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4月28日文章,原題:堪培拉對中國的靈活外交一竅不通從頭至尾都是一派吵鬧,到處都是責怪聲。我指的是圍繞維多利亞州與中國簽署的協議產生的長久爭吵。澳聯邦政府取消維州與北京簽署的兩份協議的決定得到一連串的政治贊揚。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協議應該以這種直接的方式被撕毀。
“一帶一路”倡議始于2013年,是一個地緣經濟“龐然大物”,將中國的基礎設施和工業標準帶到中東和東南亞,并很快脫離地緣局限,成為中國在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通用標簽”。
維多利亞州分別于2018年和2019年簽署協議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直到去年5月之前,該州簽署的協議都還不是個大問題。但當北京開始對澳大利亞進行貿易嚇阻時,莫里森政府決定審查外國實體與澳各州及大學簽署的所有雙邊協議,如果被認為不符合“國家利益”,就動用權力取消它們。
我們還有其他的處理方式嗎?激進的方式是讓澳聯邦政府代表國家進行談判,這將給予本地公司同中國公司在本地區工程項目上進行合作的平臺。日本就是這么做的,與中國達成了在第三國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協議,同時沒有承諾使用“一帶一路”標簽?;蛘撸恼究梢圆扇∥覀兯^的“亞洲方式”,勸說維多利亞州允許這些協議自然消亡,而不是大肆宣揚撕毀。但是澳大利亞沒有這么做。
這則“一帶一路”插曲提醒人們,北京是運作灰色地帶的大師,這讓他們在任何的政策制定過程中有多種選擇。相比之下,澳大利亞以非黑即白的方式處理問題,這讓我們根本沒有任何施展政治手腕的余地?!ㄗ髡呃聿榈隆溈烁窭赘?,陳康譯)
環球時報202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