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會芳
為加強襄城縣農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建設,縣政府于2020年7月申請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17.5萬畝、大豆10萬畝)標準化生產基地,2020年12月正式被農業部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批準,按照創建工作要求,襄城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大豆)標準化生產基地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創建、高質量推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達到了驗收標準,準備于2022年2-3月迎接省部級專家組進行核查驗收。現將我縣基地創建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地基本情況
襄城縣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17.5萬畝小麥、10萬畝大豆)標準化生產基地選擇在農田基礎好、農民熱情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范湖鄉、姜莊鄉、麥嶺鎮、山頭店鎮、丁營鄉、茨溝鄉六個鄉鎮66個行政村,涉及近2萬農戶。
二、主要開展的工作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管理體系
縣政府成立了縣長任組長,分管農口副縣長任副組長,農業農村、財政、發改等涉創單位、6個涉創鄉鎮為成員的基地創建領導小組,基地辦設在縣農業農村局,由農業農村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統籌調度推進創建工作。涉及創建的6個鄉鎮、66個行政村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組織,明確鄉(鎮)長為基地單元責任人,村委主任為具體責任人,確保層層落實有主體。基地辦從農技、科教、檢測等業務部門抽調12名精干人員,明確責任分工,專班推進基地建設的技術指導、生產管理和相關材料的整理、歸檔、上報等工作,縣、鄉、村三級層層簽訂了目標責任書。
(二)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基地七大體系
為確保基地創建工作順利開展,縣鄉兩級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縣政府先后撥付30多萬元專項經費,用于制作標牌、印刷《襄城縣綠色食品原料(小麥、大豆)標準化生產基地農戶使用手冊》和技術資料,開展宣傳培訓等。各鄉鎮也都拿出一定的資金用于宣傳、培訓、資料印發等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基地建設工作的開展。同時,全縣整合相關涉農項目資金5000多萬元,實施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優質專用小麥創建、深耕、深松、土肥試驗、節水增糧增效、病蟲害統防統治等項目,確保創建工作順利開展,極大地促進了基地七大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保護環境,為綠色食品發展創造良好生態條件
我縣采取了多項措施,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一是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在基地范圍內植樹造林,改善生產條件,基本實現了農田林網和旱澇保收田標準。二是為保證基地生態環境符合糧食食品產地要求,縣環保部門加強對基地水、土、氣的監測與管理,嚴禁在基地范圍內建設污染企業,保證基地水質、土壤、大氣不被工業“三廢”污染。三是防止農業面源污染,引導農戶科學使用農業投入品,未出現使用違禁農業投入品現象。四是引導農民科學處理使用后的農藥包裝物。五是推廣高效、低毒農藥和新型機動施藥機械,避免藥液“跑冒滴漏”現象。
(四)搞好協作,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
制定了《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大豆)標準化生產基地農業投入品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加大農資市場監管力度。縣農業部門會同工商、技術監督部門,加大農資市場管理力度,規范市場經營行為,嚴肅查處證照不全或違規經營國家禁用農業投入品的違法行為,在6個鄉鎮設立6個投入品專供點,啟動了基地農業投入品連鎖配送服務。同時組織執法部門對基地內及周圍的農資經營網點實行拉網式檢查,從源頭上有效控制違禁投入品的使用。
(五)強化管理,規范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
規范了綠色食品原料(小麥、大豆)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各項工作。一是制定了《襄城縣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大豆)標準化生產基地發展規劃》和《基地管理辦法》,集中連片安排基地建設。二是統一在基地設置標示牌,繪制了基地分布圖、地塊分布圖,并對基地田塊進行統一編號;健全了縣、鄉、村、戶生產管理體系,縣基地辦制定并發布了《襄城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大豆)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編寫了技術明白紙和《農戶使用手冊》各2萬份,做到了基地農戶每戶一張明白紙和一本《農戶使用手冊》。三是在基地推行了“統一良種、統一生產操作規程、統一投入品供應和使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獲”五統一管理制度。
(六)建全隊伍,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服務
建立了縣鄉村三級農業技術推廣網絡,對基地建設領導小組成員、生產管理人員、技術推廣人員、產業化經營單位負責人和基地群眾進行了系統培訓。聘請省市縣專家成立了技術攻關和指導小組,加強新技術的引進、研究和攻關,不斷提高基地科技含量。同時,通過科普趕集、電視講座、農業大講堂等形式,廣泛宣傳綠色食品知識和生產技術,指導農民嚴格按照綠色食品小麥、大豆生產技術標準進行種植、管理。
(七)培育龍頭企業,提升小麥、大豆生產經營化水平
在基地創建過程中,堅持推行以“綠色食品品牌為紐帶,龍頭企業為主體,原料基地為依托、農戶參與為基礎”的產業化發展模式,依托襄城縣豫糧企業,積極推行“公司+合作社(協會)+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
三、基地建設成效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通過建立基地農業投入品管理、監督管理體系,推廣應用綠色食品小麥、大豆生產技術,小麥、大豆品種和質量得到大幅提升。
(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顯著提升。通過創建工作,全縣綠色食品認證實現了“零”的突破,襄城縣安民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成功入選河南省第四批“三品一標”示范基地,是襄城縣唯一入選綠色食品基地。同時,“襄城黃瓜”、“襄城葡萄”、“襄城赤松茸”、“襄城胡蘿卜”、“襄城西葫蘆”、“襄城紅薯”、“襄城西瓜”入選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襄城“首山”牌面粉也暢銷全國各地,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三)農業科技支撐體系不斷完善。通過建立縣鄉村技術服務網絡,實現了每戶都有農技人員跟蹤指導服務,為襄城縣綠色食品小麥、大豆的長遠發展奠定了扎實的技術基礎。
(四)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通過推廣綠色食品小麥、大豆標準化栽培技術,產量和品質顯著提高,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