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熙章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成為了學校的主要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指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利用生活化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也能使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進而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源自生活,也可以應用到生活中。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和策略進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夠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生; 數學課堂;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28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突破傳統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在原有教學理念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將生活化教學模式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這一教學方式的創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對數學課的學習熱情。
一、在數學課堂中創建生活化教學情景
近幾年,隨著素質教育在各個教學課堂應用范圍的擴大,在小學階段的數學課堂中引入生活化情景教學的模式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師重要的授課方式之一。教師將經過深度挖掘后的數學教材內容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關聯拓展,可以在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小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數學課堂的主導者,在授課過程中只是按照講義所寫教學內容,按部就班地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點的講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關聯性較弱,教師無法根據課堂中小學生對授課內容的反應判斷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掌握情況,阻礙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傳統模式下教學課程的節奏由教師進行把控,也由教師自主判斷是否對數學知識點進行詳細的講解。通常情況下,教師對自身認為的較難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對自身認為不重要的知識點一語帶過,而在這一過程就存在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誤區。部分教師認為是重點的內容,小學生可能早已經掌握理解,而部分教師認為不重要的知識點,小學生可能并不能透徹地理解該知識點。針對當前數學教學課堂面臨的如上所示的教學誤區,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學模式,如在數學課堂中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這一教學模式的改變,為改變當前的教學課堂現狀提供了教學改革新思路。
二、由生活實踐展開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針對現階段的數學教學模式而言,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重點包括教師對學生數學思維方式的培養,該思維方式的培養將為學生接下來的數學學習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生活化數學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將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與數學邏輯思維的客觀發展規律進行有機結合,并互相引用進行印證,運用數學思維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答疑解惑。這一步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的發展與完善,綜合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接下來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留心觀察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更要注重學生發散性思維模式和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對數學知識點進行講解時要有意識地在課堂中引入生活化的例子。具體來說,在日常備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總結日常生活中所蘊含的數學發展規律,并在課堂中將數學知識點與具體生活實例進行結合并展開講解。這不僅可以加深小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印象,也鼓勵學生將生活實例與所學知識點進行相互驗證思考。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發散思考的過程就是教師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過程。教師在課程講解前,可以先拋出一個符合本節課數學內容的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充分利用現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對該數學知識點進行深入學習。
教師根據多年數學教學經驗,深知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并不是只存在一種題解方式。在傳統模式下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產生思維定式,在解題過程中往往只有一種固定的解題模式,長此以往,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因此,在現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學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培養思維創新能力。實際生活中拼接七巧板的趣味游戲,拼出正方形的方式就不止有一種。在學生實際動手操作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并在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困惑時給予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思維創新能力。
三、立足數學教材,融入生活化教學內容
作為開展數學教學的基礎,教師應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探究,并尋找數學教材與生活的關聯性。尤其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學的目標在于提高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材的內容設計也更趨向于生活化,包括教材的習題、例題知識,也蘊含了較多的生活化知識,這對教師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提供了基礎依據。但是,在信息時代,社會發展速度較快,相應的教育發展速度也較快,而教材的編輯、定稿、發行、出版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且一個版本的教材在出版后,要使用數年,而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教材中的部分內容與實際脫軌的情況,進而不能保證當今的學生學習到的生活化數學知識是最為先進的知識。
因此,為有效突破上述困境,教師可以將數學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進行提取,然后與現實生活中最為熱點的問題進行融合,這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與時俱進的發展,也可以充分體現生活化教學與教材內容相融合的教學優勢。同時,雖然教材中的部分生活實例與當前的社會熱點現象不符,但通常其道理都是相通的,教師也可以將教材中的生活實例與當今社會發生的生活實例相結合,鼓勵學生剝絲抽繭,找出二者的區別和相似點,以此培養學生的深度分析能力,使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一個質的突破。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數學教學體系中,對學生思維發散能力、數學邏輯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養是現階段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將生活化教學引入數學課堂,不僅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幫助教師為接下來深層次的教學內容的展開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邴可欣.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0(8).
[2]錄紅霞.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6).
(貴州省威寧縣龍場鎮邊沿小學? 貴州畢節? 5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