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



在北京的一些皇家建筑的宮殿里,比如故宮的太和殿、香山的勤政殿、頤和園的玉瀾堂等地方,我們常常能看見一種以藍色為主、花紋繁復的工藝品,包括皇帝寶座前面的香爐、仙鶴,后宮寢殿桌子上花瓶、首飾盒;開車走在北京南二環路上的時候,我們會路過一座寫著“景泰橋”3個大字的橋;北京14號地鐵沿線,有“景泰”這么一站……
可見,北京是一座和景泰藍有關的城市。
當孩子在參觀古建時問起那些好看的藍色工藝品是什么時,或者是對“景泰橋”或“景泰”這樣的地名感到好奇時,也許是給孩子介紹一下和北京這個城市密切相關的一種古老的傳統工藝品——景泰藍的好時機。
景泰藍的名字是這樣來的
雖然景泰藍是中國傳統的工藝品,但它的“老家”卻不在中國,而是在遙遠的西亞阿拉伯等地區,而且這種工藝有個大名,叫掐絲琺瑯。元朝的時候,一批身懷絕技的工匠來到了現在的北京,也就是當時的元大都,其中就有擅長制作景泰藍的高手,掐絲琺瑯工藝就這樣傳到了中國。從元朝、明朝到清朝,景泰藍工藝不斷發展,而且由于它在以前幾乎只供皇家使用,所以基本都是在北京地區制作的,也就成為了北京的傳統工藝品的代表。
小爭議
不過也有些歷史學家認為,掐絲琺瑯工藝起源于中國,并且以湖北省博物館收藏的越王勾踐使用過的劍上有琺瑯釉料的裝飾為證。不過,它起源于哪里已經不重要了,制作得最精美的景泰藍工藝品還是在中國,尤其是在北京。
景泰,其實是明朝一位叫朱祁鈺的皇帝的年號,這位皇帝也稱景泰帝。在朱祁鈺當皇帝期間,有專門做景泰藍的作坊,而且工藝和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人們把這種工藝品和這位皇帝的年號聯系起來了!而明朝景泰藍剛剛開始制作時,釉料通常以藍色做底,上面再裝飾紅、黃、白、綠、紫等各種顏色,所以我們看到的景泰藍不完全是藍色,卻被命名為景泰藍。
互動任務單
和孩子一起去查一查,中國還有哪些工藝品與皇帝的名字或年號有關。(提示:宣德爐、景德鎮瓷器、雍正五彩)
和孩子一起去查一查,北京還有哪些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品?(提示:漆雕、京繡、鬃人兒、絹花)
景泰藍的顏色是怎么"畫"去的?
孩子畫畫的時候,會準備很多顏色的畫筆;如果是大一些的孩子開始畫水彩畫或丙烯畫,還會使用調色盤來盛顏色或調顏色,其實制作景泰藍也需要準備很多種顏色。可以先和孩子觀察一件景泰藍,數數上面有多少種顏色,再去探秘這些顏色是怎么被“畫”到景泰藍上的。
景泰藍的顏料盤
景泰藍使用的顏料叫琺瑯釉彩,琺瑯質地很像石頭,因為含有的金屬礦物質不同,不同琺瑯也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比如含鐵的作褐色,含鈾的作黃色,含鉻的作綠色,含鋅的作白色,含銅的作藍色,含金含硒的作紅色。琺瑯釉料要經過多道工序加工研磨成粉末,再將不同顏色的琺瑯粉末分別裝在白色的小碟子里,分別摻點水,制作景泰藍的“顏料盤”就準備好了。景泰藍的“顏料盤”從明初到清末,顏色越來越豐富,多達幾十種之多,這也令景泰藍工藝品上的顏色變化萬千,風采各異。
顏色要“涂”在銅絲里?
平時我們都是遠遠地看景泰藍,有時候甚至是扒著的古建房屋的玻璃窗看景泰藍,如果有機會,建議父母在工藝品店或者一些博物館的文創商店里,讓孩子親手摸摸景泰藍,他就會發現景泰藍表面并不像瓷器那樣是非常光滑平整的,而是有凹凸感;仔細觀察,景泰藍上的不同顏色也不是連成一片,而是被一種金屬絲隔開。對,這就是景泰藍制作中的一種特殊工藝——掐絲。
掐絲就是用柔軟的扁銅絲在銅胎表面粘出圖案,這是景泰藍制作工藝中最為費時費力的步驟了。工匠們會先把軟軟的扁銅絲兒彎出好看的形狀,然后在特質的膠水中蘸一下,再粘到銅胎上,“擺”出一副好看的花紋,也形成了顏料之間的界限。然后再把剛才“顏料盒”中的各種顏料填到不同的小“格子”里,這一步工序就叫點藍。這個過程很像前一陣流行的《秘密花園》填色游戲。
特別熟練的工匠不需要先在銅胎上畫好紋樣,他們能根據經驗把銅絲剪好長短,再彎成恰到好處的形狀,然后用鉗子夾著這些彎曲的扁銅絲粘到銅胎上。據說剛開始學做景泰藍的工匠,光是掐絲這個工序就要學好幾年呢!
愛思考的孩子可能又要問了:“什么膠水這么結實呀,能粘住銅絲?”確實,粘在銅胎上的銅絲終究是不結實的,若要它結實,還需要燒焊——先在粘好銅絲的銅胎上噴灑些清水,然后用銀粉、銅粉、硼砂攪拌均勻的粉末,均勻地篩在上邊,然后燒制,這樣銅絲就被牢牢地焊在銅胎上了,能保存幾百年。
互動任務單
和孩子一起仔細觀察一下,景泰藍上畫的是什么紋樣,比如有獸面紋、龍紋或者有鯉魚或牡丹花等。再問問孩子,如果他是景泰藍的設計師,他想設計什么圖案呢?鼓勵孩子將自己的想法畫下來。
給孩子一些銅絲(網上的手工店有售),讓他彎成各種形狀擺在白紙上,看看能否擺出一幅好看的圖畫。
你以為這就完事了嗎?還有很多道工序呢!
經過掐絲和點藍的景泰藍還需要高溫燒制,這樣琺瑯釉料才能變得艷麗華美。但是,點藍時所用的色料都是濕的,混著水,所以將這些色料填在銅絲格子里時會比銅絲高出一些。但是燒藍時,遇到高溫,色料里的水便被蒸發掉了,格子里的色料就會低陷下去。這時,就需要再次點藍,再次燒制。而這道工序,一般需要點藍師傅至少重復3遍,色料的高度才會和銅絲的高度差不多齊平呢!
經過至少3遍的點藍、燒藍,景泰藍已經十分艷麗,但凹凹凸凸的紋理卻令其少了一些光潤的質感。所以,最后一道打磨工序必不可少!打磨同樣需要3回,并且每一次打磨都要使用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
看,想制作一件精美的景泰藍,既要細心又要耐心,稍稍浮躁一點都不行!
其實由于篇幅有限,我們這次對景泰藍的介紹很簡單。關于景泰藍,還有很多好玩的故事呢!比如景泰藍的顏色搭配里有秘密,景泰藍的花紋會說話,誰才能用景泰藍的碗吃飯,又是誰搶救了景泰藍……
互動任務單:和孩子繼續深度探秘景泰藍
讀一本好書
如果現在孩子對景泰藍更感興趣了,那么建議你把《跟朋朋哥哥一起逛北京:做景泰藍》這本書送給孩子。其實父母和孩子都能從這本有趣的講述景泰藍的前世今生的書中,更深度地了解景泰藍,了解北京更多的傳統手工藝制作知識和北京文化。
在家體驗
網上有不少可以自己動手制作平面景泰藍的材料包,也有制作掐絲彩沙手機殼的材料包,它們都可以體驗景泰藍制造工藝中的“掐絲”“點藍”部分,最主要的是可以自己設計圖案,搭配顏色,是比用彩筆畫平面圖畫更好玩的一種親子美術活動。
玩“真的”
打卡北京景泰藍藝術博物館,這里也是歷史悠久的北京琺瑯廠,在這里孩子可以非常近距離地看景泰藍的制作過程,探尋更多景泰藍的秘密。您還有機會和孩子在專業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親自制作一個更復雜、更精美的景泰藍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