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工業與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是一種以信息技術為基礎,貼合先進管理思想設計得出的資源管理系統,主要作用是幫助企業對各方面的資源進行規劃,能通過各類資源的現有信息展示原有資源規劃上的不足,使得企業可以對內部資源供應鏈進行整體管理,以保障內部資源供應鏈穩定、準確。同時該系統下的管理成果在企業成本上有鮮明表現,即各類資源與企業成本密不可分,資源規劃配置會直接影響成本構成,資源用量或多或少也會導致成本或大或小。因此在ERP系統的資源管理作用下,企業也能對成本進行有效管理,這一點對于食品企業而言非常重要。
根據國際標準(ISO)的規定質量成本由兩部分構成,即外部質量保證成本和運行質量成本。企業對質量成本的管理主要側重對運行質量成本進行管理。運行質量成本一般針對企業產品制造過程中,為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而支付的一切費用以及因質量故障所造成的損失費用之和。此類成本費用信息需要管理人員及時統計、分析。傳統食品加工企業成本管理方式比較依賴人工,需要人工去搜集相關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全面分析,這種方式不但使得成本管理效率緩慢,還導致人工的工作負擔增大,容易在工作中出現錯誤,類如錯漏某成本信息。說明這種成本管理方式存在缺陷,理應得到改善[1]。
在食品加工企業中庫存成本控制更為重要,因為食品加工企業的產出的食品有一定的保質期限。一般來說,越是新鮮的食品越優質,而食品越是新鮮,其保質期越短。優質的成本管理是在保證供貨正常的前提下,降低食品庫存,保持食品保質期的新鮮。但當前大部分食品加工企業的成本管理方式并不能面面俱到,其煩瑣的流程及人工的不穩定性很可能在某環節出現失誤,導致大批食品積壓,甚至超過保質期,直接造成損失。因此現有成本管理方式不滿足現代食品加工企業成本管理要求,理應得到改進。
食品加工企業的成本主要為食品原材料成本,食品原材料成本主要為采購農副產品成本,而大部分農副產品為大宗商品,其價格易受外部環境影響,使得企業產品成本信息發生波動,且波動頻次較高,有時波幅也不小。當外部市場的材料單價增長時,企業需要根據銷售訂單、生產計劃適當地降低采購量,而在材料單價下跌時,企業就要根據農副產品的保質其、食品的生產周期考慮增加原材料采購量,一方面提高產量,另一方面囤積低價材料,使得自身在材料單價增長時能用低價材料來保障充足產量,結合之下企業的成本總成本就會得到優化。值得注意的是,在成本效益觀念下,成本絕對數并非越低越好,關鍵看一項成本的發生產生的效益(收入或引起的企業總成本的節省)是否大于該項成本支出[2]。
在ERP系統作用下,首先該系統可以在企業內分布式布局,使得相關部門全部集中在系統層面上,結合內部工作要求,各部門需要將相關信息輸入部門內的子系統中。其次ERP子系統會將接收到的信息傳輸回終端系統處,終端系統會依照人工預設好的信息分類邏輯將信息羅列成清單或報表信息,由此實現信息整合。這個過程就非常便捷,成本管理工作人員可直接在終端處了解信息,并進行成本管理分析[3]。
ERP系統與早期同類系統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可拓展性,即前者采用的是分布式布局,其內部空間很大,若有必要可隨時在布局中安設新的子系統,但后者是做不到這一點的,要引入新功能、新程序,就必須引入一個全新的系統,且引入的系統與原有系統并不是一體的,這會導致系統應用流程比較煩瑣。而ERP系統的可拓展性能幫助食品加工企業應對各種各樣的成本管理新需求,即使當前成本管理架構不滿足現實需求,也能通過安設子系統的方式進行完善處理。
在信息整合特征下,ERP系統生成的信息清單或報表會與相關數據一一對應,理清信息與數據之間的關系,明確每組信息數據之間的關系,因此人工可以集中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此舉可使食品加工企業的成本管理效率、穩定性得到提升,有利于管理質量。
要保障ERP系統能順利融入食品加工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中,且確保系統效用能充分發揮,在正式的應用方案實施前應當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如系統體系建設、軟件安裝及專項小組組建、專業人員培訓等。除此以外,最重要的準備工作是明確ERP系統的管理邏輯,本文的ERP系統管理邏輯主要以生產工作為核心,再逐步依照企業內架構執行相關工作,各項工作要依照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能力需求計劃、車間控制、制造標準框架開展,具體內容見后文。
本文ERP系統應用方案中生產工作是管理流程的核心,因為生產工作涉及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從材料采購到產品進入市場,生產工作在其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針對生產工作進行管理,能夠有效將這些原本分散的環節有機結合,可起到提高質量成本管理水平、降低企業庫存、提高管理效率,進而實現成本控制目的。關于ERP系統生產工作下的框架運作內容如下。
1.主生產計劃
主生產計劃主要由生產計劃、計劃預測、客戶訂單輸入組成,首先企業要指定一個總的生產計劃,計劃中要詳盡的展示生產流程,設立一個標準的生產工作框架。其次要對計劃中的需求進行預測,并不是盲目猜測,而是根據歷史訂單的相關信息來進行預測,類如生產計劃中各流程環節的物料需求類型與用量等,一般情況下預測所得結果選擇均值既可,這樣能給后續調整提供良好的空間。最后待新客戶訂單輸入之后,依照訂單中的產品種類與數量開始生產,這時生產計劃轉化為產品計劃,結合訂單要求能對生產物料、能力進行控制,并對生產時間、數量進行詳細規劃,這樣就可以保障生產成本合理,且生產工作穩定,不會因故造成額外成本。
2.物料需求計劃
在主生產計劃下企業可準確知道自身要生產多少產品,再根據產品生產的物料需求,結合最終數量,在ERP系統下列出物料清單BOM。根據清單,企業生產時的數量將轉換為生產零部件數量,能依照當前庫存獲悉采購需求,即采購什么物料、采購量是多少,同時還能知道要生產多少、加工多少等,這時庫存成本控制將得到有力保障。
3.能力需求計劃
能力需求計劃代表了企業生產工作的負荷能力,可根據該計劃驗證物料需求計劃的可行性,即根據能力需求計劃可知企業最大生產能力。若物料需求計劃下產生的能力需求超過最大生產能力,就說明物料需求計劃不可行,需要進一步調整。
4.車間控制
主要負責對作業進行隨時控制,內容為作業排序,再將作業分配到具體各個車間、作業管理、作業監控。
5.制造標準
在編制計劃中需要許多生產基本信息,這些基本信息就是制造標準,包括零件、產品結構、工序和工作中心,都用代碼在計算機中識別。
為了驗證本方案的實效性,下文將在案例中實施本方案,根據結果來進行驗證。
某食品加工企業規模龐大,內部有很多部門,在以往成本管理工作中金中主要采用傳統人工管理模式,但隨著該企業規模的增大與部門的增多,內部負責成本管理的人員逐漸力不從心,一方面無法處理量級較大,且內部關系錯綜復雜的信息,另一方面某些部門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配合度較低,使得人員很難搜集相關信息,這使得該企業的成本管理質量下降,生產過程的成本浪費比例有明顯提升。為了應對這一現象,該企業曾引入過一些信息化管理系統,但此類系統不僅成本高,同時可拓展性差,面對不斷增長的成本信息與不斷變化的成本管理需求,這些系統無法長期為企業提供幫助,每次信息增長或需求變化時,企業都不得不繼續依靠人工來完成相關工作,甚至多次更換了此類系統,但都沒有徹底解決這一現象。因此本文為了幫助該企業解決問題,同時也為了驗證本方案的有效性,在得到企業方許可的情況下,在該企業中實施方案。
本方案實效性主要依照對比法來進行驗證,即先獲取方案實施前該企業的成本管理信息,整合后形成對照組信息,而在方案實施開始搜集成本管理信息,一段時間后停止,整合可得方案組信息,將兩組信息進行對比。若結果顯示本方案實施后的成本管理信息優于實施前,就說明本方案實效性良好。另外,驗證方法中方案實施前后的信息均是該企業三個月內的成本管理信息,時間上相互對應,信息項目見表1。

表1 成本管理信息項目
依照驗證方法的邏輯,本文搜集了方案實施前后各三個月的成本管理信息,具體見表2。

表2 方案實施前后各三個月的成本管理信息
根據表2內容可知。①在方案實施前,該食品加工企業三個月的成本精確性數據為86%、83%、89%,均值約在85%~86%左右,說明該企業有11%~12%的成本被浪費,而本方案實施后該食品加工企業三個月的成本精確性數據為97%、95%、97%,均值約在96%左右,說明該企業約有4%的成本被浪費,相比之下本方案實施后大幅降低了該企業的成本浪費比例,因此本方案實施有效。另外,本方案實施下之所以還有4%的成本被浪費,是因為方案實施時間比較短,企業本身的信息交流還沒有完全暢通,所以在信息不明確的情況下出現了成本規劃失誤,但這不影響本方案的實效性。②在方案實施前,該食品加工企業三個月的成本規劃合理性中出現了11次成本過高和18次成本過低的現象,兩者出現頻次很高,說明該企業在方案實施前并不能有效保障成本被合理分配,而在方案實施后,該企業三個月的成本規劃合理性中沒有出現任意一次成本過高或過低的現象,說明本方案實施有效,有力保障了該企業的成本規劃合理性。③在方案實施前,該食品加工企業三個月的成本規劃實施效率大約在10d~16d,這對企業的生產效率與成本控制即時性有一定影響,同時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該企業每次提出成本規劃方案時,內部部門都會提出異議,使得方案被多次調整,說明該企業的方案規劃實施情況不好,過程中存在很多阻礙。而在本方案實施之后,該企業三個月的成本規劃實施效率大約在3d~5d,相較于實施之前有大幅提升,且在過程中規劃實施并沒有遭遇阻礙,之所以要3d~5d來實施,是因為在規劃實施前要讓各部門熟悉成本規劃方案,這個過程無法避免。④在方案實施前,該食品加工企業三個月的成本規劃運作可控性表現為無法隨意調整,說明在實施之前只要該企業敲定了一個成本規劃方案,就必須依照這個方案來實行,如果要調整就必須推翻重構,這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加大企業成本,因此無法隨意調整,而在方案實施后,該企業三個月的成本規劃運作可控性表現為可隨意調整,這是因為在ERP系統幫助下企業能隨時知道當前需求與未來需求,所以可以針對性的在原有方案基礎上作出調整,且不影響后續方案的實施,說明本方案讓該企業的方案運作可控性、靈活性增強。⑤在方案實施前,該食品加工企業三個月的成本收益為7%,而方案實施后的成本收益為15%,因此綜合來看本方案實施起到了應有效果。總體而言,本方案在該食品加工企業中表現良好,具有實效性。
綜上,本文對ERP系統在食品加工企業的成本管理進行了研究。通過研究可知,在食品加工企業成本管理特點下,傳統的成本管理方式并不滿足管理需求,不利于成本管理質量提高,因此需要通過ERP系統來進行革新。對此文中介紹了ERP系統在成本管理上的應用優勢,說明該系統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隨后采用文中應用方法,能充分發揮該系統的效用,起到提高成本管理質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