一種藝術;看到美麗的風景能夠產生詩情畫意的想象和情懷,這是一種藝術;在工作生活中出于需要使用文字來表情達意,用穩妥可行的方式傳遞自己想要的信息,這是一種藝術??梢哉f,語文的應用時時處處都體現一種藝術性。心懷藝術思想,傳承文化精髓,擁有文藝的情懷和良好的語言文學興趣愛好,這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要讓學生具有藝術的眼光和思維,用美好的視角看待生活,將語言藝術的價值體現在生活、學習以及未來工作的方方面面,這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化特別是中國文化的深厚沉淀等都有重要意義?;谶@樣的考慮,教師可以在尊重課本教材的基礎上進行語言文化藝術鑒賞的升華,給學生更多的精彩體驗。比如我們下載一些詩朗誦現場表演視頻給學生看,讓他們感受朗誦中的情感表達;或者我們收聽一些經典的曲藝作品,比如《四郎探母》劇目,《紅色娘子軍》舞臺劇,或者相聲、小品、快板書、大鼓書等;教師還可以請學生欣賞辯論會現場視頻,觀看一些高質量的脫口秀和評說類節目。在這些活動中,語言文化的藝術魅力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也隨之獲得了藝術的熏陶,并對學習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參與語文教學活動有積極的態度。
四、在熱情洋溢的群組討論合作中滲透德育,鼓勵創新向上
擁有良好的學習意識,懂得互助合作,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積極想辦法,這也是一種優秀的品德。初中生的語文水平有高低差異,每個人的思路視角也會不同。通過小組合作,鼓勵同學之間學習互助,這對培養學生形成開朗的個性,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積極作用。比如在寫作訓練活動中,以往很多教師只是簡單地給學生解讀一下寫作資料,給學生提供一些提示,然后就讓學生空想著去寫,真正的寫作應該是一種情緒飽滿的行為。作者應該是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應該在寫作中有暢快飽滿的表達欲。也許每個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同,寫作的思想感情和主題不同,但每個人都應該享受寫作,熱愛寫作。這就是寫作的藝術性的體現,是我們開展語文寫作教學應有的狀態。教師可以將寫作教學以討論互動的方式來展開。用說的方式啟迪寫的思路,讓學生在動筆寫之前就已經獲得了充足的創意和靈感,對寫作主題有了充分的話題感。比如主題為《學寫游記》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了解到一些同學曾經有過出游旅行的經歷。那么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們介紹一下自己的出游體驗,分享出游的攻略,討論要出游的話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做哪些準備。在此基礎上再一起討論如何才能寫出一篇好的游記,應該在游記中記錄哪些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自然能夠對寫游記有更多的體會和心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語言的藝術來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其寫作思路更加清晰,寫作內容更加充實,情感表達更加真摯,從而寫出高質量的游記。
參考文獻:
[1]張平祿.淺議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J].文教資料,2018(29).
[2]石洪巖.淺談德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02).
[3]陳潔.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研究[J].東西南北,2019(06).
[4]李方芳.解讀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方法[J].當代家庭教育,2018(12).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