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昌杰 山東臨沂煙草有限公司臨沭分公司
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理念的不斷普及與推廣,“禁煙”活動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響應,隨著公共場所開始實施明確的“禁煙令”,尤其以流量明星“違規吸煙”引發的一系列社會討論,使“禁煙”這一話題的熱度更上一層樓。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發展戰略,國家有關部門的控煙力度逐步加大,倒逼煙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得不轉換思路,以適應更大的風險挑戰。在外部環境的變換無形之中,煙草企業的發展需要對企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內部控制在企業管理上的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在順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潮流之際,對企業結構優化升級,圍繞流程建設、精益管理、對標管理等方面,著力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煙草企業的管理能力,才是企業長足發展的關鍵。
廣義上的內部控制,主要是指當企業處在某種內外部環境干擾的狀態下,該企業為保證正常的生產活動及生產效率,積極拓展渠道獲取企業生產所需的各種資源。充分利用這種資源可以生產既定的發展成果,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從而適用于該企業調動及分配企業人員和物資的一種方式方法。針對煙草企業,內部控制則體現在為實現其發展戰略,以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作為評價標準采取的自我約束、調整、評價和控制的方式、方法與策略的總稱[1]。煙草企業要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進行專業地分析把控,找出各環節控制變量的關鍵節點,并通過明確流程、明確責任、明確業務的方式推算出一套適合企業發展的內部控制機制。
1.提高煙草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煙草企業作為一種傳統企業,它的生產模式一般來說單一性特征較為明顯,合理的內部控制手段可以依托流程建設來減少工作混亂帶來的浪費成本,責任到人的透明機制還可以提高人員工作效率,有助于人才價值的挖掘與利用。從而提高企業運營的效率及質量。
2.保證煙草生產活動的合法性。煙草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就要求其在自身發展道路上必須保持高度的廉潔性和合法性,而合理的內部控制所規定的生產活動的規范和透明恰恰保證了這種合法性。
3.保障煙草企業的資產安全及財務報告的可靠性。高收益高流水的煙草企業其資產安全必然是企業的核心管理內容,企業管理是否專業規范就體現在其資產的完整性,合理的內部控制可以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持,提升企業的經營利潤,從而穩定企業的發展。
4.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企業的進步離不開一個合理的目標及戰略的制定,而合理的內部控制在穩定企業的資金成本、人員安排、生產流程上發揮著基礎作用,能夠促使企業及時解決問題、規避風險,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有序推進。
1.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煙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其首要方向是要遵守國家對煙草專賣制度,符合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要求,以黨的建設為第一要務,發揮黨的領導作用、示范作用和創新作用。其次是要保證制度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將制度環境以現代化發展模式與企業管理相結合,要充分發揮黨組會議、經理辦公會議、預算管理委員會、薪酬管理委員會、“三項工作”管理委員會、投資管理委員會等決策機構的職能[2],通過專業分工與權責制約,最大化的發揮內控制度的優勢。
2.構建內部控制體系。在企業優化好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上,內部控制的流程架構也要更加清晰全面,構建一個涵蓋企業文化制定、社會責任分工、人力資源協調、資金活動把控、項目合同跟進、信息系統運用等多方面內容的內部控制體系。煙草企業在日常管理期間,要積極創新內部控制管理方法,需要針對財務、管理、業務等環節和部門,制定對應的責任制度,全方位管理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3]。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是企業管理能否走上正軌的必修課題。
3.暢通內部信息。內部控制能否在煙草企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一個關鍵節點就是企業內部的信息是否上下暢通。企業管理的前提是必須疏通內部的交流溝通,部門內部溝通、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不同生產階段的溝通等任一環節的堵塞,對煙草企業的發展來說都是隱藏的致命因素,因此要想實現溝通的便捷流暢就可借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業內部的溝通效率,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從而將資源更好地整合、利用,為企業決策提供可靠參考。
4.加強內部控制的監督。任何體系、任何制度的建立勢必要有配套的監督考核標準,并使其發揮應有功效。煙草企業的轉型升級更是要在監督上做出重大調整,監督既要分為日常工作和重大風險的監督,也要分為制度監督和人力監督。在日常工作監督上可明確考核標準和內外不定期抽查機制,重大風險監督則是在面對重大風險挑戰過后的總結分析,及時補充制度漏洞;制度監督和人力監督是區別于管理的獨立監督模式,獨立的監督制度和監督負責人可以使管理水平保持在基本線以上。管理權與監督權相分離,才能產生真正獨立、客觀、公正地企業管理成效評價和監督,從而使企業監管實現常態化、長效化。
結束語:煙草企業要想長足發展,擺脫目前外部環境造成的發展和瓶頸,就必須通過對內部控制手段的合理運用,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構建適合企業發展模式的內部控制體系,暢通企業上下信息溝通的渠道,加強對企業和企業管理的監督,即可探索出一條響應國家號召、順應時代發展、滿足社會需要、更好地服務人民的規范化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