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
高血壓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綜合性疾病,除了大家熟知的飲食、遺傳、環境等因素外,情緒也是引發高血壓的重要因素。孫女士就是這樣一位因焦慮情緒被高血壓“盯”上、飽受血壓波動困擾的年輕母親。
年輕媽媽血壓忽高忽低
自從孩子出生后,孫女士就一心撲在孩子身上,一直親自照顧。由于操勞過度,孫女士一年前出現了心慌、睡眠質量差等癥狀,血壓此時也開始升高,而且忽高忽低、波動很大,甚至曾一度高達180mmHg/100mmHg。雖然吃完降壓藥,可以降至正常水平,但總體控制得不理想,這讓孫女士非常擔心。
孫女士告訴門診醫生,她感覺當自己生氣或緊張時,血壓就容易升高。“我對孩子的要求很嚴格。但我家孩子非常叛逆,平時很調皮搗蛋,作業不好好完成,考試成績總是很差,老師拿他也沒辦法,時不時聯系我,我壓力真的好大,想想就很頭疼。”她說。
從孫女士的講述中能明顯感受到焦慮不安的情緒。醫生隨即讓孫女士完成心理量表測評,結果顯示,孫女士廣泛性焦慮障礙量表(GAD-7)評分高達15分,是明顯的焦慮狀態。
此前有研究顯示,情緒障礙和高血壓有密切關系,高血壓患者中合并焦慮者可達38.5%~47.2%。焦慮患者持續或陣發性情緒緊張,引起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功能紊亂,腎上腺髓質分泌旺盛,心臟排血量增高,血管收縮,使血液流通變得困難,由于心臟輸出血液量的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最終導致血壓升高。
結合抗焦慮抑郁治療
從孫女士的癥狀和心理量表評分來看,她的血壓波動和多方面因素有關。
患者本身性格敏感多慮,加上過度操心孩子的學業和生活,長期焦慮情緒引起神經內分泌調節紊亂,而且患者的睡眠也不好,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響了她的血壓調節,導致其血壓波動很大。
醫生建議孫女士從多方面綜合治療。首先在藥物治療上,需要結合降壓藥、抗焦慮抑郁藥、改善睡眠藥物來控制病情。其次在情緒緩解上,患者一定要學會放松自己,給自己和孩子多一些空間,讓自己少一些憂慮。最后在生活上,患者需要均衡飲食,并進行適量運動。
經過一個月的治療,孫女士的血壓大有改善,幾乎沒有再出現過忽高忽低的波動。
焦慮抑郁是高血壓的促發因素,也是導致血壓難以控制的因素之一。因此,要想控制血壓得先調“心”。高血壓患者如果合并焦慮抑郁狀態,一定要及早治療,降壓的同時結合抗焦慮抑郁治療,如心理調整、藥物治療等,消除心理問題,可以更好地提高降壓治療效果,及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