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丕君
摘要: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在多種文化交匯的背景下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發展環境。高校是多元化的匯聚地,做好意識形態工作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國家建設人才的培養與未來我國文化的發展方向,對我國未來思想建設與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分析多元文化視角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并根據當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情況提出相關建設策略與創新建議,促進多元文化視角下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穩健發展。
關鍵詞:多元文化 高校意識形態建設 策略與創新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涌入了多元文化元素,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們了解到更多西方文化思想,這不得不引起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對文化建設與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需要將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掌握在手中,高校作為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需要在多元化背景下,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在提高自身發展水平的同時為國家建設與民族偉大復興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多元化背景下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建設與創新工作是當下不容忽視的工作內容。
一、多元文化視角下高校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是培養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主要陣地。在高校開展意識形態工作至關重要。高校在為社會國家輸送高質量人才的同時,要將國家的主導思想與價值理念持續的傳承下去。人的思維形態會對其實際行動產生直到影響。大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其思維水平對其未來發展有直接影響,在大學教育階段學生能夠接觸到多元化的文化與思想,在開拓視野的同時,其思維能夠得到靈活的鍛煉,并對其價值觀與思想產生影響。因此,要在大學教育階段對其思想進行正確的引導,避免大學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而誤入歧途作出對社會或國家有危害的事情,尤其是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信息的高速傳播會影響學生的判斷及鑒別能力,大學生正式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受多元文化影響不論是思維方式還是價值理念都存在多樣化現象,高校要意識到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了解當前意識形態工作的現狀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意識形態工作,以創新有效的方式提高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質量與效率。
二、當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狀況
(一)多元文化困惑
新時期背景下我國以包容的態度面對世界文化,使得西方文化逐漸滲透進來,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弘揚與繼承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強化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過程中需面臨一些挑戰。無論是在知識儲備方面,還是思想發育方面大學生尚處于成長過程中面對多元文化環境難以判斷出正確的價值理念不知如何取舍,缺乏對社會發展規律的全面認知,理想信念不夠堅定,甚至有些大學生對未來前途與發展產生迷茫,而大學生正是國家建設與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其肩負著國家的希望與使命。為此,需要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引導大學生在文化選擇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與政治信仰。
(二)多元化的價值取向
可以將當前大學生面臨的多元化價值取向總結為學生面對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之間的利益進行選擇時容易出現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傾向,同時會有一部分學生在面對這些選擇時作出無私奉獻為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奮斗,這兩種選擇存在巨大的差異也是,當前大學生所表現出的多元化價值取向。究其根本原因是受文化理念與價值觀念影響,如果任憑消極的取向發展,利己主義、拜金主義思想會愈演愈烈,而那些具有崇高理想與無私奉獻精神的學生會面臨更加復雜的社會環境,從而讓其感受到自己所堅持的人生價值理念十分吃力。正如亞當斯密所說,競爭需要受到正義的制約,價值取向也需要有一個標準。
(三)思想教育不及時
有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沒有落實到實處,不論是內容還是方式都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難以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甚至沒有將網絡技術及新媒體技術應用到思想教育中,沒有發揮出新時期信息技術對輿論影響的重要作用,使得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未達到理想的效果。大學生正處于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其視野正逐漸被拓展,思維方式也更加活躍,對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較強,對社會及外界環境充滿了好奇心,大部分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能夠熟練的使用信息技術了解世界。因此高校要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學觀念重視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尊重其話語權。要應用新媒體等技術手段向學生傳播主流意識,強化思想引導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三、多元文化視角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改革與創新的有效策略
(一)確定主流意識形態,文化內涵
高校要堅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內涵,在多元文化視域下要根據國家建設與民族復興的具體情況,建立主流文化與多元文化共存的文化環境。當代大學生生活在文化思想較為開放的時代背景下,其思維更加活躍有較強的個人意識,高校在對其進行教育引導的過程中,需要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其提供充分的話語權,通過構建順暢的表達渠道,讓大學生將自己的訴求更好的表達出來,使得大學生的精神訴求與當前高校的主流意識形態相契合。由此一來,能夠確立高校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文化的內涵并與大學生的發展相結合,進而切實有效的開展高校意識形態工作。
(二)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
為了進一步促進社會主義價值觀實踐,要深入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與踐行機制。首先,高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從現實情況出發重點解決師生共同關注的實際問題此外要培養大學生具備責任意識。通過加強道德教育,避免大學生出現利己主義思想強化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與道德素養,為大學生營造出崇德向善的校園環境。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趕超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的發展路途。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各種思想不斷涌現,在多元文化與思想的根源處,我們能夠了解到不同的價值取向與利益目的。各種文化思想都嘗試占據新時期社會發展的主導權與話語權,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意識形態的核心,只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引領全社會思想發展推動文化建設抵制腐朽文化,從而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指導思想下相互包容、求同存異的文化環境。在最大程度上實現社會共識,培養大學生樹立國家建設與民族復興的理想與信念在強大的精神文化,支持下意義強大的社會道德意識,規范自身行為。
(三)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新的過程中,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要革新教育理論。我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但新時期發展背景下,需要革新馬克思主義理論要將最新的理論成果應用到現實問題解決中。例如,要利用最新的宗教認知理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源處消除宗教在其起源意義上的合法性,以科學依據為基礎進行無神論教育,這對當前高校大學生宗教信仰問題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意識形態工作需要對學生的精神與心靈進行有效的引導與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要根據大學生的成長特點為其講述真實案例,使其真正的了解祖國、熱愛祖國,讓大學生以積極自信的態度接受主流價值觀,并堅持將主流價值觀用于國家建設與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要有所創新。要在高校文化建設中融入意識形態工作,可以舉辦多樣化的文娛活動對大學生思想及文化進行熏陶與培養。如,書法大賽、傳統戲劇表演、詩歌朗誦等,進而在無形中對大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影響,利用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滋養大學生的心靈與精神,在無形中培養大學生具備誠信、善良的優秀道德品質,以正確的價值觀與文化引導促進大學生成長。最后,要采用創新的媒介渠道。新時期背景下,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移動終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人們生活工作與學習中。新媒體時代下,改變了大學生了解世界的渠道,使得大學生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高校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思想教育模式,利用全新的媒介渠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反轉課堂、微電影、等媒體工具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意識形態教育的效率與質量,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高校要建立開放的校園網絡文化,根據大學生的成長需求與個性特點,積極組織開展各種主題活動利用微信、抖音等平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并分享彼此的心得可以通過在線互動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新媒體平臺渠道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常用的社交軟件中。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教師可以在這些平臺中開設賬號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與最新情況,進而對學生進行引導與教育。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文化涌入到我國,當代大學生的生長在一個多元化社會環境中,這無疑會對學生的思想及意識造成一定的影響,大學教育階段正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肩負振興民族傳承中華文化的歷史使命。為此,高校要加強意識形態教育,在多元文化中堅持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為主,多元優秀文化為輔的教育理念,強化學生的意識形態,并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為國家輸送更多的高質量人才。
項目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
項目名稱:文化生態視角下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研究(編號:NJSZ1907)
參考文獻:
[1]李瑞軍.多元文化場域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思考[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12):63-64.
[2]蔣篤君.高校教職工意識形態建設面臨的挑戰與創新[J].河南教育(高教),2018(10):64-69.
[3]駱心怡.多元文化視閾下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探究[J].文學教育(下),2018(10):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