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龍
摘? 要:現階段,有些地區的小學美術教學受到了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導致美術課程的實施遇到了困難。而微課以時間短小、內容精悍、易于傳播的優勢應用于教學中,賦予了小學美術課程更多的多樣性和彈性。文章為信息化時代下小學傳統美術課堂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為小學美術微課教學的開發與設計提供一些可借鑒性的范例,推動了未來小學美術優質資源共享的實現。
關鍵詞:小學美術;微課教學;資源共享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在美術教學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利用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開展美術教學。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利用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資源主動地收集、篩選、分析、整理圖像和相關背景資料,擴展學習資源,開闊視野;指導學生學習用計算機技術創作美術作品,并利用互聯網大膽發表和傳播自己的美術作品與學習心得。從小學美術教學到高中美術教學,這是一脈相承的具有科學性的線性上升學習。因此,從小學階段就有意識、有條件地開發與實施網絡課程資源是很有必要的。微課作為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思想融合的產物,將其應用到小學美術教學中,將更加有利于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一、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的意義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使如何高效率地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變得尤為重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課的產生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呈現的碎片化學習內容給予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其自身優勢更是決定了針對小學美術不同學習模塊開發出的微課,可以實現各地區、各學校的美術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基于此,筆者認為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微課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理念跟進,確立微課的價值認同
根據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特點、微課的特點、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筆者總結了微課價值認同的幾點思考。
1.“微”字當頭
“微”是微課最突出的特征,所以在設計微課的過程中要先考慮并遵循以“微”為首的原則。以“微”為首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選題范圍要小,即選擇的微課內容要精簡,學習內容范圍要小,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對知識點進行細化;(2)微課時間要短,一般為5 ~ 8分鐘,最長不超過10分鐘,以更好地保證讓學生在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內完成學習;(3)資源存儲量盡量小,以滿足移動終端、移動設備的存儲和在線播放的要求。
2. 立足美術學科本位
筆者認為,一節脫離了美術學科本位的美術微課談不上是微課。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資源,必須立足美術學科本位,體現美術學科的特性。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微課時,必須以小學美術學科的教學目標為依托,并結合與教學內容相應的培養目標,這樣開發出來的小學美術微課資源才更有價值。
3. 以生為本
微課最終是為廣大學生服務的,微課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微課的設計與應用要以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期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4. 交互性與可操作性
在學習微課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其與教師的交互、與學習資源的交互都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設計與制作微課時,教師要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加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習資源的互動。需要注意的是,微課的呈現方式不能太過單一,否則會導致操作性下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行為跟進,落實到課堂中的微課教學
蘇少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12課“點 線 面”這節課,如何更好地讓學生掌握點、線、面,以及黑、白、灰的裝飾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在這節課上,教師示范的比較多,留給學生創作的時間比較少,很難與學生進行充分互動。考慮到這一點,筆者把這節課做成了微課。從教學工具的準備到點、線、面概念的介紹,再到最后的教師示范,同樣為5分鐘的時間,借助微課學習,學生看得一目了然。多次觀看微課后,學生在工具的選擇上、在知識概念的理解上都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而通過最后的教師示范,學生可以反復觀看自己不理解的內容,看完之后還可以多次嘗試臨摹,甚至是創新。這樣的課后學習也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在課堂中,學生勇于表達自己對點、線、面概念的理解,并且努力說出自己心中的點、線、面樣式。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將點、線、面的裝飾拓展到各種事物上,活躍課堂氛圍。
四、結束語
在信息化時代,大數據環境下的碎片化信息時刻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與學習。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產物,在未來的教學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國內學者對其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正如火如荼,對其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更需要結合進一步的實踐去檢驗。通過上述探討,筆者希望在微課教學方面對小學美術教師提供一些思路和啟迪,希望更多的小學美術教師及其他學科教師能夠繼續開發一些優質的微課資源,進一步完善我國各地區微課資源的建設,推動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
參考文獻:
[1]王松江. 美術學科微課教學資源開發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30(3).
[2]陳玉琨. 中小學慕課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課程·教材·教法,2014,34(10).
[3]殷旭彪. 當代教育信息化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