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倫,原名羅大中,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后,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曾出版《古代的中醫》、《神醫這樣看病》、《這才是中醫》、《陰陽一調百病消》等普及中醫的書籍。
開學之后,孩子的學習壓力增大,不少孩子患上了流感,而孩子一患病,往往發病迅速,很快癥狀看上去就很嚴重,因此家長會惶恐不安。本期我們結合觀察孩子的舌頭,來看看該如何處理孩子的各種問題。
從舌頭看孩子是否“肝氣不舒”
【一位家長的微信留言】羅博士,你好!我女兒得流感6天,昨晚半夜喝泰諾降溫,到早上體溫正常了,現在干咳、鼻塞,我又熬中藥和煮馬蹄水給她喝,請你幫我再看看她的舌頭!
【舌象解析】 這位小朋友的舌象,比較有特點,就是孩子的舌頭形狀是尖尖的,而不是橢圓形的,這種舌形,我講過多數是壓力較大的舌象,通常,我們管這叫肝氣不舒。
孩子肝氣不舒的情況其實挺常見。三歲左右的孩子,可能是來自家長的壓力比較大,影響了孩子;如果學齡前或者是上學了,則很有可能是各種學習的壓力導致的肝氣不舒。還有一部分,是家里太嬌慣孩子,使得孩子的脾氣較大。一般來說,家里越寵著孩子,孩子的脾氣就越大。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的性格比較敏感,導致有一點事情就會產生壓力,這樣的孩子也容易出現此類舌象。
“內火”與“外邪”勾結
一旦孩子有了肝氣不舒的情況,則特別容易導致郁結,郁而化火,因此很容易產生內熱。在有外感的時候,這種情況會特別明顯,因此,很多肝氣不舒的小朋友的舌頭上,可以看到很多隱藏在舌苔下的小紅點,這都是郁而化火的特征。
同時,因為郁結、氣機不暢,會導致痰濕停留,此時的“舌象”,舌苔會很厚,這就是郁結的表現。
平時肝氣不舒的孩子更容易有內火,更容易有郁結,而一旦有了外邪,內火就更容易內外結合,導致熱癥,而郁結則讓身體正氣不容易運行,這樣抗病能力就會下降。
想辦法幫孩子打開“郁結”
對于這樣的小朋友,我建議使用柴胡類方,比如著名的小兒柴桂退熱口服液,或者是顆粒,都是可以的,如果能配合一點蒲地蘭口服液清瀉熱邪,則效果更好,因為這時孩子的舌尖較紅,說明上焦有熱。
中醫講的柴胡類方,是指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減而成的方子,所以如果沒有買到小兒柴桂退熱口服液,就買小柴胡顆粒,也是可以的,小柴胡湯具有和解少陽、打開郁結的作用。
這樣的小朋友,在感冒痊愈之后,需要家長幫助其調整情緒,根據我前面講過的各種原因,家里要具體分析,看看是屬于哪一類的,然后全家開會,做出調整,這樣孩子的成長環境才能真的改變,他的情緒也會越來越好,身體也會越來越健康。