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群 鄭山水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途徑。教育部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文章以“報關實務”課程為例,通過完善課程教學標準,建設專業課程思政育人教學規范;充分挖掘報關實務專業課程與思政內容契合點;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等路徑來實現專業課程“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達到課程育人的功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課程思政 報關實務 教學探索
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貿易國,每年都有大量的貨物、物品、運輸工具進出我國關境。在進出境通關環節中,需要外貿業務人員、海關工作人員、報關從業人員遵循我國的法律法規,合法合理地辦理貨物、物品、運輸工具等的進出境報關手續。
然而,在進出境通關環節中,報關從業人員疏于職守,違法違規,缺乏職業精神的現象時有發生,比如單據申報不實,故意報低進出口貨物的完稅價格偷稅漏稅,利用虛假貿易騙取出口退稅,私自銷售保稅貨物謀取利益,甚至是不經過海關關境走私進口或出口等,給國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學校是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2020年6月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
1.“報關實務”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的各環節、各方面,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課程思政指向一種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即“課程承載思政”與“思政寓于課程”。 “課程思政”其實質不是增開一門課,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而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
“報關實務”課程是高職院校報關與國際貨運、集裝箱運輸管理等專業的必修課程,課程目標就是培養了解我國對外貿易管制政策,熟悉海關法律法規,掌握不同類型進出口貨物報關報檢流程,完成進出口貨物報關、報檢、關務咨詢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在報關實踐工作中,報關從業人員面臨著海關法律法規不斷修訂完善,稅收征管、關檢整合等海關管理體制不斷調整改革,通關手續不斷優化創新,通關流程越來越智能化等現狀;另外,報關工作還具有涉外性,跟境外人員交流的機會較多,報關從業人員面臨著復雜的國際環境。面對報關行業所處環境,特別需要“報關實務”課程任課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創新,挖掘課程中思想政治元素,將價值觀培育和塑造“基因式”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具有愛國愛黨、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精神。
2.“報關實務”課程思政教育實現路徑
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指出,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2.1完善“報關實務”課程教學標準,建設專業課程思政育人教學規范
課程教學標準明確要求在專業知識傳授過程中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設置“報關實務”課程思政目標,使思政元素完全融入培養方案、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案準備等各種教育教學要素之中,建設專業課程思政育人教學規范。
2.2 挖掘“報關實務” 思政內容與專業知識的契合點
由于學科的不同和課程的差異,不同課程的課程思政設計會存在差異。挖掘“報關實務”思政資源,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之間契合點。
(1)開展“報關實務”課程思政教育學情分析,了解學生專業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還要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等進行調查分析,以便在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時做到因材施教。
(2)挖掘“報關實務”課程思政資源,精心設計“報關實務”課程思政元素框架,使專業知識點與思政元素高度契合。如在報關與海關管理學習內容中,海關是國家監督關境的管理機關,是國家的大門。而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外國人長期把持中國海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獨立自主,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一系列的巨大成就。這個知識點可以從歷史的角度來進行愛國愛黨教育,即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講授報關單位和報關人員模塊內容時,可以通過觀看海關查緝走私紀錄片的形式展開學習,從中融入 “誠信守法經營”“誠信通關”和“愛崗敬業”等教育元素。在實訓模塊報關單證的填制與復核、報關系統操作知識點中,通過到企業社會實踐,模擬完成單據制作和報關系統操作,讓學生體會到企業要求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質量意識。以海關監管貨物報關流程作為融入點,培養學生開拓創新、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等德育知識。海關管理體制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而不斷調整改革,報關單填寫規則、稅費征收方式、對外貿易管制政策、海關監管政策等內容不斷更新,報關人員要努力學習新知識,勇于開拓創新,盡快適應海關的各項變革;通關過程中遵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海關規章制度;整個報關流程需求報關單位、報關人員、承運人、港口碼頭經營單位、海關行政機關、檢驗檢疫機構等相互配合,團結合作,共同完成貨物的通關環節。
2.3 創新“報關實務”課程思政建設教學方法
課程思政是專業課提升教學質量,推動學科建設的重要動力。因此,“報關實務”課程思政教學要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質量。
(1)案例教學方法。“報關實務”課程可以引用實踐中重大事件和時政熱點作為案例。從案例導入,學習案例中所包含的專業知識,以及蘊含的思政教育理念。
(2)啟發研討法。把專業知識和學生關心的問題相結合。如:2020年5月,美國商務部宣布了修改其出口管制的一項新規:限制使用美國芯片制造設備的外國公司向華為及相關公司供應部分芯片。針對這個議題,將專業知識出口管制、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政策、關稅政策等內容開展課堂課后研討,激發學生對專業課程學習的興趣和關注度,引發學生理性認知社會熱點問題、同時也意識到他們肩負科技創新的重擔。潛移默化實現專業授課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3)實踐教學法。課程思政要堅持課堂教學與戶外實踐相結合,企業實地考察,并模擬操作報關系統軟件,請企業老師現場講課,讓學生感受到企業文化,以及企業對學生的期望和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完成課程思政任務。
2.4 提升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建設能力
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力軍是專業任課教師。教師擔負“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學問之師。專業課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離不開專業課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和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因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老師課程思政專題培訓,進行課程思政集體教研制度,全面提升教師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育人水平。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專業教師的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敬重學問,關愛學生,提升教師個人魅力,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促使教師擔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2)加強教師課程思政專題培訓,加強教師教與學基本功的培養,提升任課教師課程思政素養。使從事“報關實務”課程教學的教師不僅具備扎實專業知識,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道路上,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體系。專業教師要科學合理設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成為具有較高育人水平的高素質教師。
(3)建立課程思政集體教研制度。針對“報關實務”課程思政建設,可以進行教研室集體備課,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逐漸形成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課程思政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前瞻性問題,可與思想政治老師協作,共同探討課程思政建設,使專業課與思政教育能更好地融合。
3.結束語
在以專業課程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報關實務”專任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深刻領會課程思政的內涵,創新教學方法,勇于探索實踐,把課程思政融入到“報關實務”課程教學改革中去,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通過課程思政教育,使同學們了解我國外貿行業發展所處的外部環境,報關行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明確自己奮斗的方向和目標。同時,也將立德樹人的中心環節落到實處。
基金項目:(項目資助:2019年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院級教科研項目“‘立德樹人理念下《報關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GTXYJ1915)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2020-06-03].http://www.moe. 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3]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7):10-14
[4]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31-34
[5]田鴻芬.課程思政-高校專業課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J].未來與發展,2018(4)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