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微
摘要:為開發出適應新形勢下設計類專業教學需要的高質量設計類專業教材。分析了當前我國設計類專業教材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形勢下設計類專業教材建設思路與實施策略,即案例引領、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產學研合作建設教材;開發數字教材,實現教材內容動態化、教材形式現代化;將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教材,實現對人靈魂的教育和啟迪。該思路與策略可為設計類專業教材建設與開發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教材建設課程思政設計類專業數字教材產學研合作
中圖分類號:G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1)05-0106-03
引言
新冠疫情的突如其來給傳統教學模式帶來巨大沖擊,教學模式的轉變迫使教材形式不得不變,從而迅猛推進教材建設。教材是傳導民族精神意志、引領國家價值取向、傳承文化與傳授知識技能的重要載體,是教育之舵,關乎培養人的方向問題,容不得半點輕視。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教材建設工作,我國政府更是對此高度重視,習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指出“要抓好教材體系建設”,在全國教育大會講話中再次強調教材體系建設問題,并為教材建設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新興的,結合理、工、文為一體的設計學科得到長足發展,已從一個邊緣化的專業方向升級為一個一級學科[2]。雖然在名分地位上設計學科得到認可和提升,但其實在人們內心,設計學科細分的那些設計還多是處在邊緣,被誤解、漠視,甚至被瞧不起。設計真的就該遭人鄙視嗎?真的就沒有價值嗎?那為什么國家要提出“向設計大國轉變”的國策呢?顯然不是因為設計沒有價值,而恰恰是因為設計太有價值,只因它是新生事物,它是強大事物,才會遭遇種種鄙夷,這是規律。設計作為平衡人類欲望的一種力量和智慧,是唯一可以與商業、科技相博弈的[3],以保證人類不被商業無度誘惑而揮霍、
娛樂至死,保證科技這一手段只帶給人類福祉,從而保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證人類的未來不被毀滅[4]。設計類專業培養的人才絕不是那充滿蔑視和不屑意味的“藝術生”,而是不斷開發新理念,定義、引領需求的先行者,更是創造合理、健康生存方式,促進社會變革和發展的開拓者。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的艱巨性,決定設計類專業教材建設的重要性。特別是當下這種新形勢、新趨勢,在給設計類專業教材建設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抓住當下時機,對設計類專業教材進行創造性開發與建設,將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最主要是當下設計類專業教材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均存在諸多問題,無法適應設計類專業教學,很難培養出高質量設計類專業人才,因此迫切需要盡快進行設計類專業教材建設研究。
一、我國設計類專業教材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從形式到內容明顯滯后
時下,很多設計類專業教材與其他類專業教材并無差別,仍是單-傳統紙質形態。紙質形態教材從編寫到印刷,再到出版發行,本身就已滯后時代發展,再加上不易更新,這對設計類專業來說都是致命的,因為設計行業發展速度極快。所以很多設計類專業教師干脆選擇不訂教材或訂了教材也不按教材講,于是不少設計類專業教材形同虛設。這使得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很難獲得保障,全靠教師個人水平和責任心,而往往教師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靠個人力量很難找到獲取權威前沿資料的渠道。此外,縱使有些最新出版的教材進行了一定革新,也多是“換湯不換藥”。比如有教材將里面的插圖換成了二維碼,形式上感覺比較現代,但反倒不直觀。需用手機微信掃碼去看,看到后不過就是一張彩色靜態圖片,僅此而已。設計類專業教材,展示的圖片多是用來說明問題的案例性作品,非常重要,那為何不視聽結合進行立體式表達,在抓住學生胃口的同時見縫插針,直接傳遞重要內容,豈不是可以收獲極好的教學效果。顯然這種革新只是做了表面文章,本質上依舊是“新瓶裝舊酒”,意義不大??梢?,當前教材在形式上完全不能適應網絡化知識傳播的模式[5],根本無法滿足設計類專業教學實施的需求,而在內容上更是無法滿足設計類專業對先進、前沿知識的需求。
(二)過分注重知識傳遞而忽視育人理念的融入
當下,不少設計類專業教材只著眼于專業理論,面面俱到地羅列系統性專業知識,且晦澀難懂、結構單一冗長,考慮的盡是知識本身的理論學術性,灌輸式地平鋪直敘,除了充滿麻木、理性的知識外,沒有留給學生探索的空間,更沒有留給學生體悟生命、價值的情愫。這樣的教材很難拿來開展設計教學,因為設計類專業不是培養學生去記住多少知識,而是培養學生有愛有德有情懷,會思考、會創造。設計更多的是靠情感,而非單純的理智。這種完全不考慮學生基本情感、基本道德的養成,更不考慮學生創造能力的形成的教材,只會導致學生對世事冷漠無情甚至冷酷不仁,且不會思考、不會分析,在未來設計領域中,根本無法做出震撼人心靈、觸動人靈魂的設計,甚至在未來種種局勢中,都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當下信息社會,知識的獲取易如反掌,且獲取速度與廣度不斷攀升,教材對學生來說不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甚至學生自己都可以提供知識。尤其當下線上教學,教材上長篇大論的系統知識要機械地滿堂灌于課堂嗎?顯然不可取,既然學生自己都可以獲取知識,就使得教材過分灌輸知識顯得更不合理,而恰恰應該增強的是對學生情懷和潛能的喚醒。
(三)偏重學術性理論,不接地氣
當下,不少設計類專業教材偏重理論,且理論知識不是從設計實踐中凝練出來的,嚴重缺乏實踐性與指導性。教材上基本是只有學術性知識而沒有應用,不具備指導學生按設計流程開展操作與自主學習的功能,更不具備指導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功能。因為設計的教學是實踐,所以課堂教學全靠教師自由發揮,教材基本上就是擺設,學生更是不看,一些設計類專業學生甚至非常反感教師給他們訂教材,更有甚的是,有些高年級學生,教師給他們訂了教材,他們拒不領取。其實設計類專業教材在編撰過程中,是強調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只是實際編出來的教材走了樣,完全是在就實踐談理論,教材內容和實際設計過程基本沒有對接。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材多是由一線教師編撰的,而一線教師又多是從學校畢業后就直接當教師,他們自己都實踐能力欠缺,又怎能寫出實踐性強的教材呢?我國設計類專業教學體制像很多其他國家一樣,也基本是承襲包豪斯教學體制,只是我們很好地引入了其理論教學體系,但卻忽視了其實踐教學體系,致使這些年來我們設計類專業培養的人才多是實踐能力不強。而本身就實踐能力弱的設計人才再直接進校當教師,從學校到學校,沒有企業實踐經驗,就更是不勝實踐了,所以很難編出實踐性強的教材。最主要是很多教師編寫教材根本不是為了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而是為了職稱評審、為了教學成果問。從而導致編出的教材不僅缺乏實踐性,而且質量不高,大都是你抄我,我抄你,所呈現的是一片虛假繁榮,造成社會資財的嚴重浪費。尤其當下這種新形勢、新趨勢,教育絕不再是僅僅告訴學生知識那么簡單,而更多的是讓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特別是對于以實踐操作為根本的設計教育來說,就更是讓學生主動創造、實際設計。而缺乏指導性、實踐性,不接地氣的設計類專業教材根本無法支撐當前教學。
二、設計類專業教材建設思路
(一)案例引領、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產學研合作建設教材
1.基本思路
設計是對實踐性要求極高的學科,設計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實踐教學。奠定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基礎的包豪斯設計學校,教學時間三年半,三年時間都是實踐教學,并試圖和工業建立廣泛聯系”。其教育理念正是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教學中充分動手、動腦,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創造性思維,提高創造能力,這一理念今天仍在延承。因此,設計類專業教材必須能夠指導設計實踐,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學中做、做中學”[8],更能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理實一體化”。這就使得設計類專業教材建設,不能單靠一線教師,應產學研三方形成合力,共同進行教材建設。此外,產學研三方還應始終保持密切聯系、深度交流,以切實將先進案例和最新設計項目引入教材中,并做到及時更新。對引入的項目應按實際工作過程以層層遞進的方式設置若干工作任務,并將教學內容融于任務中,同時明確能力目標與知識目標,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瑞莫斯與耐特研究發現,學習者清楚學習目標,會產生強烈的興趣與學習動機,反之則不然[9]。
2.實施策略
在教材編撰過程中,應先給出先進案例,其后給出最新設計項目。這里所提及的案例絕不是簡單舉例子,而是圍繞著課程目的,進行方法論的指導與總體目標的明確。應盡可能給出世界上最前沿、最成功的設計案例,給出的同時對其設計方法、設計思想、工藝實現過程等要點予以詳細分析,分析過程中將知識、技能、思想等教學內容有機融于其中。因為是向大師學習,學生不但不會厭煩,反而會產生探究心理和學習興趣,這樣枯燥的專業理論在這樣的情境下會變得生動、平易。最主要是給出這樣的案例,相當于是給學生立了標桿,使學習目標更為明確和直觀,學生就容易產生學習動力。所提及的項目主要指企業或科研機構最新接到的業務或任務,在教材中給出這樣的業務或任務,讓學生跟著一起做,相當于讓學生直接進了企業或科研機構,深入到了生產、研發第一線。既能讓學生得到實際訓練,又能將學生做得好的設計直接投產,縮短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時間。德國的設計教育就是讓學生直接做市場上急需的設計,然后將學生好的設計直接投產。讓學生做真實項目,會使學生感到知識有用,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最終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目標。給出項目后,應按工作流程以步驟的形式對項目進行分解,即由淺入深地設置工作任務,這里同樣要融入知識、技能、思想等教學內容。同時每一項任務都應在做前給出明確目標,在做中一步一步地給出指導細則,在做后給出詳細的評價指標。
(二)開發數字教材,實現教材內容動態化、教材形式現代化當前,傳統的教材形式、滯后的教材內容顯然無力支撐線上教學,特別是對先進性要求極高的設計類專業教學來說,更是無力應對。當然,線上教學是因疫情的突然來襲而全面展開的,教學與教材的差距是一時間被拉大的,這是任何人都始料不及的。但已然如是,我們除了進行教材的顛覆性開發與建設,別無選擇。因為疫情雖終有一天會過去,但教學形式卻不一定能完全回到過去。這就迫切要求我們應充分利用當下線上教學的經驗,盡快形成教材建設方案,嘗試實現教材空前的“媒介轉移”,借機實現教材的歷史性大發展,切實讓這次因疫情引發的革命性的挑戰轉化成教育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1.基本思路
單一的傳統紙質教材從形式到內容都與超前、現代的設計教育不相適應,而深度融合學科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數字教材,則利于修訂完善,且表達更加直觀生動,符合設計教育特點。數字教材并非傳統紙質教材的數字化,而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數字教材可以提供多維度、多層次、有序的、優質的多媒體資源,相較于傳統紙質教材,具有諸多優勢,如靈活性、交互性、可移植性、可訪問性等特征,可以為教與學的時空結構與方式方法的拓展提供可行的條件。不僅適切當前線上教學,更符合現代學生偏愛多媒體、新媒體學習資料的特點,能夠激發學生探究行為,燃起學習興趣[10]。開發數字教材是教育發展規律使然,更是教育部的要求,教育部頒布的《教育課程教材改革與質量標準工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指出要“開展數字教材等新形態教材的研發、試點和推廣”。尤其當下,因新冠疫情而全面展開的線上教學,使學生更習慣于通過網絡進行學習[12],這就使得數字教材建設更為迫切和必要。特別是對于知識更新周期快、先進性要求高的設計類專業來說,更應盡快建設數字教材[13],實現教材內容動態化、教材形式現代化,更好地滿足設計類專業教育教學要求。
2.實施策略
數字教材建設中,應充分發揮多媒體、網絡通信、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優勢,將網站支持平臺、紙質教材及精品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同時融合視頻、音頻、動畫、圖片等元素,將傳統紙質教材無法展示的如實踐過程、工作場景、抽象的理論概念等內容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出來??梢酝ㄟ^制作動畫將紙質教材中復雜、靜態的圖形、圖像直觀演示出來,轉抽象為具象,使內容生動、易懂;可以通過制作微課視頻將設計規范、設計步驟、軟件操作、模型制作等過程明晰、直觀地講解、展示出來,為師生的教與學提供示范。從而幫助教師游刃有余地駕馭課堂,幫助學生提高興趣,找回設計教育本自具足的生動和有趣。數字教材背后是大量數據,數據的背后是無數師生用戶。數字教材的開發不能一蹴而就,而應循序漸進,因為時代和信息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數字教材資源管理尤為重要。特別是設計行業發展速度異???,這就要求設計類專業教材建設更應加強數字管理,將資源的增減、修改等更新工作常態化,以確保教材內容的先進性、前沿性。此外,用戶在使用數字教材時,會留下學習內容、跳轉記錄、學習進度等信息,可以獲取這些信息形成大數據,并對數據整理、分析,探尋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持續性建設、發展數字教材。切實保證設計類專業知識得到及時更新的同時,獲得不斷完善,真正滿足設計教育對先進性、實用性的要求。
(三)將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教材,實現對人靈魂的教育和啟迪
1.基本思路
設計人才肩負著為人類未來擔當的重大使命,決定設計人才必須有大德、大愛、大情懷,這就要求設計類專業教材要能對人的靈魂進行教育和啟迪,能喚醒人的情懷、激發人的潛能。當下正在推進的課程思政建設,其實就是要寓價值引領于能力培養與知識傳授之中,幫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令學生有能力,更有德性。這正是設計教育長久以來追求的終極目標,是設計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因此,設計類專業應尤其重視課程思政建設,而課程思政建設只有從根上,從教材上抓起,才能落地落實,因為教材是教育教學最根本的依據。所以,設計類專業教材建設必須深度融入課程思政元素。近日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也明確規定,高校課程思政要“落實到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各方面”[14]。教材作為課堂實施的主要依托,只有首先做好自身思政建設,才能引導教師進行課程思政,給出思政角度,提供思政素材,從而保證課程思政建設見功見效。否則,單靠教師課堂現場發揮,即使育人意識再強,也會因為育人素材的缺失或不足,而影響育人質量。特別是對于課堂教學以實踐為主的設計類專業來說,如果教材中沒有思政內容供給和思政方式引導,教師是很難在實踐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的。所以,設計類專業教材建設,應做好思政元素的統籌和科學規劃,同時,為教師編撰教學指南,給出教學要求、實施方法、操作要領等。
2.實施策略
教材建設中,應深入梳理具體的課程內容,結合設計類專業以實踐操作為根本的教學特點及課程的價值理念與精神內涵,深入挖掘課程所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有機融入教材,使教材的廣度與溫度得到拓展,同時也應考慮學生的需要,做到盡可能從學生自身道德水平與發展實際出發,避免空洞不實??梢詮恼n程所涉及的歷史、文化等角度著手,探尋具體的思政元素[15]。比如從歷史角度,凝練課程的發展、演變歷史,課程的社會貢獻、文化訴求,設計大師的人格魅力、設計品格,領域內奮發向上、不畏艱辛的先進人物等;從文化角度,挖掘提煉課程內容關聯的優秀傳統文化,設計自身的行業文化等。這些都可以成為設計類專業教材具有典型性的思政素材。在編撰過程中,應找好思政教育元素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切入點與突破口,以確保融入的有機性??梢园延行┲R轉換成若干可供討論的話題,以令學生學會探究問題的同時,提升道德判斷能力,日后為道德的自我教育打下一定基礎。但有些思政元素在融入教材時,會因邏輯的不同而引發與教學內容的相互掣肘,這種情況可以通過主題或模塊等相對獨立的方式融入,以避免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內容的沖突。此外,考慮到設計類專業的實踐性特點,在教材編撰中,可以在給出大師設計案例時,增加大師的工作經歷,尤其增加大師成功作品的創作歷程,以此去構建學生精神內在,傳遞一種情懷,這往往會在學生一生中持久發揮作用,同時給學生以啟發。
當下,因新冠疫情而全面啟動的線上教學,在后疫情時代,勢必會成為一種教育教學的新常態。因此,教材建設迫切需要盡快做好課程思政的融入,以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同時,增強學生自我教育,為新的以學生為主導的線上教學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保駕護航。特別是本身就對人才德性、創造性要求極高的設計類專業,更要求其教材建設加強融入課程思政,以切實喚醒學生的情懷和創造力量,實現對學生靈魂的教育和啟迪。
結語
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特點決定設計類專業教材建設異常艱巨復雜,不能只簡簡單單地傳遞已有知識技能,更不能過分注重知識技能傳遞而忽視育人理念的融入,而要能在教材建設中體現先進性與前沿性、指導性與實踐性、啟發性與情懷性,側重創造力量的激發與德性的培養,同時做到與時俱進,大膽突破教材形式,做到從形式到內容不斷探索求變,以適應設計類專業教學,真正培養出高質量設計類專業人才。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2019年度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2019ZCY376)、長春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XJYB19-04)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鄭富芝.堅持正確方向全面提升教材質量[J].人民教育,2017(22):11-13.
[2]夏遠升.淺議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綜合能力構建[J].科技視界,2019(29):154-155.
[3]柳冠中設計的目的:提升生命品質[J].設計,2015(1):30-33.
[4]柳冠中.設計的使命是對人類靈魂的凈化[J].設計,2018(2):82-84.
[5]程秀花,田晨苗,林淼,王琳,趙國琦智慧課堂背景下的高校新形態教材建設初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9):10-12
[6]吳知源.基于大數據背景下高校立體化教材建設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21):275-276.
[7]何人可.工業設計史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李冬娜.高校校本教材建設的現狀分析及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9,6(63):168-170.
[9]郝東,周光,丁丁.高校立體化教材建設探究[J].藥學教育,2019,35(4):35-38.
[10]陳山漫,李強.高校數字教材建設難題破解與立體化開發[J].中國出版,2019(5):31-35.
[1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教育課程教材改革與質量標準工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EB/LO]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7499/201811/t20181101_353332.html.
[12]郭媛,魏連鎖,張劍飛,李麗麗,滕艷平.基于移動互聯網+高校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J].科技風,2019(6):60-61.
[13]楊巍.高校教材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黑龍江科學,2019,10(07):136-137.
[14]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lL_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15]楊曉東,甄國紅,姚麗亞.應用型高校專業課程思政教材建設關鍵問題之思[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5):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