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摘要: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中的發展理念與科學技術密切的關系,.甚至是以自然科學為基礎逐漸形成哲學的理論基礎。中國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的繼續延續和創新型發展。透過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把握其中的豐富內涵,對于建設符合新時代的科學技術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中國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 創新
馬克思科技思想是馬克思理論的一個重要原則。馬克思主義學說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中,不是與科學技術相分離的而是始終同科學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科學技術的研究結果被用作他們學說的科學依據,從而賦予他們哲學意義和社會意義。在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具有根本的意義,更是顯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當代性這一特征的標志。20世紀上半葉,以毛澤東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代表,開啟了歷史性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國共產黨人進行不斷地沿革,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思想的重要創新。本文從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作為方法論出發,進一步系統闡述中國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思想體系的演進邏輯和創新體系。
一、理論探究:科學技術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1.馬克思、恩格斯與科學技術的密切淵源
馬克思主義從誕生到逐漸地發展壯大的同時也是科學技術的學習、研究、評論和應用的過程。馬克思和恩格斯對科學技術擁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們對科學和技術進步感到關切,并認識到科學技術力量的強大之處。馬克思與恩格斯在看到世界上出現的發明與創造時,會給予他們以高度的評價,同時也為馬克思原則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依據。因為他們對科學技術最為尊重和提倡,馬克思主義一生都在進行無盡的革命,并將革命視為一種力量,并且把科學技術當作了最高革命力量。
2.馬克思主義與科學技術相互滲透、相互影響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技術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科學技術領域內的體現。馬克思主義興起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自然科學的發展,而“科學與哲學的結果是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不斷得到豐富,并隨著科學技術成就的新論據而擴大。馬克思學說的創始人不僅看到科學技術發展成果,還紛紛拿出各自的新理論在長期的實踐,新的理論概括,并挖掘其意義在各自的領域,學科范圍。由此可見,馬克思社會主義在產生、發展的過程中,也是一個不斷提高學習、研究、運用科學管理技術的過程。
3.馬克思主義體現了自身很高的科技含量
對于人類歷史上的每一項發現、發明和創造,馬克思和恩格斯不僅對事實進行了評論,而且還對事實進行了研究。他們把科學技術在歷史的長河里來進行科學研究和評估它們,它們的起源和調查各種科學和技術性能的作用,不僅是為了強調其重要性,也可以預測他未來的發展。馬克思不僅僅只是把中國的“三大發明”局限于某個國家的發明創造,而是放在當時所處的世界格局中來看的, 整體而不片面。例如達爾文發表的極為著名的著作《物種起源》,不僅僅只是在其領域發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受到了馬恩的高度關注和贊同。他們這樣對待科學技術的態度、認真、謹慎,由此反映了馬克思主義與科學技術是相輔相成的。不由地得出:科學家們是偉大的,更偉大大的是馬克思學說的創始人,他們既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 又是社會科學巨匠。
4.站在歷史唯物主義高度,整體評價科學技術的地位和作用
其他的許多種類繁多的理論都不足以撼動科學技術其優越的得天獨厚的地位的。很多的科學成就都是科學理論作用于實踐的結果,讓理論從不切實際到現實存在的事物,無疑是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和進步有著難以磨滅的作用。當然有人說要用馬克思主義代替科學技術,這是十分不可以的。馬克思主義是在社會進步、為廣大人民群眾生活中發展的。他們圍繞著科學技術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豐富作用展開,我們不僅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帶給我們的深刻啟發,而且可以看到如何展望未來,開辟出看世界的新的視角。
二、實踐探索與創新:中國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思想
1.不懈探索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考慮到了要想發展起來,就要開始重視科學技術與生產力潛在的內在連接,推動生產的發展。毛澤東意識到要想不再落后挨打,在世界中掌握國際話語權就要將科學技術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的這一結論判斷。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充分地了解并認識到要是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就不能離開科學技術這一支撐。在毛澤東、周恩來等共產黨人的領導下,我國逐漸擺脫了一窮二白的境地,自力更生,齊心協力的建設了初備的比較工業化齊全的國家。
改革開放開始,鄧小平觀睿智察、分析世界新興科技革命的大勢,緊跟時代腳步,做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針對現代技術革命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作了總結。在鄧小平看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點清楚、明晰地表明了它十分重大、且難以替代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的有關加強科技方面的論斷,“科技創新,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并把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極為重要的論斷,拔高到新的歷史高度。經濟發展的方向有了巨大變化,形成從發展的高速增長階段高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過渡的新常態,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可以增強這一重要論斷。習近平基于這一判斷多次強調“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等許多方面突出了科學技術的重要意義。
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動力的內涵不斷在中國擴大、深化和發展,科學技術的基本功能和多樣化功能至關重要,“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實現技術和科技的強有力配合,從而進入社會主義科技革命的一個新的境界。”
2.不斷創新
馬克思科學技術首先是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然后是一種理論體系。馬克思的學說的最根本,最有價值,最活力的內容,其實不是它的一些理論的內容,而是科學和科學方法在人類歷史領域的精神的科學的方法論。中國發展馬克思科學技術進行思想體系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最大理論創新。創新思維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的源源不斷的力量,同時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具體應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科技倫理思想體系推向新高度,把中國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思想提升到新的科學技術倫理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工程科技要密切關注民生,對人民之所想,急人民群眾的需求,讓人民擁有更好的生活、學習、醫療、教育、讓人放心的食品,過上安全高效的生活。當今生態環境不再如之前一樣,面臨的生態危機嚴峻,習近平堅定地表示,中國堅持綠色科技發展的道路。當前的科技和產業改革必須遵循綠色發展的方向,從而引領中國科技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將科學技術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國的馬克思學說的科學技術的角度來看,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思想和生產力理論,并不斷把它推進到一個個新的歷史高度。我們展望未來,隨著新一輪的科學技術發展和國家戰略的深化,會成為一個全球科技力量,中國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思想體系必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的快輪下不斷取得進步,實現新的飛躍,突破已有的實踐,取得新的成果。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72.
[3]馬克思恩格斯書信選集(12).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九卷)[M]..503.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M]..130~.131...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6..
[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論述摘[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9]習近平.為建設世界強國而奮斗——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0]起聯玉.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幾個基本問題[J].昌吉學院學報,2020(03):13-17.
[11]馬佰蓮.試論中國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思想體系的理論創新[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0,6(01):34-45.
[12]董世龍..馬克思科學技術思想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53.
[1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3.
[14]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代表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8.
[15]中國網.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EB/OL].(2017-08-24)[2019-11-26].http://www. china.com.cn/guoqing/2017-08/24/content_41465607.Htm
[16]習近平.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17]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8]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29.
[19]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2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