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云
摘 要:新課標強調當前教育教學要重視起對學生數感的培養,以增強學生對數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基于此,教師應結合基本學情創新數感培養方法,從不同層面出發引導學生對數進行充分的感知,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因此,本文從生活經驗中發現數感、實踐操作中體驗數感以及拓展運用中強化數感三方面對核心素養下小學生數感的培養展開了探討。通過對學生數感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在遇到與數相關的數學問題時自覺展開主動的理解,建立現實問題與數量關系之間的聯系,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數感
培養小學生的數感是當前教育的普遍需求,也是教學的重難點所在。“數”是一個抽象的存在,為了提高小學生對數的理解能力,教師就要將數感的培養滲透于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認識數學問題。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培養學生數感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要基于學生特點出發進行有效教學方法的探索,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建立數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生活經驗中發現數感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在培養學生數感之前,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建立生活與數之間的聯系,帶學生發現數感,感受數感的存在。所以,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入手,帶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現數感,感受數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能有效掌握課程重難點,還能夠形成對數感的初步認識,在生活實例中體會到數的含義。
以“大數的認識”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初步發現和認識數感的存在,我將課程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結合到了一起,以借此增強學生對數感的認知。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詢問學生知不知道班級中有多少人?學校有多少人?我們所待得地區有多少人?從而將學生逐步帶入到了對“數”的思考中。之后,出示課件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地圖,并標出了北京、西藏、黑龍江等地,還標注了各地區人數。在大家看到這些更龐大的數字后,我隨之詢問大家會不會讀這些大數,并要求學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比萬大的數?在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后,我邀請了幾位學生進行回答,從而使初步建立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二、實踐操作中體驗數感
數是一種抽象的存在,所以為了讓小學生能夠體驗到數感,教師可以借助實踐操作使數更具直觀性,促使學生在“經歷過程”的期間積累與數學相關的經驗。在實踐操作中,學生能夠有更多接觸數,這對于學生體驗數感,提升數感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以“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初步認識分數,并借此培養學生的數感,我非常重視學生的實踐體驗。所以,在教學之初,我先讓學生拿出一張紙進行對折,在其中一半畫上圖案,初步讓學生理解了“一半”即,從而接觸了“二分之一”的意義。之后,我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說出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帶學生對分數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后,我進一步安排學生進行動手實踐,也就是按自己的喜好將紙進行對折,并隨意涂抹其中的1個方塊,思考被涂抹的方塊應如何用分數表示,從而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更為直觀的體驗到了分數的意義,在自主探究中學會了如何去讀寫幾分之一。
三、拓展運用中強化數感
有良好數感的人能夠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并順利解決數學相關問題。為了在教學中不斷強化學生數感,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拓展運用的機會,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訓練中發揮數感作用,并感受到應用數感解決問題的便利性。
以“小數的性質”的教學為例,該課重點是讓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知道化簡小數和改寫小數的方法,所以除了滲透小數相關知識的指導外,我還決定對該課知識進行拓展,為學生提供更多運用知識的機會,以強化學生的數感。為此,我在教學最后階段為學生展示了三套難度不同的訓練題,要求學生根據自身能力進行選擇,以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鞏固運用中掌握新知識。通過這一針對性訓練過程,學生也逐漸認識到了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為了讓學生能夠區分“0”對整數和小數的影響,在三套題中我都要求進行了多樣化的比較和轉化,如:
1.如何只動三筆,讓下面三個數劃上等號?
5030=503=50300
2.你能寫出和4.300相等的數嗎?
借助這些相似問題的提出,學生不僅掌握了小數的性質,更在應用中強化了數感。
總之,小學生數感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進行積累和沉淀。所以,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數進行充分的感知,建立起數與數之間的聯系,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都將產生積極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林丹.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下培養良好數感的策略分析[J].華夏教師,2019(22):52-53.
[2]林秀蘭.基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良好數感[J].亞太教育,2019(06):14-15.
武山縣城關鎮城關中心小學 甘肅天水 74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